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跨境融资总规模及其对国际收支平衡的影响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跨境融资总规模及其对国际收支平衡的影响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外汇管理方式转变后外汇局需要研究和解决总量调节工具和市场化调节手段相对缺乏的问题。从外汇局职能出发,国际收支调节的重点应着放在跨境融资方面,跨境融资是影响国际收支平衡的重要因素,也是造成国际收支短期波动的主要因素。提出跨境融资总规模概念,有针对性地加强监测、监管和国际收支调节工作,对于外汇管理乃至整个宏观金融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一、跨境融资总规模概念

(一)概念的提出

不同国别之间的交易可以分为“基础交易”与“金融交易”两个层面,前者指与产出直接相关的货物贸易、服务贸易、直接投资,后者指与产出不直接关联,旨在参与产出成果的金融资本流动。

根据基础交易与金融交易划分,跨境融资总规模可界定为以基础交易为支撑,一国(或地区)从境外获得的债务类、证券类以及其他类融资的总额,本质上是一国金融交易活动的反映。跨境融资总规模是一国跨境资产负债变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反映跨境资金资产与负债关系的流量指标。

跨境融资按债权债务属性可以分为跨境融资资产和跨境融资负债,以区分跨境融资不同的权益属性,跨境融资总规模等于跨境融资负债与跨境融资资产之差。

(二)跨境融资总规模的测算

跨境融资总规模测算可以采取残差法,是指以国际收支差额为出发点,从中剔除不属于跨境融资的内容,剩下部分即为特定时期跨境融资总额,具体公式为:

跨境融资总规模=跨境收支差额-基础交易差额;

由于我们将基础交易差额定义为货物贸易进出口差额、服务贸易进出口差额、直投投资差额三者之和,于是有:

跨境融资总规模=跨境收支差额-货物贸易进出口差额-服务贸易进出口差额-直接投资差额;

间接法测量的好处在于简单易操作,跨境收支差额、货物贸易进出口差额等都具有清晰的统计方法,较容易获得,由于提出了明确的概念,有利于让社会公众理解跨境收支与基础交易偏离的原因,从而能够替代“热钱”的概念,不足之处是该方法测度出的结果没有反映跨境融资总规模的具体结构,也没有反映跨境融资总规模资产负债的具体方向。此外,间接测量法为计算简便,没有剔除诸如收益与经常转移之类项目(当然,这类项目本身波动性较大,带有融资属性),会对最终结果产生一定影响

二、跨境融资总规模对国际收支平衡的影响

(一)跨境融资总规模与国际收支平衡高度相关

选取1998-2012年货物贸易、服务贸易、直接投资、跨境融资总规模四项指标,与同期的年度跨境收支差额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发现跨境融资与跨境收支差额的相关系数达到0918,仅次于货物贸易进出口差额,表明跨境融资已经成为国际收支平衡的重要影响因素。

实证结果表明,跨境收支差额Y波动对跨境融资总规模Y4的波动最为敏感,跨境融资波动是影响跨境收支波动的主要因素,其次是货物贸易进出口顺差波动,然后是直接投资资金进出差额。最后服务贸易波动对跨境收支差额波动的影响是负向的,因为服务贸易进出口长期逆差,它波动愈大,就会抵消跨境收支顺差额,从而降低跨境收支差额波动。

(三)跨境融资可以作为调节国际收支平衡的中间目标

本课题提出可以将跨境融资总额作为人民银行、外汇管理局工作调控的目标,原因在于:一是跨境融资总额是影响跨境收支总额的主要因素;二是跨境融资总额的整体波动性较大,且较为容易受到利率、汇率等人民银行可以调节的价格工具的影响;三是跨境融资总额波动是导致跨境收支差额波动的最主要因素;四是跨境融资总额对于外汇管理部门来说更加具有可控性。此外,将跨境融资总额剥出,有利于界定和量化外汇局调控的责任范围,能够有针对性地实施管理;跨境融资总额作为一个总量指标,能够较好地实施规模管理,也能够较好地对目标进行分解。除跨境融资总额外,中央银行在实施货币政策过程中,也应该考虑贸易平衡的需求。

三、跨境融资的影响因素分析

跨境融资作为跨境交易中产生的一种商业行为,主要是企业和个人选择资金作为资产或负债的一种市场行为。影响跨境融资的主要因素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结构性因素。当前,虽然中国处于一个经济高速发展的国家,但经济发展的结构仍在不断调整中。从产业发展角度来看,现阶段我国涉外经济发展主要依赖于劳动力和资源价格优势,整体技术创新能力不足,对外资依赖程度也较重,因此在积累大量贸易顺差的同时,资本输出能力相对有限,从而导致出现经常项目与资本项目双顺差的格局。结构性失衡是导致我国国际收支顺差的根本性原因,从而促成跨境融资负债不断增加,外汇储备节节攀升,国际收支不平衡现象加剧。

二是市场性因素。在开放的市场环境下,汇率、利率等价格性指标对跨境资本流动无疑具有重要的影响,这种影响通过两个途径发生作用,一是改变国内外交易价格的相对水平,进而对基础交易总额产生影响,二是通过境内外汇差、利差的变化,对境内外资金成本,影响投机资本套利空间,导致企业和个人在贸易和投资活动中可以选择跨境资金流入还是流出,从而对跨境融资总规模产生影响。从微观层面来看,贸易类融资方式主要有贸易信贷、预收延付、预付延收等,投资类融资方式主要包括一般性借款、证券融资、境外上市等。

三是政策性因素。这主要表现为在跨境贸易投资活动中人民币结算加剧了跨境融资规模。自2009年我国推出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以来,跨境人民币业务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结算金额、地域范围、交易主体以及交易类型等不断扩大。我国商业银行为了争取客户和市场、增加利润,利用现有政策和跨境贸易人民结算发展机遇,开发出一系列跨境人民币贸易融资创新产品,为涉外企业提供了许多低成本融资渠道和避险套利工具。具体方式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出口项下跨境人民币贸易融资业务主要有人民币出口代付、人民币出口协议融资;二是进口项下跨境人民贸易融资业务主要有人民币进口代付、人民币进口协议付款;三是跨境人民币信用证境外融资业务;四是人民币保函境外融资。

四、相关建议

一是将跨境融资总规模纳入常规监测分析指标。从以上分析结论来看,跨境融资总规模不仅是直接影响我国国际收支的重要指标,而且间接影响货币政策传导。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表明,单用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的影响指标是全面的,而社会融资总规模又不能反映跨境融资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因此关注货币政策对实体经济的影响,特别是对跨境贸易和投资实体经济的影响很大程度是通过信用渠道实现的,而跨境融资总规模是体现。

二是出台以跨境融资总规模指标为目标的调控政策。人民银行、外汇管理局应当履行对跨境融资总额的主要调控责任,根据年初经济状况,制定整体的跨境融资总额数量和增长率指标并下达至各地区、各金融机构,同时对跨境融资总额定期进行监测,必要时实行规模控制管理。同时,应积极研究利率、汇率等价格工具对跨境资金总额调节的作用机理,充分发挥其在调节跨境收支总额中的作用。外汇管理部门在着力实现管理方式转变的基础上,应加强对“主体”跨境融资总规模的监测,研究制定“主体”跨境融资总额风险控制性指标,有针对性地实施重点监管。同时,要明确“长臂管辖”原则,对于可能引起企业跨境融资资产或负债变化的交易行为加强管理,对企业“跨境融资规模”分别从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两个层面实施监测监管。

三是建立以跨境融资总规模指标的防范跨境资金异常流动的预警机制。建立跨境融资总规模的预警模型,通过对跨境融资总规模指标的检测分析,提前预测跨境资金流动方向和规模,从而达到防范跨境资金异常流动的预警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