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社会资本视角下高校校友资源开发的路径探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社会资本视角下高校校友资源开发的路径探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高校校友是高校珍贵的资源,是衡量高校综合影响力的重要一环。校友与高校的合理定位与良性互动,能够使双方都从中获得提升与发展,但行为的发生受到价值观念、信任障碍、活动平台等因素的影响。社会资本的结构、关系和认知三个维度与校友资源的开发之间关系密切,通过影响校友与母校互动机会的保证、意愿的发生以及理念的形成,来促成高校校友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

【关键词】 社会资本;高校;校友资源;开发路径

近年来,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趋势都表明,知识和人才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资源。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场所,其影响力和综合实力的强弱日益受到重视,社会给予的关注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作为和高校有着特殊情感联系的群体,高校校友已经成为高校传递信息、展示理念、诠释文化精神的重要载体,也成为了高校影响力最重要的表现方式之一。高校校友资源的有效开发受制于价值理念、信任障碍以及活动平台等因素,这些因素与高校校友群体的社会关系网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本文将基于社会资本理论,对高校校友资源的有效开发及其路径进行探讨。

一、校友资源与社会资本

1、校友资源

早在上世纪30年代的美国,“校友”相关研究就已经受到相关学者关注,“校友”被定义为“曾经在大学就读的具有校友会会员资格的学生,以及为大学做出贡献的捐助人”。随着人们对校友工作的愈加重视,其定义的内涵和外延也发生了变化。一般而言,“校友”概念可以从微观、中观和宏观角度来理解:微观层面,“校友”是指在某高校受过学历教育的学生,以及工作过的教师;中观层面,“校友”是指曾经在某高校受过教育(含非学历教育)的学生以及为学校发展做出贡献的人;宏观层面,则是指有意愿成为大学校友的人,包括捐款人、校友亲属以及在校生等。[1]

现代汉语中“资源”一词,是指生产、生活资料的天然来源。随着校友理论和人力资源理论的不断发展,校友也被认为是一种资源。目前,学界较为认可的定义是:“校友资源是校友自身作为人才资源的价值,以及校友所拥有的财力、物力、信息、文化和社会影响力等资源的总和。”[2]

针对校友资源,研究者们逐渐开始关注,高校为校友提供了哪些服务,能够给予校友什么;以及校友如何评价高校,如何更加有效地回馈高校等等。从高校与校友关系的定位而言,并非是简单叠加或是单向的关系,而是一种良性互动关系,是双向的、相互支持的。

一方面,校友是体现高校成果的“人才产品”,是传递高校声誉的“金名片”。作为高校培养出来的“人才产品”,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便刻上了母校深深的“烙印”,成为高校精神的“缩影”,是社会了解高校的窗口,是链接社会与高校的桥梁。同时,校友是帮助高校发展的“资源库”,不仅可通过资金、智力、技术等形式,直接地回馈母校,也可通过提供教育资源、信息资源、社会网络资源等,间接地推动母校发展。另一方面,高校能够为校友提供持续的智力支持和精神支持。高校可以通过开展学术文化交流、科学研究合作等方式,为其终身学习和接受继续教育提供渠道,同时,高校也是校友的精神家园和情感归宿,校友与高校之间的情感是长期的、持续的、日益醇厚的。

2、社会资本

“社会资本”的概念最早由法国社会学家布尔迪厄(Bourdieu)提出,认为社会资本是资源的集合,是与一个群体的成员身份想联系的,这个群体网络是一个相互熟悉、认可并具有制度化关系的。[3]帕特南(Putnam)则将社会资本定义为“社会组织的特征,如规范、信任和网络等,而社会效率的提高可以通过开展合作行为来实现”。[4]从个体的目的和利益出发,林南认为,社会资本是嵌入在社会网络中的资源,是行动者在目的性行动中获取和使用。[5]本文讨论的社会资本,是指个体基于信任、合作以及互惠等因素,在在一定的社会参与网络中,通过目的性行动对其中有价值的资源进行获取和利用。

3、社会资本与校友资源的开发

基于上述分析,社会资本大致包含以下三个要素:(1)构成社会资本的结构基础,即社会参与网络;(2)社会资本的行动规范,即信任、互惠与合作;(3)社会资本的行动基础,即共同的价值理念。

校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则主要是指寻求高校与校友之间合理的关系定位,并由此展开良性的互动,调动校友的积极性,以促进双方的共同发展。用社会资本理论来解释校友资源的开发,即在校友群体这一社会参与网络中,寻求共同的语言与价值理念,通过提高高校与校友之间的信任与合作,进行校友资源的开发,促成高校与校友之间的良性互动与共同发展。

二、校友资源开发的影响因素

目前,对于大多数高校而言,尽管已经意识到校友资源的重要性,但对于校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边缘化现象较为严重,未能充分地利用校友资源为高校服务。

1、高校与校友间的互动平台

公共关系学理论认为,如要互动关系保持下去,就需要通过交往双方不断的交流与联系,并获得共同利益。这一理论同样适用于高校校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即高校与校友之间的互动。目前,高校与校友间的沟通互动,主要停留在偶然的、普通的情感交流与交往层面,随机性比较大。尽管绝大多数校友对母校、师长有感恩、眷恋之情,但离校后很难与母校保持联络,途径也较为单一;同样,面对数量逐年增加的校友,高校在与校友联络方面,也存在范围窄、频率低的情况。究其原因,是高校未能建立规范的、普及面广的、互动强度高的校友网络,使得双方之间缺少互动、交往的平台,从而阻碍了校友资源的开发和互动行为的发生。

2、高校与校友间的行动意愿

信任能促进交往行为的发生,高校与校友之间的信任主要基于情感和制度两方面。以情感为基础的信任,主要基于校友对于高校的感情,这就要求高校本身具有良好的声誉和社会公信力。另一方面,以制度榛础的信任,则是基于高校能否提供足够的信任资本,是否具有完善的、科学的、有效的行动规范与机制,以此来保障互动与合作行为的发生。由此,高校能否有足够的公信力和声誉来获得校友的信任,从而促进高校与校友间互动、互惠行为及合作关系的发生,就显得至关重要。

3、高校与校友间的共同理念

交往行为的发生,需要基于双方共同的价值理念,在高校与校友之间,这一价值理念的基础,便是校友文化。它是由高校和校友共同创造的,是连接高校高校历史、现实与未来的精神纽带,是高校、校友以及社会三者相互之间的情感维系与价值取向,也是构成高校办学软实力的重要条件。校友文化的凝聚力、活力、辐射能力以及获认可程度,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校友主动与高校发生互动行为的可能性。

三、社会资本促进校友资源的开发

校友群体,是高校校园文化的输出者,也是学校发展和前进的支持者;同时,高校也为校友的成长与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精神支持和物质保障。校友资源的开发以及高校与校友间的互动,就显得尤为重要,同时也是一种促进双方互利双赢的必然。

通过对校友资源开发障碍的分析发现,诸多的障碍同高校与校友间的社会关系存在密切的联系。若要促进高校与校友g互动行为的发生,推动校友资源的开发,必须先从高校与校友、校友与校友之间的社会联系入手,使校友群体网络成为一种高互动性、高通透性的社会参与网络,提高相互之间的互动机会,基于共同的价值理念,在互信、互惠、合作的关系中提高校友与高校的关系粘合度,促进互动行为的发生。

1、社会资本驱动校友资源开发的功能模型

社会资本理论可从以下三个维度划分:结构维度、关系维度和认知维度。

在高校和校友之间,结构性社会资本表现为双方之间的关系网络及其特征,如高校与校友间联系的广泛程度、紧密程度和强弱程度。高校与校友群体的关系网络,是双方得以交往、互动的重要渠道,能够促使高校与校友群体及个体间跨时间、跨空间地互动,充分挖掘校友所蕴含的资源,并进行获取和利用。同时,基于这一范围广、联系紧密的关系网络,高校能够反过来促进校友的群体及个体在离开校园之后的发展,帮助其获得更大的提升。

社会资本的关系性维度是指高校与校友间关系连接的特征,如信任、互惠、合作等。不同于陌生人之间的“弱信任”,高校与校友之间的社会联系,是一种持续的、互惠的,基于合作而产生的“关系信任”。校友之于母校的情感与信任,使得其愿意与母校展开互动,主动合作,提供自身的潜在资源。关系信任是在校友与高校间高质量的互动中产生的,这种互动和联系越密切、越频繁,双方间的信任程度就得以加强。[6]

认知性维度的社会资本表现为高校与校友间的共同价值理念与价值愿景,共同的价值理念是互动行为得以发生的重要前提,而价值愿景则是保持和推动互动行为的保障。高校与校友间的共同价值理念与价值愿景,突出表现为高校的校友文化。在充满活力的、被普遍认可的校友文化氛围中,校友与高校发生互动的意愿会加强,能够促进校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而如果是一种活力偏低、未能被普遍接受的校友文化,则会阻碍高校与校友之间的合作与互动。共同的价值理念与愿景能够促进双方之间互动行为的发生,而这种关系能够帮助激活、完善已有的校友文化,从而再次促进互动行为的发生,以此形成一种良性循环。

高校与校友间的结构性、关系性和认知性三个层面的社会资本是一个整体,是相互关联、相互促进的。在双方不断的交往、互动过程中,通过提高社会关系网络的强度,加强互动行为的信任、互惠程度,提升共同的价值理念与愿景,从而促进校友资源的开发,形成高校与校友之间的良性互动。

2、社会资本促进校友资源开发的作用机制

校友资源的开发、利用,高校与校友间互动行为的发生,不仅需要双方的互动行为,还需要有交往、协作的机会,良好的信任关系,以及共同的价值愿景。社会资本对高校校友资源开发的促进作用,是基于结构、关系以及认知这三个维度的综合作用。

(1)结构维度:完善校友网络,加强组织保障。社会资本结构维度对校友资源的开发,主要体现在纵向的互动强度和横向的网络密度两方面:前者是指高校与校友之间互动的平均接触时间和强度;后者是指双方之间互动的范围。若高校与校友之间的互动是高网络密度、低互动强度的,则校友资源的开发会呈现范围广、收效低的情况;反之,若是高互动强度、低网络密度,则会出现校友互动面过窄的问题,不利于高校与校友之间的良性互动。因此,高校与校友之间的关系网络,应该同时具备高互动强度、高网络密度两个特点。完善校友网络平台,是对校友资源进行有效开发的重要基础。在这一关系网络中,每个校友个体及校友分会都是其中的一个节点,能够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以促进信息和资源的整合、利用。这就要求,一方面,有效挖掘和开发潜在的校友资源,将高校与校友间的学缘关系扩展至社会各界,从而丰富校友社会资本的内涵,强化高校与校友间的关系网络。另一方面,通过校友会的网络式管理,建立健全院系校友分会和地方校友会,使校友网络呈现多维度、立体状的形态,从而加强高校与校友间互动的组织保障。此外,还应注重借助信息化时代的新兴媒体,开辟高校、校友互动的新阵地,以传递母校资讯、展示母校文化,从而丰富校友关系网络的形式与内容。

(2)关系维度:提升高校声誉,促进合作互动。信任、互惠与合作关系则构成了社会资本的关系维度。信任关系,作为长期维系个体之间关系的桥梁和纽带,无论针对正式的或是非正式的社会网络,都是其存在并得以延续的前提条件。因此,若要促进校友资源的有效开发,促进高校与校友之间的良性互动,高校要注重自身声誉的提升和公信力的提高。高校声誉是高校办学水平和质量的综合反映,主要反映在学生、教师、管理与环境、品牌与文化等方面。这就要求树立办学育人为本、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强化学生和育人中心,同时要强化学术质量,明确特色办学和品牌建设理念,从多角度、全方面提升高校声誉。高校公信力是在其日常运作过程中表现出的信任力,包括公平、民主、正义、责任等,主要体现在制度信用、行为信用等方面。一方面,高校在制订、落实方针政策时,要促进规范化运作和组织化管理,做到以制度促规范,以规范促信任;另一方面,高校师生的言行要体现公信力,尤其在校友服务方面,要体现公平与公正,保障校友合法权益,共享合作成果。

(3)认知维度:培育校友文化,共享价值理念。个体与组织都存在于特定的文化中,而社会资本存在于个体与个体、组织与组织的关系结构中,因此,社会资本产生于特定的文化背景,脱离了一定的社会文化,社会资本便不复存在。[7]在高校与校友的互动关系中,先进的、充满活动力的校友文化能够有效提高双方的互动与交往,促进校友资源的有效开发。校友文化主要表现为高校与校友间以及校友相互间的情感维系、沟通交流、合作互动等,是影响高校与校友间密切性和粘合度的重要因素。因此,当高校形成一种充满活动、认可度高的校友文化,双方间具有共同的价值理念与愿景时,高校与校友双方的交往行为便能够主动、自觉地发生,从而促进相互间的共同和谐发展。与此同时,高校与校友间从“情感共同体”过渡到了“价值共同体”,最终形成“发展共同体”。校友文化的培育,首先要建立完整的规章制度,并充分发挥校友会的作用,宣传和发展校友文化;其次,要通过校友网络平台,建立健全校友信息库及宣传网站,使其成为繁荣校友文化、传递校友文化的重要载体;同时,要开展形式多样、富有内涵的活动,将校友汇聚到一起,从而发挥校友文化的凝聚人心、价值导向、全面育人的功能,促进校友文化蓬勃发展。

【注 释】

[1] 石慧霞.需求与回应:处于母校与校友之间的校友会[J].复旦教育论坛,2004(4)66-68.

[2] 贺美英,郭牛钱锡康.对高校校友资源的再认识[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4(6)78-82.

[3][5] [美]林南.张磊,译.社会资本――关于社会结构与行动的理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21.

[4] 罗伯特・帕特南.王列,赖海榕,译.使民主运转起来[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195.

[6] 郭毅,罗家德.社会资本与管理学[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39-44.

[7] 张其仔.社会资本论:社会资本与经济增长[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35.

【作者简介】

苏 洁(1989-),浙江温州人,浙江大学教育学院教师,教育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教育基本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