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业界交流】保险业混业经营新机遇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业界交流】保险业混业经营新机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张凤鸣:混业经营乃保险业趋势

上世纪90年代末,随着金融全球化,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综合经营成为国际金融发展变革的主要趋势,保险业务、银行业务、资产管理业务的相互渗透融合,不断加强。近年来随着我国金融业不断发展,随着国民财富的快速积累,国内金融业呈现出爆发式的增长,金融综合经营逐步体现出不能逆转的发展潮流。在此,我主要就当前国内保险业综合经营的趋势以及面临的挑战谈三点看法,供大家参考。

第一,中国保险业综合经营正处于初步阶段。中国金融改革趋势在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显现,1986年,英国金融改革,改变了该国金融业分业的趋势,这也成为了中国金融的发展方向。1999年,美国通过《金融服务现代化法》,容许证券业、银行业和保险业跨界发展。在这中间出现了很多大的金融保险集团,国内保险业与其他金融业的相互交叉与融合开始起步,通过并购等方式发展了保险控股有限公司,推进保险公司提供多元化和中国特性的金融保险服务。

银监会和保监会在今年1月16日还开展了合作和跨业经营的会议。保险资金应用渠道也正在不断拓宽,如今年8月25日,人大常委会审议修订的《中国保险法》,提出保险资金可以投资不动产。

第二,综合经营是传统保险与现代保险的分界点。综合经营的目标就是整合资源,在共同的平台下充分发挥合作的作用,为发展提供持续的增长动力,可以说,综合经营已经成为传统保险与现代保险的区别点。

我认为,推进保险业综合经营,有以下几个重要的意义。

第一,保险业综合经营是保险业盈利模式转变的需要。保险业盈利模式的转变,突出的要求就是盈利的多元化。

随着保险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市场竞争的激烈,承保出现下降的趋势。单纯依靠负债管理很难取得盈利,这对传统保险的盈利模式提出了挑战。这一点我们目前体会很多,成立资产管理公司以来,我们每月都要积极的与委托方沟通,在资产负债管理方面加强分析研究,使资产负债匹配达到非常好的效果。我们寿险公司、财险公司发生问题的时候也要征求我们的意见,决定产品的价格和市场策略,这一点资产部门和负债部门的互动显得非常重要。最近,国内外的整个市场动荡比较大,我们跟委托方的沟通更频繁,因为在投资方面做分析和研究,就是要防范出现新的危机。

第二,保险产品的开发和不断丰富也模糊了保险和其他金融行业的传统界限,保险的资金融通功能日益突出。就金融而言,不同行业的竞争强弱,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负债成本和效益,二是资产管理能力的高低,保险业在这两方面都面临着与其他行业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在实现保险主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同时,必须更好地发挥保险在融资方面的功能,并向其它方面渗透。

第三,保险业综合经营是适应金融业综合经营大趋势的。

根据麦肯锡的统计,1993年金融资产是GDP的两倍,2003年就成了3倍,金融资产价值超过2万亿美元。客户对融资、金融理财的需求成为中国推动金融业的强大动力,需要金融机构提供一站式服务。中国金融业综合经营的进程在不断加快,应该说银行业已经走在了前面,随着居民财富的大幅增长,对资产管理的需求会逐步递增,为适应这种需求的变化,保险业要丰富保险产品,加快综合经营的步伐。

第四,保险业综合经营,是提升保险企业核心竞争力,增强保险调控能力的需要,保险企业的调控能力,是衡量保险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量化指标,更重要的是提升公司盈利能力,实现盈利来源的多样化。

当前保险业综合经营面临着发展机遇,首先,具有较好的发展环境。国务院为综合经营发展提供了政策框架,即将的政策将奠定新的基础。其次,社会对保险及其相关产品的强大需求,为保险业综合经营提供了强大的动力,而货币、保险、资本市场也为保险业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尽管如此,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保险业综合经营也是一把“双刃剑”,在增强竞争力的同时,大大增加了风险防范的难度。目前国际上还没有在银行、保险、资产管理细分行业中都具有绝对竞争优势的金融集团,同时国内保险业还面临国外大型保险公司的激烈竞争。如何完善集团的管控体系,是我们在综合经营当中必须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分业经营最大的优势就在于,银行、保险和证券业务的风险不会直接相互传导;开展综合金融后,不同子行业的风险很容易在内部子公司间传导。一方面集团要有强有力的管控能力,统一完善的风险制度和机制,另一方面,各业务子公司之间要有防范风险的内部渠道,综合经营才有可能增强保险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张凤鸣为中国人寿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副总裁

马崇达:混业经营需做好多方准备

保险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行业。我是一个精算师,在这个行业工作20多年了,但对于我来说,这并不是一个容易从事的行业。在此,我仅提出一些抛砖引玉的想法和考虑问题的不同角度。

对金融行业,包括银行和保险业,进行整合,提供一体化服务,这是一个趋势。这种整合在亚洲是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开始的。在此之前,银行的日子非常舒服,有非常好的利润,他们根本不需要跟其它行业进行合作;但1997年之后,他们开始希望得到额外的收入,包括保险业带给他们的收入。现在这种整合在亚洲也只有10年左右的时间。

如果说这是自然的进化的话,为什么我们还会说第一步难走呢?主要原因是执行难。银行和保险两方合作的执行是非常难的,就像婚姻一样,你必须要完全的投入来获得成功。在合作中,各自的角色和责任是什么,优势和劣势是什么?需要双方相互理解和相互接受,交流沟通,这些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谈到的银行和保险公司,鲜有合作成功的例子,因为他们互相并不信任。银行总是认为保险公司的利润太高了,保险公司总是认为银行太短视了。其实任何成功的核心都是人。人的努力才会带来这个银行或者保险公司的成功,因此银行和保险公司合作,人员要互相理解、互相欣赏。银行和保险公司必须至少能用同样的商业语言进行沟通与合作。

真正的混业经营是能够对这些机构的价值进行提升的。在发达的市场中,客户可通过不同渠道获得不同的产品,这是成功最关键的部分。银行和保险公司互相争夺客户,但其实客户会自己做决定,要买什么样的东西,怎么样购买。因此想要将不同产品进行一体化整合的机构,就需要给客户提供不同的渠道,否则就会损失一些客户。

那么,如何整合产品?产品的成功是多方的集合,包括产品、服务、品牌、销售和信任,尤其在今天,从美国金融危机中失败的例子看,信任非常重要,它能够真正促使客户买你的产品。

如果是一体化全方位服务的产品,银行和保险公司必须从客户角度考虑,看消费者真正需要什么。如果能够提供涵盖他们需求的产品,并且无论这样的产品是你提供的,还是你合作伙伴提供的,都能为客户提供获得的渠道,那么参与混业的机构才能获得成功。

作为一站式、整体化的金融机构,我们还要考虑一下风险。有一点很有意思。从1950年左右的时候,保险业,包括精算机构,就开始了风险方面的计算;但是现在银行有了巴塞尔新协议,保险业则有点落后了,基本上银行跟保险公司比已经提前了六年。但是美国正在发生的金融海啸,让我们看到,银行比保险公司垮得更快。

其实风险是一件好事情,为了获得回报就应该承担一定的风险。在进行经营的时候,必须思考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对风险进行评估。在进行预测的时候,你根本不知道你会创造多少价值,所有的一切都是预测的预估值,在整个过程当中,理论上是不可能没有风险的,你必须承担一定的风险,在承担一定风险之后你才能获得相应的回报。

对于金融机构来讲,许多人都愿意把回报想得非常高,但是很多的情况下是根本不可能达到预期的回报。从理论上来讲,做这种计算是比较难的,如果说一个银行12%的收益是从保险公司来的,那么对于这个银行来说可能这个收益并不算很高,但是大多数时间都是这样的。所以在进行核算的时候,必须记住管理纪律或者是管制必须是非常强有力的。

在中国,这一点是贯彻得非常好的,甚至管制和限制太多了,有的时候可能有一点过,但是我觉得这是一件好事情。在面对灾难的时候,我们必须记住一点,在获利的时候就要稳健。

另一个需要强调的是合理的价值区间。不要老是认为保险公司必须是赚钱的,有的时候应该有回馈,对社会负有责任。获利并不是一件坏事情,但是获利的同时,应该使获利具有持久性,必须在获利过程中对客户有一定的回报。因此,在设计利润空间的时候,不是盲目设计,而应做到合理。过高的获利空间,并不是特别激动人心,真正激动人心的是获利空间能够持续下去。相比在短期内赚很多的钱,长期能够持续赚钱是一件更好的事情。

在具体的商业过程当中,我们必须有相应的伙伴,团队合作是相当重要的,我的结论就是,混业经营对于我们来讲可能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但我们必须要做很多准备工作,来使得好的设想获得成功,化为财富。■

马崇达为通能保险咨询业务合伙人、亚洲区董事总经理。本文根据记录稿整理,未经本人审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