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视像于造化 物化于心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视像于造化 物化于心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宋鸿钧 1963年生于吉林省辽源市。

1988年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美术系油画专业,

1996年结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环境艺术系。

现任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艺术系主任、教授。

河北省美术家协会理事,秦皇岛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主要艺术经历:

1999年 作品《母与子》获“河北省建国50周年美术作品展览”优秀奖。(石家庄)

2004年 作品《祥云》入选“河北省建国55周年美术作品展览”。(石家庄)

2004年 作品《二月》入选“全国第十届美展”。(石家庄)

2005年 作品《暖雪》入选“架上对话――河北省首届小幅油画展”。(石家庄)

2006年 作品《童年》获“中欧建交30周年美术作品展览”一等奖。(北京)

2006年 作品《童年》、《故乡腊月》被联合国环境署收藏。

2006年 作品《周庄•故园》入选“中韩文化交流展”。(韩国青州)

2007年 作品《暮色炊烟》入选“中澳文化交流展”。(中国广州)(澳大利亚)

写生是我们学习绘画的一门必修课,面对自然,训练自我对自然物象的感受使我们在写生中获得心灵与自然的契合。写生对于每个画家来说,都应是必修之课,走向自然,感悟自然,把自我的精神和自然融为一体,达到写景写情。面对自然写生可以说,写景易而写情与写神比较难,对于任何一位画家,同时面对同一物像,其感受是相差甚远的,写生的目的不只是训练色彩和观察自然的能力,更深层的意义是通过写生认识自然,达到人与自然统一,心与景的共鸣。自然界的万事万物对于画家来说,只是给我们进行建构画面的参照,让我们重新组织和安排,使其比自然更加提纯和净化,正如一位艺术家说得好:“任何一位明智的画家都会懂得,艺术与自然的差别,走向自然、走向生活,这是每个艺术家进行创作的艺术源泉。”

油画家宋鸿钧展示在我们面前的多幅组画《黄河•碛口纪事》,正是体现了艺术本体的真正意义和内涵,其实写生的意义有很宽泛的内容和内涵的,宋鸿钧的碛口写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已经超出了写生本身的意义了,他的目的不是为了记录当时对景物的感受,更多的是对古老华夏文化留存的一种承载,是通过对景物的记录来诠释一种文化的延续,具有文化载体的绘画在品味上要比记录色彩式的写生要高出很多,走向生活是油画家宋鸿钧的一贯主张,他在这样主张的同时,也是这样付诸实践的,多年来他一直是在对生活和艺术的关系上进行着自己的探索和研究,从中找到自己的艺术语言的切入点,他一贯坚持艺术是生活和生命紧紧联系的,没有生活的艺术就没有生命,是死的艺术,他刚刚大学毕业的时候,就徒步考察了中国北疆绵延的广袤的土地,接触和领悟了各式各样的民俗与民风,并写下了几万字的纪实笔记,这成为他日后艺术创作的一笔宝贵财富。这些足以说明他对自己所追求事业的虔诚和执著,他始终秉承生活是进行艺术创作的唯一来源。他在工作繁忙的时候仍然把艺术创作放在第一位,多年来一直笔耕不辍,有时画到深夜,从不随便拿出一幅作品示人,多年的艺术学院院长工作,使人们淡化了他的艺术才气和油画家的身份,其实他是集领导才能和才气艺术家双重身份的一个人,在艺术的道路上始终探索着,寻求自己的样式和艺术语言,在《黄河•碛口纪事》组画中,我们可以看出油画家宋鸿钧的艺术追求、语言的个性化和技法的稔熟,这正标明一个艺术家驾驭材料、工具和语言的能力。

写生虽然不能凸现出艺术家的所有才能、风貌和理念,但我们完全可以以小窥大,完全可以从小幅的作品中看出艺术家的追求和所要表达的内心世界。 碛口是黄河故道上的一个古镇,是一个文化遗迹,是一个文化符号,对于这样的地方,写生已经失去它原有的意义,写生的本身已不那么重要,对宋鸿钧来说,重要的是记事、记录文化的痕迹,记下华夏文明的远去,留下给我们的思索和回忆,使我们能够在作品中感悟到时空的延续和历史的印迹。

在艺术语言上,油画家宋鸿钧并没有沿袭以往习惯的表现手法,他对写生的态度是这样的:面对自然,从自然物象中汲取合适的表现语言和恰当的艺术样式。他从自然界与生活中提纯他所要表达的语言,从不用固有的模式去套用现有的物象。他认为每个具体的生活物象都有其自身的特性和精神,都有其特有的表现手法,这个方法不是别的,它就是对生活的感悟和人与自然物象的统一,真正达到物我两忘,进入到一个真正的“境地”。其实,对于宋鸿钧来说,语言的形成与个性化,是一个解决的过程,那么这个过程的变化和延续,是随着艺术家世界观的变化而来的,在这些写生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油画家宋鸿钧在运用语言上的独特之处,他不是按照自然物象本来原有的面貌记录下来,而是经过对自然的提纯和净化,重新形成的第二自然,做到了“师法于造化,物化于心源”的状态,在用笔上是用写意的手法来驾驭西方的绘画媒介,画面使人感到十分轻松和洒脱自然,不做作,没有刻意的痕迹,也没有故作形式的运笔,随意而不随便,做到张弛有度,干净利落,不拖泥带水,这是多年笔耕不辍的结果。看到他的作品我们从内心感到轻松和愉快,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艺术上的享受,还给我们带来对华夏文明遗迹的沉思和追忆,小小的画幅承载着我们更多的遐想和对华夏文明的膜拜。

在时下艺术语言多样化的时代,面对生活的写生已经被遗忘了,但是油画家宋鸿钧却始终坚持面对生活,始终把“情和真”放在艺术思维的第一位,这“情”是来自于艺术家对艺术的情感追求,这“真”是艺术家对生活的认知态度,这方面他都做到了,所以作品才能让我们感动,让我们驻足,让我们回味无穷。“物化心源,视像造化”,这是艺术的规律,在宋鸿钧的画作中,有着西方式的材料美感又有东方的笔墨架构,这是传统和西方的融合,他的作品总是很主动地去表现自然,把自然的精神体现出来,并不是传达自然的本来面貌,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积淀的表现。宋鸿钧是个学养非常深厚的教授,他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有着深刻理解和参悟,他的作品虽然画幅很小,但是所表现的内容却不是空洞的,真正做到了画幅小而内涵广,通过对绘画的探索,宋鸿钧向人们展示了自己的独立精神和道德立场,他的艺术探索是一种向人们显示中国文化蕴含的精神力量和古老文化意旨的行为。在美学的观点上,油画家宋鸿钧是从中国传统的哲学中得来的,他具有一种批判的和理性的精神,对待传统他不是全部照搬而是加以扬弃,以求得使绘画能够真正的成为文化载体,宋鸿钧的画,画得极为“自然”,我们这里所说的“自然”,是指万物的本体或万物非人为的本体状态,即一种原生态感受的物化,无意识的自然情感。我们可以说,看宋鸿钧的绘画及其对自然美的解释,我们看到并不是画面给我们的情感因素,而是艺术家表现了中国人的自然观,这是油画家宋鸿钧传统文化根基的使然。综上所述,宋鸿钧的的绘画艺术,在其创作的过程中,对物象的意象描绘下了很大的功夫,他能够立足于历史文化的视野,探赜钩沉,又虔诚地对待艺术的态度,进行不断的探索和尝试,以中国人对自然物象特有的敏感性,对物象内涵的深刻意义的诠释和物化,可以说,油画家宋鸿钧的绘画,表现了一种沉静中的美感,灵动笔触下的沉稳和厚重,意味深长的向你倾诉了画家与自然的契合及感悟。其独特的观照自然物象的方式,使他的绘画具有了自然与人文双重的品格,也获得了一种新的生命彰显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