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南京秦淮河河岸景观植物配置的要点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南京秦淮河河岸景观植物配置的要点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滨水空间的景观要求也越来越高,景观设计的宗旨就是满足大众的行为心理。本文综合考虑了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等因素,从群众审美视角、大众行为心理等角度来综合分析南京市外秦淮河的滨河景观中植物配置的现状,并以此得到对类似有地域特色河道的滨河景观设计及改造的借鉴意义,并提出了一些改进性建议。

关键词:秦淮河;河岸景观植物配置;建议

秦淮河是南京古老文明的摇篮,南京的母亲河,历史上极富盛名。秦淮河是南京第一大河,秦淮河分内河和外河,内河在南京城中,是十里秦淮最繁华之地。本文主要研究的对象是外秦淮河的河岸景观中的植物配置的要点

1 外秦淮河的滨水景观植物配置现状分析

根据现场的调研及问卷调查得知,在外秦淮河的植物种类、色彩搭配、高低层次等方面,秦淮河的滨水景观植物配置中,在植物种类以及高低层次方面,基本达到了令群众较为满意的效果。而在植物色彩的搭配方面稍稍欠佳,在后期的植物养护管理方面也存在些许不足,使得群众满意度不是很高。总体方面来看,目前,南京的秦淮河两岸通过综合治理,已形成了良好的自然驳岸,多数地段采用了3级护坡的形式,并有通道台阶可使游人有一良好的亲水环境,也成功地解决了枯水季节的自然景观。在沿线的可绿化地段进行了环境布置,特别是在石头城段,已完成了大面积的绿化景观工程。在沿河的一级驳岸上种植了耐水湿的垂柳,部分地段栽种了云南黄馨等绿化植物,初步形成了沿河绿化格局。

但是,部分河道景观绿化不合理,植物的配置与周围秦淮河岸景观不和谐,没有体现出秦淮河作为南京的母亲河的历史感和伟岸。秦淮河的水生植物应与其河道的生态效益相配合,或对其被污染的控制与调节。河岸景观过于硬化,缺乏生态性,水生植物的复层配置较为单一。缺乏亲水环境,景观小品设置单一,没有与周边绿化相配合,材质过于生硬,缺乏趣味性、生态性,某些河段的植物种植过于浓密,遮挡了游人眺望水面的视线。

2 建议

2.1 植物的选择

2.1.1 景观性。外秦淮河多与南京古城墙相依,从文物古迹的保护方面来看,靠近城墙的景观设计。尤其是植物的配置就更为重要,既要保护城墙,又要兼具植物的景观效果。在离城墙较近的地方,不宜种植根系非常发达的植物,由于城墙的阻挡,根系较发达的植物易造成不对称的或者歪脖子树等,再有植物强大的根系对城墙的基础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威胁;不宜种植靠种子繁殖能力强的植物,以免造成某种植物的疯长,破坏了物种的多样性;不宜种植攀缘性较强的藤蔓植物,以免破坏了城墙的外观。在靠近河道一侧的植物可选用通透性较好的植物,比如朴树,其通透的枝叶,古朴的风韵会更加体现出秦淮河及城墙的历史感。还有水杉、垂柳、合欢等树种,与其它枝叶较为密集的树种,比如悬铃木、香樟等树种,合理搭配、疏密有致,使水面若隐若现,使得游人的视野松弛有度,游览的心境也随着游览路线的推移富于变化。

2.1.2 本土性。本土性,即有较强的地域特征,能反映本土文化,适应本地的气候、土壤、水质,易生长,成活率高。植物群落只有形成稳定的多层次结构时,才能呈现自然的风景和气氛,才能发挥生态效益,尽量选择本地乡土树种和适生性植物资源,以体现本土性和大众化的绿化效果。多选用一些南京的市花市树等乡土植物,如雪松、梅花、合欢、广玉兰等。

2.1.3 生态性。利用植物群落生态系统的循环和再生功能维护建筑周围的生态平衡。构建人工生态植物群落,从空间形态上形成物质、能量的循环通道,通过植物吸收养分,依靠分解者改良土壤、净化空气。此外,生态植物群落能挥发多组分气体,有利于空气电离并提高大气负氧离子浓度,促进人们的身心健康。根据生态学上“种类多样导致群落稳定性原理”,要使生态园林稳定、协调发展,维持城市的生态平衡,就必须充实生物的多样性。物种多样性是群落多样性的基础,它能提高群落的观赏价值,增强群落的抗逆性和韧性,有利于保持群落的稳定,避免有害生物的入侵。只有丰富的物种种类才能形成丰富多彩的群落景观,满足人们不同的审美要求,也只有多样性的物种种类,才能构建不同生态功能的植物群落,更好地发挥植物群落的景观效果和生态效果。城市绿化中可选择优良乡土树种为骨干树种,积极引入易于栽培的新品种,驯化观赏价值较高的野生物种,丰富园林植物品种,形成色彩丰富、多种多样的景观。

3 小结

从对秦淮河该段的河岸景观满意度调查来看,滨水景观设计作为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坚持以人为本,以公众的满意度为价值取向,本着长远的眼光和历史责任感,科学合理地进行景观改造设计,使其成为人民群众活动游览的重要场所和展示城市旅游形象的重要窗口。

参考文献

1 李淑玲.滨水植物景观的营造初探———以荆门市凤凰湖滨水公园的设计为例[J].北京园林,2011(1)

2 毛美余,蔡鲁祥.园林绿化植物配置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