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改良无痛注射法的效果评价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改良无痛注射法的效果评价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目的:观察选择不同注射部位、运用局部手指按捏、分散注意进针力的方法,在肌肉注射时减轻患者疼痛的效果。方法:将400例成年患者随机分成A组和B组,每组各200例。A组按照传统“十字定位法”和“两快一慢”无痛肌肉注射法注射,B组按臀中小肌定位法,进针前局部手指按捏,进针时分散其注意力,同时做到“两快一慢”进行注射。结果:B组患者在肌肉注射时的疼痛程度明显低于A组。结论:应用改良无痛注射法在肌肉注射时可明显降低患者的疼痛,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关键词】不同注射部位;局部手指按捏;分散注意力;无痛肌肉注射

【中图分类号】R9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565-01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3年7月~2013年9月,对门诊注射室400例成年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每组各200例。均采用同一厂家5ml注射器,应用刺激性药物和油剂药物者除外,由同一名护士进行操作。

1.2疼痛程度评估 两组病人肌肉注射后,固定一名护士询问其对疼痛的感受并记录。采用米吉尔疼痛回答法,把疼痛区分为0~5以上6种程度:0为无痛;1为有疼痛感,但不严重;2为轻微疼痛,患者不舒服;3为疼痛,患者痛苦;4为疼痛较剧;5为剧痛[1]。

1.3 方法

A组按照传统“十字定位法”暴露注射部位,常规消毒皮肤,排尽空气,左手绷紧皮肤,右手持针快速进针(针尖与皮肤垂直进针,深度为针柄的3/4—4/5),回抽无回血,缓慢注药,注药毕拔针,干棉签按压针眼[2]。

B组(1)首先注射前进行心理疏导,态度和蔼,与病人交流病情,使病人有安全感,分散注意力。(2)选用髂前上棘外侧三横指处为注射部位,常规消毒皮肤,待干,防止消毒液随针进入组织内引起刺激性疼痛。(3)进针前左手拇食指张开,避开消毒部位,在注射部位边缘皮肤上故意按捏数次,转移皮肤上的触觉中心,同时与患者交谈,转移病人感觉中心。按捏数次后左手绷紧皮肤,右手快速垂直进针,做到右手手掌内侧小鱼际肌处与针尖同时接触皮肤,再次转移患者皮肤上的触觉中心,达到无痛感觉。同时做到“两快一慢”,动作轻快,力量适中、协调。抽无回血,缓慢注射完毕后,快速垂直拔针,干棉签按压针眼。

2 结果

A组无痛26人次,轻微痛134人次,剧烈痛20人次。B组无痛148人次,轻微痛46人次,剧烈痛6人次。两种不同方法所产生的疼痛情况有显著性差异(P

3 讨论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疼痛已成为继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之后的第五生命体征,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解除或减轻疼痛已经成为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生活经验表明,注意力越集中在疼痛对象上,疼痛越加重。把注意力从疼痛对象转移到别的对象上,疼痛就会减轻 ,甚至查觉不到。传统注射方法在皮肤消毒后病人注意力过度集中于肌注部位,造成肌肉收缩和心理紧张,使肌肉进针困难,疼痛感加剧。这时故意按捏注射部位周围皮肤,不仅可使皮肤上的触觉中心转移到按捏部位,还可以使注射部位肌肉放松,避免组织剧烈收缩,有利于顺利进针。同时采用与病人交谈的方式转移其思想注意力。进针时小鱼际肌处与针尖同时接触皮肤,其作用是采取声东击西的方法再次转移患者皮肤上的触觉中心,达到无痛感觉。此外,常规肌注“十字法”定位处有较厚脂肪层。此处毛细血管分布较少,不利于药物吸收,又离神经主干及大血管较近,感觉灵敏,而且暴露部位较大才能定位。笔者认为选用髂前上棘外侧三横指处为注射部位较佳。从解剖结构来看,此处是臀中肌、臀小肌重叠处,神经分布稀疏,最大程度避开了神经和血管。且此部位暴露面积较小,以髂前上棘为标志即可定位。此方法在肌肉注射过程中,可以达到明显减轻疼痛甚至达到无痛的效果,使患者轻松愉快地接受注射治疗,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花屈佳.龚桁玲.唐华文.臀部肌内注射无痛区的探讨口].中华医学丛刊.2004.4(4),88.

[2] 黄剑琴.现代临床护理技术手册[M].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7(1):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