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陇上铁汉”安维峻及其闱墨档案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陇上铁汉”安维峻及其闱墨档案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今年秋间,笔者从兰州隍庙书铺淘得一册《甘肃闱墨》,其独到之处,在于它和著名的“陇上铁汉”安维峻相关。

此册《甘肃闱墨》,全称《甘肃乡试闱墨》,纵约23厘米,宽13厘米,折页线装,共92页。封面红纸题签,书名之下刻有“光绪元年乙亥恩科带补壬戌恩科”字样,分作三列,小字印刷,遇“恩科”二字抬头另起。封里,红纸刻印“衡鉴堂锓板”、“典试使者徐、刘鉴定“等字样。正文上下精细双栏,分作三部分:首先收入第二房考官张家槐、第六房考官保昌拟作共3篇及多人评点文字;其次录入二房第一名安维峻的三场试卷文字,并正榜24人、副榜2人的文章32篇,共计35篇;最后收入同题诗作12首。因保存有方,全书纸张虽已泛黄,品相仍觉完好。

无疑,这是一册清代光绪元年(1875)甘肃举行乡试应考人员的八股文、试贴诗,即“闱墨”档案选编。照现今流行的说法,叫做所谓的“优秀”作文选,刻印出来,旨在供诸生参考。

明清时代,莘莘学子将科举考试视作入仕的重要途径。据〈清史稿・选举志〉记载,乡试正科每3年一次,逢子、午、卯、酉年的八月份在京城及各省省会举行,称“秋试”或“秋闱”(闱者,试院之门)。参加乡试考试者须是各省学政巡回科考录取的秀才(庠生)。正科之外,凡遇到皇帝登基等国家庆典加科,称之谓“恩科”,寓皇恩浩荡之意。主持考试的有正、副主考官,及同考官(房考官)。每次考试,均是三场,前后九天,都限在场中吃饭过夜,其辛苦自不难想像。

甘肃自明洪武三年(1370)起,因隶属陕西布政使司,所以乡试合闱取士,贡院设在长安(今西安)。清康熙五年(1666),甘肃虽从陕西划出,自成一省,但乡试仍与之合闱。甘肃诸生赴陕应试者,往往因路程遥远,“竟有毕生不能赴乡试者,穷经皓首,一试无缘”,且有“资斧耗尽,抑郁成疾以没者。”有鉴及此,陕甘总督左宗棠奏请朝廷允准甘肃分闱乡试,并分设学政,在兰州筹建举院。其旧址在今兰州临夏北路至黄河南岸兰医二院内,“基纵百四十丈,横九十丈,外筑城垣,内建棘闱”(《甘肃新通志》卷33),其至公堂,犹如鲁殿灵光,至今尚存。

自光绪元年(1875)6月举院竣工后,同年8月举行了陕甘分闱后甘肃第一次乡试,参加人数约7000余人,堪称陇右近代史上的大事。因是年光绪登基,谓之“恩科”。左宗棠亲临监考,朝廷所派“典试使者”,正考官为江苏嘉定人徐,副考官为江西德化人刘瑞祺。正榜中试者共67名,第一名举人(解元),乃兰山书院学生安维峻。

安维峻(1854―1925),字小陆,号晓峰,又号渭襟。甘肃秦安人。中举后,又于光绪六年(1880)成进士,由翰林院庶吉士授编修。光绪十九年(1893),转都察院福建道监察御史。未及一年,先后上六十余疏。面对日本入侵之民族危机,他怀抱一片爱国热忱,指陈时弊,尤其是光绪二十年(1894),上疏请诛李鸿章,抨击慈禧太后专权及李莲英干预朝政,悲愤急切。这道奏疏,使慈禧太后大怒,立谕刑部严惩。由于光绪皇帝曲加保护和诸大臣奏劝,最终将安维峻发往张家口军台任事。一时声震天下,被誉之为“陇上铁汉”。光绪二十五年(1899)释归,三十四年(1908),起授内阁侍读,充京师大学堂总教习。宣统三年(1911)九月,辞职离京。越十有五年,卒于家。著有《谏垣存稿》等多种书籍。

上述《甘肃闱墨》,应是我们研究明清科举制度以及安维峻生平思想的珍贵史料,它由“兰州衡鉴堂”刻印。“衡鉴堂”作为当年兰州的多个刻坊之一,主要为教育界刻印“闱墨”,自光绪五年至十七年(1879―1891)先后刻印过十部之多。至今,甘肃省图书馆仍藏有部分“闱墨”,但民间已不多见。因此,这册《甘肃闱墨》值得我们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