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背景:“迁徙自由”vs“人口准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2005年北京市人大常委会的立法计划中,有一项特别引人关注:市人大常委会将于3月审议废止《北京市外地来京务工经商人员管理条例》――这项条例于1995年7月15日开始实施,迄今已10年。
舆论普遍对此给予好评,认为此举意味着政府今后对外来人员与北京市民同等对待,表明北京市政府对于外来人口的管理模式和思路正在转变。
据统计,目前北京市户籍人口约为1100万人,在京居住三个月以上的非北京户籍人员约为385万人。非北京户籍人员在城市中从事各行各业,但长期以来,在许多方面受到“另眼对待”,政府对他们一直采用行政手段进行控制。
近年来,情况在发生变化。据北京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就业处副处长张征宇介绍,以往北京对来京务工人员在一些岗位工种方面是有限制的,来京务工人员还要交纳就业证、暂住证管理费等百余元的费用,现在这些限制已经逐步取消。
但是,城市人口膨胀带来的问题使得不少人十分忧虑,谁能进入北京?谁该享有“市民”的权利和城市的资源?在今年1月举行的北京市政协会议上,北京市政协委员、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张惟英提出了《关于建立人口准入制度,控制人口规模,保持人口与城市资源平衡的建议》的提案,经媒体公开后,迅速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张惟英解释说,“人口准入”的含义是,在市场不完善的情况下,用行政手段和经济手段控制北京人口增长。她的提案基于以下理由:首先,北京是个资源稀缺型城市,目前人口已经接近各种资源的承载极限,严重制约了北京的可持续发展;其次,目前市场调节机制还不完善,没有足够的能力解决人口过多和资源稀缺之间的矛盾。
“这种情况下,通过政府政策控制人口规模,非常必要。”张惟英解释说,这需要北京市政府完善就业信息采集与工作,“北京哪些行业需要聘人、需要什么样的人、需求量有多少、现在已经来了多少,这些信息通过各种渠道向全社会公布,那些想来北京找工作的外地人,自己就会有所选择。”
张惟英的提案公开之后,尽管她声称并非意在“限制外地人进京”,但仍遭到群起攻击。评论说“这是对外地人的歧视”、“通过行政手段限制人口流动违反宪法,是制度的倒退”。
反对的声音多于赞成,这本身就说明大部分人已经认同了人口自由流动的权利。准入政策无疑侵犯了这一权利。
但是人们仍需面对城市日益膨胀的现实。资源缺乏,生存环境日益逼仄,使得许多市民对于外来人口十分焦虑。如何在尊重公民迁徙权利的前提下控制北京市人口规模,是亟待解决的一个难题。
一些经济学家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口规模也应该由市场来调节。比如,一个城市人口多了以后,工资水平自然会降低。资源稀缺,必然导致价格上涨。这时,市场就会自发地调节城市人口数量。那些无法承受北京高生活成本的人,自然会选择离开。也有经济学家认为,应该通过提高水、电等价格解决人口和资源的矛盾。
对于这些建议,北京市市长日前表示,人口控制管理手段主要是行政手段和经济手段,过去主要使用的行政手段――户籍管理的作用已不大,而暂住证目前也没有强制执行了,政府正在研究新的行政手段。至于经济手段,对于低收入人群而言,似乎也不灵验,还需要思考新的方式。
本刊记者郭玉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