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最美丽的人生是以平凡的人性作为楷模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最美丽的人生是以平凡的人性作为楷模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尽管蒙田出生于16世纪的法国(1533年),但以今天的眼光来看,他仍然属于少有的贤达之人。37岁那年他辞去波尔多法院推事一职,前往巴黎,为拉博埃西拉丁文诗歌出版之事忙碌。翌年,他回到家乡隐居在父亲遗留给他的城堡里,专事阅读与写作。也许,这是他受到古希腊哲人“爱智慧”思想的影响,在宁静悠闲中冥想和思考。他在退隐后的一篇拉丁铭文中如此写道:要“趁年富力强之时,投入智慧女神的怀抱”。但还是有人把他这种“提前退休”的行为看做是受到伊壁鸠鲁主义哲学的影响。对此,他也不予否认。他在随笔中曾表达这样的思想:

我的目的是悠闲地而不是辛劳地度过余生。没有一样东西我愿意为它呕心沥血,即便做学问也不愿意,无论做学问是一桩多么光荣的事。我在书籍中也是寻找一个岁月优游的乐趣。若搞研究,寻找的也只是如何认识自己,如何享受人生,如何从容离世的学问。

“如何认识自己,如何享受人生,如何从容离世的学问。”这几乎就是人生的最高学问。法国文学史家居斯塔夫・朗松因此认为,“不计功利的智力活动的乐趣掌握了他的整个身心”(《朗松文论选》),使得他全身心投入到随笔写作中,并使他的智慧流淌在随笔里,使之熠熠生辉。

蒙田开创了随笔新样式。他在归隐家园的闲暇时间里让自己的文字也师法自然,像田园中的溪流那样信笔所致。Essai一词,在蒙田时代只是“试试看、尝试”的意思,这是蒙田的自谦。自蒙田以后,Essais才成为随笔文体的样式。自此以后,蒙田所开创的随笔文体一路发扬光大,成为当今时代最为流行的文体。这是他卓著功勋之一。

至于说到蒙田随笔中的内容,其精彩之处在于无时无刻不关涉到上述提及的那些人生最高的学问,但他以一种轻松的口吻说的。他的随笔,在随意中透出深邃,一种极富智慧的辩证意识和人生经验的精华提炼。诸如,他思考德行中的二律背反现象,以良知和理性透视德行难点,不理解的人以为他仿佛故意要为难美德似的,而其实他是要反对建立一种普遍化的伦理标准:

美德是好事,假如我们怀着过分急切的欲望去抓住它,就会变成坏事。

好意若不加以节制引导,会使人做出后果恶劣的坏事,这也是屡见不鲜的。

蒙田深居简出,花费整整20年时间(1572年―1592年)撰写了近百万字的随笔全集,里面内容几乎包罗万象。他自己说,“在这部大杂烩里,任何题目都不嫌琐碎,可占一席之地。”蒙田在书中谈到诸如教育、家庭、结婚、抚养、工作、待人接物、生老病死等一系列问题。然而,尽管他论述的主题,从表面上看起来各种各样,但他思考的出发点从不离开人本身。他思索人应该成为怎样的人,人在社会上应该如何行事与生存,人从出生到死亡会涉及到一系列怎样的问题。这些问题,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其中的主要原则是不变的。这也是他流行至今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蒙田看来,培养一个健全的心灵最为重要,它是一切的出发点。因此,在谈到教育时,他认为不要压制孩子的天性,作为父母或老师应因势利导,“有时给他指出道路,有时让他自己开拓道路。”他引述西塞罗的话:“执教的人高高在上,大部分时间损害要学习的人。”他举例说苏格拉底就是先让学生开口说话的。他认为应该:“让学生在前面小跑,判断他的速度,然后决定自己该怎样调节来适应学生的力量,这是个好方法。”还有,在学习中选择和存疑是同样重要的,他引用但丁的诗句加以证明:“我乐于知道,也同样乐于怀疑。”像这类建议,今天看来依然有效,尤其是对于时下中国的教育状况。

蒙田,作为当时法国最有智慧的人之一,对他的雄心作如此私下揣测并不为过,至少,他在潜意识中把自己看做是苏格拉底的接班人。但蒙田不认为自己是一个教育家或者道德家。他不是一个刻板的人,他的随笔中充斥着戏谑和讽喻,时常以调侃的口吻谈论到性,他也讨厌那些以道学家面目出现的劝诫与训导。他就像一个明慧的哲人,以浅显的方式谈论奥义。他的思索是渐进的,触及问题的方式也是逐步深入的,他说:“我的观点与看法只是在摸索中渐渐形成的,犹豫摇摆,趔趄不前。”有时,他甚至还会自相矛盾,在不同的背景下谈论到相似主题时观点并不一致。但这又有什么关系呢,有些事物就是在歧义中生发出它的新意,蒙田留出了一线思索矛盾的缝隙,好让人们有机会去窥见“洞穴”外的景象。

蒙田一生崇尚自由与快乐,追求平静和逸乐的生活。如果仅仅把他看做是一个伊壁鸠鲁主义者似乎过于简单了,他同时还是一个斯多葛主义者,他思想中追求的不事功名的个人自足与幸福,推崇理性与从容的力量,把德行看做是对人事和天命的认识,这一切或与斯多葛主义有着牵丝攀藤的联系。然而,不管怎样,蒙田深受古希腊思想的影响是毋庸置疑的。尽管他声称,自己不懂古希腊文,但从他的随笔里可以看出,其中不仅大量引述古希腊、古罗马的作家和诗人的话语,而他的一些主要议题,诸如关于判断的不确定性、论节制等,都与古希腊和希腊化时期的思想有着很深的渊源。毋庸置疑,回荡在蒙田随笔的拉丁文廊柱间的风是从古希腊吹拂而来的。

附:《蒙田随笔全集》片段赏析

第十八章 论害怕

我恐惧,毛骨悚然,说不出一句话。――维吉尔

我不是个所谓的博物学家,不清楚害怕是通过什么途径影响我们的。但是这确是个奇异的,据医生说没有另一种更会使我们的判断失常。确实,我看见过许多人因恐惧而失去理性;情绪发作时,连最沉得住气的人,也会心慌意乱,惊恐万状。

且不说普通人,令他们害怕的一会儿是老祖宗披了裹尸布从坟墓里走了出来,一会儿是出现了狼人、精灵、怪物。按理说,当兵的应该浑身是胆吧,但是多少次他们不是害怕得把羊群当成了铁骑兵?把芦苇秆子当成执铁杆长矛的军人?把朋友当成敌人?把白十字当成红十字?

当德・波旁殿下攻打罗马时,守卫在圣彼得镇的一名旗手,一听到警报吓得丢了魂,从废墟的墙洞里冲出城外,手擎军旗,直奔敌人而去,还以为自己正朝着城里跑哩。德・波旁殿下的队伍以为是城里人往城外冲,排开阵势来截住他,旗手一见才恍然大悟,扭转头往回跑,再从原墙洞钻进去,刚才已深入战场三百多步远了。

当圣波德莱昂从我们手里被德・布尔伯爵和杜・勒殿下夺走时,朱伊尔司令官的旗手就没有那么幸运了,他吓得魂飞魄散,带了军旗钻城墙的炮眼到了城外,被攻城者粉身碎骨。在这同一次围城中,还值得一提的是一名贵族突然吓破了胆,全身冰冷直挺挺倒下死在垛口上,肌肤上无一处受伤。

有时会一群人集体受惊。在日耳曼的恺撒(德鲁苏斯)跟德国人的一次交锋中,双方大军惊恐之下逃上两条相反的道路,都朝着敌军过来的方向跑去。

恐惧有时会使我们脚跟插上翅膀,如前面两个例子;有时又会使我们脚背钉上钉子,动弹不得,犹如史书上记载的泰奥菲洛斯皇帝,他在一场输给亚加雷纳人的战役中,简直是吓呆了,竟想不到要逃跑:“惊慌得连逃命也害怕!”(昆图斯・库提尤斯)

直至他军队中的一位主将马尼埃尔来拉扯他,才把他像从沉睡中摇醒,对他说:“您若不跟着我,我会把您杀了;您毁了生命,也比您当了俘虏再毁了帝国的好。”

恐惧使我们丧失勇气去尽责任与捍卫荣誉,然而,恐惧也会显出它最后的力量,使我们在它的驱使下,奋不顾身地显示出勇气。在罗马输给迦太基的第一场激战中,森普罗尼乌斯执政官指挥的一万名步兵惊慌失措,不知道往哪里狼狈逃命,反而往对方的大军冲了过去,奋力突破,杀了大量迦太基人,原本是一次耻辱的逃亡,却像一场辉煌的胜利,叫敌人付出了同样的代价。因而我最害怕的是害怕。

因此,害怕的危害超过其他一切不幸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