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说“器” 第4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说“器” 第4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器,《说文解字》释为:“皿也,象器之口,犬所以守之。”可见,器,本指器皿,即用以盛装物品的容器。“犬所以守之”,表“器”或器所盛之物的贵重。

古代的“器”,是通过观物取象制作而成的。《易・系辞》言曰:“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见乃谓之象,形乃谓之器。”“以制器者尚其象。”

最初人们对“器”的理解,仅是单纯的工具。如《礼记・礼器》中言“宫室之量,器皿之度”,孔子也有“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之说,《庄子・徐无鬼》则说“百工有器械之巧则壮”。

在古代,“器”的种类众多,阅读古代史书,常会见到石器、木器、陶器、竹器、铜器、铁器的说法,另外也还有以制作材料的质地来划分文明的发展程度的,如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等。

由于“器”多用于盛纳他物,于是,人们通过联想,借之用以指人的心胸度量、学识才华。比如《论语・八佾》中评论管仲时说:“管仲之器小哉!”蔡邕在《郭林宗碑》中也言及“器量弘深”之语。

孔子认为,“君子”不能只像器皿一样,因为器皿有专用,有限量,有定性,而“君子”当“博学”,努力习得各方面知识和能力,“君子”当胸怀无限,宁静致远,海纳百川。当然,孔子的“君子不器”观念与其所处的时代是紧密相关的。当时,社会分工比较粗疏,各种行业的界限不甚分明,社会对各方面专门人才的要求不是很严格;同时,孔子的教育思想是“学而优则仕”,对于为官者,所应具有的也不是某一方面的专业知识,而应是各方面都能有所知晓,具有多方面的知识。因而,在孔子看来,教育当培养更多的“通才”。为了能够使弟子达到“不器”的通才水平,孔子提倡在学习中要做到“无常师”“焉不学”。当然,孔子也在此发挥了“为人师表”的作用,韩愈在《师说》中不是说“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吗?

《论语》中还记录了孔子与子贡的一段对话:“子贡问曰:‘赐也何如?’子曰:‘女,器也。’曰:‘何器也?’曰:‘瑚琏也。’”(《论语・公冶长》)对此,朱熹曾解释道:“器者,有用之成材。夏曰瑚,商曰琏,周曰簋,皆宗庙盛黍稷之器而饰以玉,器之贵重而华美者。”――原来孔子是在借器喻德。

随着社会分工的精细,行业界限的明显,社会对一些方面的专门人才的需求显得更加突出,于是,人们便开始看重像“器”一样有专用的专门人才了,于是,人们也把人才直接称为了“器”。《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说:“亮之器能政理,抑亦管、萧之亚匹也。”(政理,管理政事。管、萧,管仲、萧何。亚匹,匹配、同类)《宋史・苏轼传》也称“轼之才,远大器也。他日自当为天下用”。

由于“器”可表示人才,而人才往往为别人所看重。故“器”又有了重视、器重之意。如《后汉书・袁绍传》说,“绍乃以丰(田丰,人名)为别驾,配(审配,人名)为治中,甚见器任”。《后汉书・陈宠传》也有“朝廷器之”之言。

由于“器”可表人才,而“大器”的容积更大,可容纳之物更多。于是,人们又用“大器”一词来表示非凡之才了。如《管子・小匡》中有言:“管仲者,天下之贤人,大器也。”《三国志・魏书・崔琰传》中说:“琰从弟林,少无名望,虽姻族犹多轻之,而琰常曰:‘此所谓大器晚成者也,终必远至。’”今天,我们也还有“大器晚成”这一成语。

“大器”,表示学识过人;而与之相对的“小器”,则不是表示学识的浅薄,而是表示人的度量很小。比如《后汉书・马援传》中说:“朱勃小器速成,智尽此耳。”有时,“小器”也表示小气、吝啬,比如《红楼梦》第四十回中有言:“不送些玩器来给你妹妹,这样小器!”

另一方面,因有一些日常所用的“器”(后来也有特制的“器”)被用于礼仪之上,这便有了专门的礼器。古代的礼器种类繁多,如《礼记・礼运》中的一段,“故玄酒在室,醴在户,粢醍在堂,澄酒在下,陈其牺牲,备其鼎俎,列其琴瑟,管磬钟鼓,修其祝嘏,以降上神,与其先祖,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齐上下,夫妇有所,是谓承天之祜。”这里不仅涉及了多种礼器,而且还言及礼器的摆放、礼仪的庄重。在古代礼仪文明中,不同级别的礼仪活动所配用的礼器也是有差别的,如果违背了相关的规则,就是僭礼。比如孔子看到不符合周时的酒器“觚”,便发出了“觚不觚,觚哉?觚哉”(《论语・雍也》)的叹息,意思是说现在的觚不像周时的觚,这是觚吗?是觚吗?――意在表明现在的礼已不像周礼了,你们还能标榜为礼吗?而在古代所有的礼器中,最为神圣的,大概莫过于鼎了。在古代社会,鼎是至高权力的象征,因而“问鼎”也便成了心存野心者的代名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