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皆为功夫狂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皆为功夫狂等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前不久,中国电影迎来了她的百年诞辰。回首往昔,一代又一代中国电影人不懈的努力历历在目,中国电影在各类影展上的屡次获奖更是让人欣慰不已。

然而细细想来,近年来中国电影在各类影展上提名虽多,可实际拿奖的却少之又少,而这些有所收获的影片绝大多数又都是功夫片。从《卧虎藏龙》、《英雄》到《十面埋伏》,一时之间,全球刮起子一场功夫片的热潮,人们争相一睹中国功夫的风采。导演们更是在这场风潮中尝到了不少甜头,票房的极大成功让他们欢欣鼓舞。于是越来越多的文艺片导演转而去拍功夫片,进入这一对他们而言并不熟悉的领域。

原本观众是喜欢看功夫片的,但是再好的东西看多了也会腻。每部功夫片虽然情节、画面效果等方面各不相同,但其本质的东西是基本相同的。有一个词叫做“审美疲劳”,我想用在这里真是恰如其分。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功夫片的泛滥也会影响到中国电影业的发展。很多投资方片面追求经济效益,把主要注意力都放在了能带来高票房的功夫片上。而电影原本就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除了功夫片以外,还有文艺片,科幻片、历史片等丰富多彩的体裁,只有各类电影均衡发展,整个中国电影也才能有所进步。因此导演们应该抵制诱惑,拍符合自己风格、自己感兴趣的电影。

如果有朝一日功夫片真的成了中国电影的代名词,我们是应该高兴还是悲哀呢?就如同国际巨星成龙所说的,“我不希望每一个看过我的电影的人都称赞我的功夫很棒,而是称赞我的电影很棒。”拍出更好的电影才是每个中国电影人应该执著追求的事业。

上海读者;刘啸辰

再拍一部《民工》好不好?

去年央视一套黄金时段播放的电视连续剧《民工》很是好看,应该说该剧是一部真正反映我国目前千万民工生存状态的好剧作。该剧抓住了时代前进的脉搏,反映了当今时代的主题,观后很受感动。然而,最为欣喜的是终于有电视人开始关注农民工了,农民工这一数量众多、而往往被人忽视的群体开始走到了台前。

农民工作为一个特定的社会群体,是时代的产物,他们为我们今天城市的繁荣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但是长期以来,人们在感慨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在享受这一切带给我们的便利的同时,对农民工却不屑一顾,甚至把很多社会问题不分青红皂白地归罪于农民工。很少有人去关注他们的生存状态,即使有媒体关注也大多是负面或是浅层的。在影视剧中更是还没有一个真正的反映他们生活的正剧出现。

电视作为一种大众化媒体,覆盖面广、受众多,加上我国目前实行的“村村通”工程,它的影响力会越来越大。农民工平时接触最多、最为直观的媒体就是电视。我们的影视工作者如果能多拍一些揭示他们真实生活、反映他们所思所想的电视剧,肯定会受到他们的欢迎,而且也有助于人们更多的了解农民工,改变对于他们的错误观念。此外,农民工及其相关人群也是一个很大的、值得开发的收视群体。

因此,笔者希望能有一些这样的好作品问世,而且多些,再多些,只有这样才能跟上时代前进的节拍,才能体现影视艺术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才能切实的贴近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拍出真正打动人、走进人们内乙深处的作品。

陕西读者:郭双年

选择自己

看了贵刊2006年第3期《黄梅莹故事:命运眷顾的角色》一文,非常感慨。我不是追星族,从来不曾追过星,但黄梅莹给了我很多的感动。她诠释的知识女性角色让人许多年不能忘怀,而《孔雀》中的母亲更让人看到一种真正的表演艺术。

经过了几十年的努力,今天,她终于走上了金鸡奖的领奖台。然而她没有得意忘形、没有喜形于色,还是那么淡定自若,始终高雅、超凡脱俗。黄梅莹在大家的泪光中安静地微笑,在别人的感慨中以她特有的慢声细语和坦荡真诚道出心声,没有感慨,惟有感谢,没有渲染奋斗的艰难,却不能忘怀他人在困境中曾给予过的帮助。经过锻造的黄梅莹在领奖台上闪耀着夺目的光彩,生动地诠释了美丽的内涵。

人生就是不断的选择。黄梅莹选择了艺术,放弃了浮华;选择了在银幕上的表演,放弃了生活中的表演,选择了脚踏实地的表演,放弃了张扬,选择了真诚地赞美他人,放弃了炒作自己选择了跟自己较劲,放弃了与别人争斗。总之,她选择了奋斗、坚韧、善良和尊严。最后,她选择子《孔雀》,选择在银幕上彻底颠覆自己的美丽,而后,她获得了永恒的美丽。所以,这最终的辉煌,不是命运选择了黄梅莹的结果,而是黄梅莹自己选择了命运的结果。

在漫长的艺术生涯中,她塑造过几十个不同时代、不同年龄、不同性格的女性,诠释了各种各样的美丽,那怎么来诠释她的美丽呢?我曾读过一位智者对晶莹剔透的冰山的赞美:“冰山所以美,因为八分之七在水面下。”黄梅莹配得上这句话,这也就是我对黄梅莹的诠释。

广州读者;刘维锦

清宫戏,还能热闹多久?

这些年,清官戏可真够时髦。从《康熙帝国》、《雍正王朝》到《乾隆皇帝》,从《戏说慈禧》到《孝庄秘史》,爱新觉罗家的龙子凤孙们被演了个遍。打开电视,到处都可见康乾盛世、文治武功,皇上圣明、臣子忠心,一派莺歌燕舞、欣欣向荣的景象,使得我最近不禁萌生个念头:要是早生三百年就好了。

然而实际上,对这些为封建帝王歌功颂德、树碑立传的历史影视剧,有识之士早已提出了尖锐的批评。前不久,全国政协委员、著名剧作家魏明伦先生呼吁:现在的中国影视有待扫“皇”,崇拜皇帝的“皇”,它比“黄、赌、毒”的“黄”还要可怕,贻误后世子孙啊!扫“皇”就是扫除封建观念,不能搞崇拜戏,不搞皇上至高无上、英明正确。

两千多年的封建皇帝历史,按照鲁迅先生的说法,无非是两种时代在交替,一种是“欲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一种是“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有什么值得怀念和歌颂的呢?时至今日,虽然帝制已被近百年,可臣民思想仍在许多国人头脑中根深蒂固地存在着。肃清封建糟粕和遗毒,需要一个良好的舆论导向。在当代依法治国、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一大背景下,一部部清官戏的火爆热播,显得多么不合时宜,又是在传播什么样的舆论导向呢?!

当然可能有人会说,清官戏只是一种娱乐。是的,很多清官戏为了增加剧情的可看性,肆意更改历史,扭曲历史。我认为凡事都应有度,当我们的下一代在迷恋《还珠格格》,追捧小燕子的同时,也许他们也会认为历史就是那样的,皇上就是那样的,几百年前的生活就是那样的……这种影响该是多么恶劣啊!

清官戏,还能热闹多久?

山东读者:王涛

假唱何时了?

春节的欢嚣还未散去,就有媒体爆出,今年央视春晚中存在大量假唱。

其实一直以来,假唱都是一个十分敏感的话题。关于真、假唱的定义,各方说法一直不少,却没有一个最权威的说法。在许多观众眼中,“真唱”就应该是歌手拿着麦克风在现场真实演唱。而在今年舂晚彩排期间,总导演郎昆就明确表示过,春晚的真唱只要播放的歌曲录音带是歌手本人演唱的,就算是真唱。也就是说只要放出来的音乐是这个歌手本人录制的,即便是对口型也是真唱。这个“标准”和崔健倡导的“真唱运动”显然不是一个前提。前者的标准是为了晚会能有更好的效果,后者的标准则是为了展现歌手的唱功。

真唱本来是天经地义、无需讨论的一件事。假唱就好比假球、黑哨、盗版书、盗版碟一样,自然是过街老鼠人人喊打。但事情似乎没这么简单,因为假球、黑哨、盗版、假货属非法,虽未绝迹也绝对处于地下作业,而假唱则是堂而皇之地大行其道。从搜索到的新闻来看,仍有不少为假唱辩护的说法,认为假唱固然不好,但并非没有存在的“合理”的理由:

一,出于技术的原因,比如电视录播,据说真唱的话,唱一首歌往往要反复录十几次才能成功,而假唱只要歌手对对口型,风险减到最小。

二,是为了保证演出效果。

三,是为了保护歌手的形象。与上一条稍有区别的是,保证演出效果好歹还是为了观众考虑,而这个理由是从歌手的角度考虑。

四,是因为歌手不具备真唱的水平,只好假唱。

五,纯属取巧和偷懒,能唱也不唱。

这些理由的实质就是一点,欺诈合理!假唱关乎歌手的职业素质和道德。暂且不说这种典型的商业欺诈行为是否合法,仅仅从演出的目的来看也难以接受,因为演出是歌手与观众的一种情感的交流,如果连最起码的真诚也没有,很难说这种交流有任何意义。

崔健曾说过:假唱的泛滥使音乐家的存在毫无意义,很多有才华的歌手没有机会,而一些没有才华的人靠着假唱和脸蛋也能红透歌坛。假唱毁掉很多有才华的歌手,并且使中国的音乐家素质整体下降……我们知道这并不是危言耸听。

更正

本刊2005年第23期发表的《陈凯歌访谈》一文中,石铁生应为史铁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