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分析化学”教学改革探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分析化学”教学改革探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分析化学”是化学工程与工艺等专业的必修学科基础课程,在工科人才培养中起着重要作用。目前中外教育交流日益频繁,教育国际化趋势明显,如何合理借鉴海外先进教学经验,是一个值得探索的课题。以所在地方高校为例,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进行“分析化学”小组讨论式双语教学模式改革,将课内与课外、科学与人文、教学与研究结合起来,形成独具特色的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满足时展的需求,为实现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打下良好基础。

关键词:地方高校;分析化学;小组讨论式教学;双语教学;卓越工程师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23-0086-02

双语教学模式是在课程教学中运用两种语言进行教学的方法,如在教材选用、讲授、考核评定等教学环节中采用两种语言作为教学媒介所进行的教学。[1]随着世界经济全球一体化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各领域需要既熟悉专业技能,又有较好英语表达能力的人才。随着中外教育交流的日益频繁和教育国际化趋势的逐渐增强,英语教学之外的专业英语交流及应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将汉、英双语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形式受到普遍关注。很多高校进行了双语教学的实践探索,取得了一定的示范效果。近年来随着各层次双语教学在我国的推行,如何将专业学习、英语学习与人才培养有机、有效地结合起来,实现双语教学的目标,成为教育工作者关注的一个重点。[2]

小组讨论式教学模式,就是将学生按一定方式分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课堂讨论和课外讨论,充分利用教学中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兴趣学习,强调团体协作,共同达成教学目标。这是目前许多西方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成效的教学理论与方法。[3]

“分析化学”是化学工程与工艺等化学类专业的必修学科基础课程,在工科人才培养中起着重要作用。化学工程与工艺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旨在培养造就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化学化工工程技术人才。[4]目前中外教育交流日益频繁,“分析化学”课程的多名教师均具有海外留学背景,如留学美国、英国、法国和日本等国,亲身体验了海外的高等教育模式。为了适应化学工程与工艺卓越工程师人才的培养,本文结合地方高校教学特点,以学生为中心,进行“分析化学”小组讨论式双语教学改革,将课内与课外、科学与人文、教学与研究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独具特色的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

一、小组讨论式双语教学模式组织形式

1.授课初期准备

因为学校留学工作的推动,“分析化学”课程已具备教学改革的基本师资条件。在教材选择方面,除积极引进国外优秀教材外,教师还自己查阅文献,准备丰富的素材,甚至国际著名学术期刊如Nature、Science等发表的研究论文也在选择之列。同时也配备了相应的中文《分析化学》本科教材,以方便中英对比。

2.小组讨论模式

双语教学开始期间,以选修此课的大学生作为试点,并将学生在自愿的基础上,按兴趣爱好、性别和宿舍等均衡分组,每组4~6人,每组设一名组长,以同届中文教学班的学生作为对照。在课堂教学中,除了采取教师主体授课、讲解的方式外,主要采用小组讨论学习的教学方式,分为课堂讨论和课外讨论(作业)两部分。

(1)课堂内讨论教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示例教学和其他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掌握重点与难点,还需积极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3]每次新课后都留有小组讨论的主题或任务,主要针对课堂所学内容或相关知识点,在小组长的带动下,学生针对教师提出的主题问题用英语进行讨论,讨论后形成共识,最后选择一名代表用英语回答问题并进行归纳总结。如教师讲到电化学传感膜的制备与修饰方法时,可提问:如何将石墨烯材料修饰到电极表面,制作基于石墨烯材料的电化学传感器。每个学生将根据所学知识,互相讨论和补充,巩固和了解一些电极的制备方法。另外,在此节教学内容中,教师还需另外查阅相关的电化学研究现况以及相应科学名人等,在课堂上为学生风趣地讲解科学人文,以激发学生追求科学,崇尚卓越的良好情操。[5]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注意将科学与人文相结合,扩充学生的知识面,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课堂上要求学生尽量用英语讨论和汇报,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从多方位锻炼和提高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在知识运用中学习,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到的东西掌握的也更牢固。

(2)课外讨论教学。课外讨论相当于课外作业。一般由教师根据所学内容或相关热点问题拟定题目,或者由学生根据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自选题目,在课外广泛查阅文献,在宿舍或食堂饭桌等地进行小组讨论后形成文字材料,再推选1名代表做成PPT文件,在课堂上用英语讲解,同组其他同学可做即时补充,形成团队效应。其他组同学尽量用英语简单提问,英语词汇不够时,可以用中文展开讨论或辩论。例如布置课外讨论题“雾霾的分布特征及危害?”结合热点问题,让学生查阅文献,先分组讨论形成结论,再在课堂上讲解和展开辩论。每完成一个主题问题,教师都将根据各小组同学发言情况进行评述,必要时对主题问题进行补充或进一步深化阐述。这种讨论授课方式促使学生课外查阅大量文献,增大了阅读量和知识面,不仅使他们更深刻了解雾霾的分布特征及危害,热心关注身边环境,同时对提高学生的专业英语阅读、写作、沟通能力也大有裨益。

3.科学考核

小组讨论式教学模式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造能力为出发点,注重能力的形成过程,所以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动机有强烈的激励与导向作用,因此考核方式必须与其适应。[3]鉴于此,建立了以下综合评价考核模式:以课堂讨论、课外主题查阅报告、小组评价等为主体的平时考核(30%),期末考试(70%)。平时成绩(30%)的评定以小组为单位,即学生的成绩不仅只是单独个人的表现,还根据小组的共同表现来决定。平时成绩考核包括三个部分:一是课堂内表现,包括学生参与的课堂问题回答和准备情况。二是课外主题的分组讨论学习,以小组整体完成专题情况和个人对小组的贡献为考核依据,考察其对所选课题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组内成员间的团队协作情况。三是对组内每个成员都要进行考核评价,包括成员间互评以及个人表现评价,即小组成员在学习讨论过程中展示出来的对问题的总结、理解和表述能力。期末考核即学生参加的由试卷分决定的期末理论统一考试部分。

二、小组讨论式双语教学模式的效果及意义

通过在地方高校实行以学生为中心的小组讨论式双语教学模式,将课堂内外、科学与人文、教学与研究充分结合,建立了一支以留学归国人员为主体、受学生欢迎、稳定而充满活力的师资队伍。另外,本课程组以教学内容和教材为中心,在课堂教学、多媒体教学软件开发、绿色微型实验化学等方面行了多方位、多层次、多样化的课程建设,深化了“分析化学”教学改革,提高了教学质量,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为评价效果,学工部辅导员教师进行了抽样调查。选修此课的校内大学生(2011~2013级)评价经过教学改革的“分析化学”课程教学知识丰富、理论联系实际、科学与人文结合、课堂互动多,学生获得的知识面广,学得扎实,英语表达能力也得到了提高。该结果充分说明小组讨论式双语教学模式能够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效果良好。

以近三年选修此课程教学改革班的大学生与其他中文传统授课模式班的学生对比为例,选修双语教学改革班的大学生外文文献阅读能力普遍增强,团队协作、表达和沟通能力较好,有很多大学生还被推选为学生会干部。学工部辅导员教师对选修了“分析化学”小组讨论式双语教学改革班的学生印象非常好,认为他们肯吃苦,善表达,沟通能力强,做学生会工作能让人放心。

将小组讨论式教学法用于双语教学中,实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教学中师生单维交流,教师垄断整体课堂的信息源而学生只是被动接收的局面,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得以充分发挥出来,团队协作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用英语进行交流和写作的能力也得以显著提高。另外,实施小组式讨论双语教学模式,也有利于教师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从一个传统理论的灌输者转变成了一个理性的倾听者、分析者、引导者,教师从学生不同角度的阐述和分析中得到了启发,达到了教学相长的效果。

综上所述,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小组讨论式双语教学模式,可使学生能够在小组内进行充分的英语表达、团队协作和沟通交流训练,为学生提供了更多自我表现的机会和条件,能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培养高素质的化学工程与工艺卓越工程师打下了良好的分析化学理论基础。

三、小组讨论式双语教学模式需要注意的问题

小组讨论式双语教学模式是教学改革中的新鲜事物,教师教学准备工作量很大,需要消耗大量的时间,学生的阅读量和英语要求也比较高,因此教师和学生都需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其他的一些相关问题也需要注意。[6]如:一是讨论题材设置要合理。如“分析化学”课程中可选择“食品添加剂”“湘江衡阳段核素或重金属污染物”等物质的检测方法作为讨论内容,以及选择一些热点、前沿的研究课题作为讨论主题,将教学与研究结合起来。二是需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三是需要包容多样性讨论结果。四是要注意与其他教学模式相结合。如启发式教学、问题教学、多媒体示例教学等,更加合理有效地将“分析化学”的相关知识传授给学生,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五是要加强教学效果的科学评价和信息反馈等。

四、总结与展望

以学生为中心的小组讨论式双语教学模式是一种开放式教学方法,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教学过程中完全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以充分发挥,较好地培养了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了学生对知识的灵活运用和英语表达能力。

参考文献:

[1]邓健,刘慧玲,魏传晚.普通高校双语教学的实践与思考――南华大学有机化学双语教学的个案研究[J].广东化工,2012,39(4):217-218.

[2]王擎.多维互动式:大学生金融双语教学模式探索[J].学位与大学生教育,2006,(7):60-64.

[3]张蓉,左晓园.试论小组讨论式教学方法的实践与改革[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201(1):161-163.

[4]蔡恒玲,龙双涟.“卓越工程师计划”学校工作方案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4,(2):11-13.

[5]徐红,甘孟瑜,李泽全,等.大学化学公共基础课程研究性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化工高等教育,2013,129(1):84-86.

[6]申荣艳,梁玉婷,孙向武,等.讨论式教学法的探索与实践[J].安微农学通报,2012,18(15):17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