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基于课堂互动的课堂观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基于课堂互动的课堂观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古人云: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这句话我们昭示了课堂互动的意义和价值。老师、学生都向往互动的课堂。但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刚进入高中学习的时候,学生常常“不愿意动”“不敢动”“不会动”,学生的“不愿”“不敢”“不会”,就成了学生课堂互动习惯。如何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养成互动习惯?下面以高一政治《发展生产 满足消费》一课为例进行课题观察分析。

在《发展生产 满足消费》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以“手机”为线索设置了: “手机”我说你答、讨论“内需、外需你认为哪个更多”、创“芯”手机三个环节。

观察与思考一

第一个环节:“手机”我说你答

观察:从课堂观察记录看,学生都想说说自己的手机,课堂气氛活跃,互动表现为“好”。班级48位同学,大部分同学跃跃欲试,有十位同学参与互动,他们接二连三分别讲了手机升级的换代,手机对生活的影响,想买手机的愿望(特别是iphone6s)。当老师将学生的互动话题编成问题后,回答问题的学生有 8人。本环节有 18位同学参与互动,互动率大约 37.5%。这样的教学互动比较理想。

思考:有贴近的生活――学生愿意“动”

以学生身边熟悉的生活、事例进行课堂教学,学生愿意参与互动。手机是学生很熟悉,也是很关注、很感兴趣的,学生体验深刻,自然有话说,愿意说。把学生感兴趣的生活与教材相结合,教学内容也生动有趣,能吸引学生积极主动投入学习,进行互动。如果教学远离了学生感兴趣、熟悉的生活,也就远离了学生的内心世界,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无法享受到没有成功的体验,更多的是枯燥、乏味、厌烦的感受。思想课堂教学要贴近生活,首先要关注当下的社会生活,其次要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的生活。

观察与思考二

第二个环节:讨论“内需、外需你认为哪个更多”

观察:在思考5分钟后,以下是学生的看法:

学生1: 我认为内需多,因为生产要满足国内人民消费,这样才能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才能提高劳动者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所以要偏重内需。

学生2: 我认为国外人多,市场更大,应该外需会更多。

教师:这两位同学分别从人的角度简单明了地描述了内需、外需哪个更多。其他同学有没有更独特些的看法?

学生3: 我认为内需重要,因为内需不满足,社会不稳定。

学生4: 我认为外需可以出口创汇,引进先进技术,发展生产,外需很重要,会更多。

教师:以上两位同学又有新的分析角度,他们从内需、外需的作用角度说明。还有其他角度吗?

学生5:我国主要矛盾告诉我们,发展生产就是解决内需,所以内需更多。

学生6:国外也是要先解决内需的,他们也强调内需,所以外需不如内需多。

学生7:是不是“商品”都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同样哪种商品内需多、哪种商品外需多也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

……

教师:这几位同学强调面对实际情况分析内需、外需哪个更多。我国把坚定不移地扩大内需作为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方针。在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投资、出口、消费)中,我们要增强“消费”拉动经济的主引擎作用,所以内需更重要,更多。

思考:有智慧的启迪――学生敢于“动”

学生2发言时,表面只是学生1、老师与他互动,其实学生3、4、5、6、7也都在与他互动,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呈现良性互动的局面,互动表现为“好”。在这里,教师不断拨动学生的思维之弦,引发学生交流,促进认知发展。教师没有高高在上,而是运用有智慧的启迪,与学生交流、互动。教师倾听学生的发言,关注学生的表现,对学生的讨论进行引导和总结,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学生自信、自由、独立地发表见解、表达思想,学生敢于“动”。

观察与思考三

第三个环节:创“芯”手机

问题:手机核心部件的芯片,我国自主研发生产的占比不足两成。长期落后于发达国家的“中国芯”有无机会实现“弯道超车”?如何实现?

观察:对这个问题能参与互动的学生只有2个人,参与率为4%,互动表现为“差”。这两个学生除回答“要发展科技”外,也无话可说,课堂表现比较沉寂。大部分学生比较茫然,不知要答什么。

思考:有层次的设问――学生才会“动”

究其原因,以上问题超出了高一新生的知识范畴和思维局限。“生产”从内容讲包括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解决问题”从答题角度有三个主体,即国家、企业和个人。高一学生虽然在初中学过“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但并不熟悉,而“国家、企业、个人”三个主体是高一后期才学的内容。

互动问题的设置要符合学生知识和思维的“最近发展区”,要精心设问,问题设计应从简单到复杂,由浅入深,用组合的方式把握好互动问题的广度、深度、难度,提高问题互动的可行性,不脱离学生的实际。层层设问的方式,符合学生“最近发展区”,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桃子”。

对于如何创“芯”手机,如果设问如下:①“生产”包括什么?②生产力包括什么?生产关系包括什么?③要发展“中国芯”的手机生产,从生产力方面怎么解决?从生产关系方面怎么解决?这样层层深入、环环相扣设问,让教学目标始终处于学生知识和思维的“最近发展区”,符合学生的认知,学生就能动起来,课堂就能动起来。

有贴近的生活,有智慧的启迪,有层次的设问,有助于课堂从 “独白”走向“对话”,有助于学生养成互动习惯。只有这样,课堂才是幸福的,教育才是美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