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艺术市场乾坤大挪移 边缘艺术撑起一片天空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艺术市场乾坤大挪移 边缘艺术撑起一片天空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策划:本刊视点栏目组 选题・统筹:梓荃 陌楚 执笔:孔祥祥

如果说2003年是中国艺术市场爆发“井喷”、艺术品收藏领域开始出头的一年,那么时隔三年之后的2006年即可以说是中国艺术品交易、收藏市场迈向全面兴盛的一年。在这一年中,经历了快速发展与成长、正日趋完善和成熟的中国内地艺术品市场开始走向多元化、国际化的道路,一些新兴的艺术品门类凭借自身长久以来的积淀或来自于国际市场上的推动力,开始突破中国传统艺术品主宰天下的局面,中国的广大藏家和买家也正逐渐打开视野,将注意力转向这个时代的新的强音――正在崛起中的中国“边缘艺术

油画:堪与国画共天下

就绘画领域而言,中国内地市场一直呈现国画一统天下的局面,虽然中国现当代油画的拍卖早已有之且已形成一定规则与规模,然而与传统的中国画相比,油画却仍始终处于一个被漠视和忽视的地位。

在全球艺术品收藏、拍卖领域,油画都是毋庸置疑的龙头老大,而惟独在中国,油画市场本应该有的繁荣局面却始终难以打开。原因不难理解,所谓“强龙压不过地头蛇”,油画的势力虽然遍布全球,然而一旦遭遇到中国本土势力的抵挡,则依然显出一副势单力薄、形单影只的疲软态势。就传统而言,油画属在国内毫无根基的“舶来品”;就审美而言,国画无疑更接近国人传统的精神追溯;就基础而言,国画更有着油画无法媲美的创作和受众群体。两相比照,悬殊的实力对比不能不让关注油画市场发展的人们捏一把冷汗。

然而,自2005年起,一直以来独领的国画市场开始遭遇到空前的动荡,此消彼长中,油画的潜力逐渐被激发,以势如破竹之势打破中国画的垄断地位,开始以平等的姿态争夺艺术品收藏与交易市场中最肥厚的一块领地。至2006年,油画与国画共分天下的局面已经基本完成,这可以说是近两年中国内地艺术品市场上最重要的转变。

为什么油画能够以如此强劲的态势异军突起?

就其本身而言,国际市场的强势影响为油画在中国内地的崛起打造了坚实的基础,这对于正在逐渐融入全球艺术品市场的中国来说,油画的普及和受到更大程度的关注可以说是一个契机;再者,近两年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快速成长,培育了一大批中青年的新型收藏家,这个人群普遍有较高的西方文化修养和对于油画的一定的审美认知,需求促进生产,他们无疑是油画市场崛起过程中最大的推动者;再次,“西风东渐”所带来的油画标志着一种新兴的力量和时代的风貌,虽然在西方世界它是传统的,但是在中国它却是年轻的,等待激发的潜力促使着人们去探寻和挖掘,其所引发的新的审美感知也将引领起一个新的收藏热点;另外,相比较于国画而言,油画在现代家居中具有更强的装饰性,融艺术性、收藏性、投资性、实用性于一体的特征必将使油画在多个画种的较量中立于不败之地。

反观国画,虽然经历了千百年的发展成熟,已经在国人心中取得了独一无二的地位,然而其弊端却也随着这发展而始终不灭。究其弊处,首在一个“赝”字,中国书画的赝品自古有之,且几乎可以说是一个发展近乎完善的行当,一整套历史环境中成熟起来的制假、造假的技巧和贩假、卖假的流程,使得赝品问题成为了中国书画领域中不可规避的问题,鉴别真伪更成为了所有涉猎中国书画的人必修的一门课程。然而这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对于作伪手段高超的赝品,即使再资深的书画鉴定家也不能保证可以一鉴真伪,这道门槛使得相当多藏家对于中国书画领域望而却步。随着艺术品市场的逐渐繁荣,各类质量不等的赝品也大有泛滥之势,这对于国画的市场发展和进军国际艺术界来说都不失为一个极大的阻碍。

再来从市场角度考量,油画在主流收藏与交易市场的介入虽然对一直以来相对稳定的绘画市场产生了不小的冲击和影响,但同时也丰富了中国艺术品市场的门类,多方竞争的结果是促使各方都向更加完善和理智的方向发展。在2006年里,国画与油画遥相呐喊、精品迭出的景况成为了最激动人心的一幕,这也为中国绘画市场中各方力量的均衡奠定了一个稳定的基础。

当代艺术:墙内开花墙外香

2006年初,震动中国艺术界的讯息接连从海外传来:3月30日,纽约苏富比举行以中国为重心的名为“亚洲当代艺术:中国・日本・韩国”的专场拍卖会,由中国当代艺术家创作的作品包揽成交价前三名,其中排名第一位的张晓刚创作的大幅油画《血缘:同志第120号》更是拍出了近百万美元,霎时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4月8日,香港苏富比举行中国当代艺术专场拍卖会,总成交价达到1.3亿港元,成交率更是高达98%,打破了此前刚刚在纽约创造的苏富比同类拍卖纪录,其中位列成交价榜首的常玉创作的油画《花中君子》拍出了2812万港元的天价。

真正意义上的所谓中国当代艺术大致诞生于上世纪80年代,最初只是一些理念前卫、自我的艺术家们纯艺术的自娱自乐,以出生于60年代、经历了朦胧而疯狂的童年岁月的一批人所创作的具有不确定的“情结”和“偶像崇拜情结”的红色题材作品为其代表。90年代初,第一批中国当代艺术家走出国门,并开始逐渐受到海外的关注。至2006年,中国当代艺术在经历了长久的积淀之后终于爆发,成为国际艺术品市场上的新贵。

中国当代艺术具有独特而明显的“中国”标识或说“当代中国”标识:一种根源于中国传统精神层面、养成于大众视野下的平民生活之中、敏锐把握当代中国国情特点、调和以前卫而超越的当念所创造出的中国当代艺术,在最大程度上满足了西方世界对于古老而神秘的中国文化的探寻。也许有人会认为这是中国艺术家的不自信和“”心理的体现,然而对于当代艺术这样一个诞生于西方、成熟于西方的全新艺术理念来说,似乎只有将其置于深厚而强大的中国文化背景之下才有独立和个性发展的可能。

自中国当代艺术诞生伊始,就吸引了部分海外艺术收藏家和收藏机构的重视,可以说在海外收藏领域它从来就不是空白,而只是一直引而不发,默默等待时机的成熟。而在国内,虽然当代艺术早已存在于人们的视野,然而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它只是一种少数人实验性的艺术游戏,要上得台面似乎还要经过长久的磨炼,但不得不承认的却是,中国当代艺术家堪称当代中国最活跃、最纯粹的一批艺术从业者。

2006年对于中国当代艺术来说是一个值得纪念的年份,先是在国际大型拍场上一鸣惊人,接下来狂卷国内各大拍场,霎时间站到了艺术品收藏、评论等领域风口浪尖的位置上。“墙内开花墙外香”,中国当代艺术在经历了多年的流浪和挣扎之后,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归宿,香气遍及海内外,成为了这一年里艺术市场上最大的一匹黑马。

从目前中国艺术品收藏与交易市场的发展态势和国人日益追求个性品味的审美需求看来,刚刚起步的中国当代艺术的前景将十分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