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教师学习力:高校竞争力提升的新视角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教师学习力:高校竞争力提升的新视角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高校教师是高校知识生产和应用的载体,是教学和科研活动的直接承担者,也是各高校之间竞争的重要因素。构建一支团结协作、学术水平高、具有创新精神的教师队伍是提升高校竞争力的核心所在。教师的素质和工作能力取决于教师学习力。在知识型的社会,知识水平是一个人乃至组织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而学习是获取知识的方式,没有学习力就没有优势。因此,在探究高校核心竞争力切不可忽视对高校教师学习力的研究与关注。

一 对高校教师学习力内涵的理解

“学习力”一词最早出自于1965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学者佛睿斯特(Jay Forrester)的一篇文章。1990年,佛睿斯特的学生圣吉(P.M.Senge)所构建的学习型组织模型,更是将学习型组织的研究推进到一个较高的发展水平。[1]高校教师的学习力,从构成要素来看,包括学习动力、学习持久力、学习能力和创新力等要素。这四大构成要素不是孤立存在的,各种要素之间是互相叠加、互相促进、有机联系的整体,是教师自我学习、自我超越、自我发展的螺旋式上升的过程。[2]因此,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认识学习力:

1 学习动力。学习动力来自于两个方面,一个是内因,一个是外因。教师学习的外因即外在动力,指物质的和非物质的奖与惩;组织上所制定的检查性评估、职称(学衔)的晋升、工资及其他待遇的提高、优秀教师的评奖、社会声望的提高等;教师学习的内因即内在动力,指个人发自内心的渴望学习、渴望提高的心理要求,它是学习动力的主要来源,即自我学习动机。[3]高校教师需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更新自己,由此就产生了学习的内在动力,这种动力会促使教师主动地去学习,在这种动力下产生的学习效果也最好。

2 学习持久力。学习持久力来源于学习的态度、意志和价值观等,认识有多深,毅力有多强,学习就会有多持久。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古诺特博士曾深情地说:“在经历了若干年的教师工作之后,我得到了一个令人惶恐的结论:教育的成功和失败,‘我’是决定性因素。”[4]可以看出,高校教师要有严肃的科学精神,严谨的治学态度。

3 学习能力。学习能力是从学习中获得知识和技能的能力。学习能力来源于学习方法,主要包括阅读力、记忆力、理解力、学习效率等,是学习是否具有成效的关键。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应用,以课堂为中心,以课本、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模式日渐被打破。以计算机多媒体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极大丰富了教师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作为一名高等学校教师,倘若现在不懂计算机操作,不懂计算机网络,那他已无法适应现代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将被时代所淘汰。

4 学习创新力。学习创新力就是指对学习成果的转换能力,这种能力主要体现在更新自我、推进创新和变革社会的效果上。[5]在高校,教师的科研能力与教学能力是证明教师业务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教师必须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将所拥有的知识学以致用,运用于科研课题和生产、实验等项目的研究中;对各种新知识、新观念要有敏锐的感知力;还要深入社会实践,力求解释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从而加深对科学理论的理解。同时,要敢于用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启发激励学生,多为学生提供实践、参与探索的机会,逐步诱导、激活学生的创造欲,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二 培养高校教师学习力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中,教师的个人能力结构、教育意识、价值观等将会影响到其行为方式,并由此影响学生的变化。因此,教师学习力的作用就显而易见了。

1 培养高校教师学习力十分必要。这种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学习力是教师最基本的能力。学习力是教师诸多能力的综合反映。观察学生、了解学生、解决学生学习中的问题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的基本内容。学习力一方面决定着教师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水平,而另一方面则决定着教师解决问题的能力。[6]二是学习力是动态衡量教师能力高低的标尺。教师考核制度从某种角度讲,是对教师潜能的一种判断。三是学习力决定着创新力。学习是一个能动地获取、运用和创造新事物的过程,学习的过程本质是创新的过程。创新的源泉在于学习,学习的成效体现于创新。

2 培养高校教师学习力是可行的。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高校教师已具备一定的学习力。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E・L・桑代克(Edward Lee Thorndike)在总结前人和他本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指出人的学习能力大约在20岁左右时达到顶峰,并将这种能力保持到40岁左右,之后人的学习能力呈现出逐渐下降的趋势,下降幅度约为每年1%。

三 提高高校教师学习力的有效途径

建立一支一流的师资队伍是提升高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在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提升教师的学习力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高校和教师的合力作用。

(一)教师的自我管理

1 提升理念,增强主体意识。高校教师要实现可持续发展,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自觉发展的意识,不断增强发展动力,这也是高校教师成长与发展的思想基础。这要求教师自觉地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改造自己认知方式,提高自己思维水平。信息时代,教师以往学习的知识有可能现在已经过时了,而新知识层出不穷,这就需要教师比以往更注重新知识的学习。教师要把学习当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同时,还要积极地寻求自我发展的途径,有意识地把自己的教育素养现状与理想的教师素质结构相比较,客观、全面地分析自身的教育素养状况,自主设计教育素养提升目标和步骤,选择可行性的方案设计,并根据情况及时地调整自身的教育素养发展方式,主动地发掘自身的潜力,使自己的教育素养得到培养和提升。[7]

2 投身教育教学实践。教师要通过教学实践拓宽知识面,积累经验,并善于把一切成功经验和教学成果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在教学实践中解决“教什么”“如何教”的问题。在新的形式下,教师的职责不应体现在“讲”上,更应体现在“导”上,变主讲为主导。课堂上,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输者,还应是学生实践活动的组织者、督导者和鼓励者;课后,要积极开展反思性教学实践。教学反思是教师把教学实践作为认识的对象,对其合理性和科学性进行判断,并考虑、选择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和科学性的过程。[8]此外,针对人才培养,要求教师还必须具有教育教学创新能力,要树立强烈的“问题”意识,不断致力于研究教育教学领域里的重大难点问题,做出有份量、有价值的学术成果,体现前瞻性、时代性、开创性,激发和提升自身的科研创造能力。

3 开发和利用各种资源。学习力的提高离不开学习。对教师来说,一方面,可以增加阅读量。教师可以带着问题去确定自己所需。多读一些与自己的专业相关的,论述问题很具体书籍。通过读此类书增加自己的间接经验。另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网络上的资源量大,涵盖面广。教师对自己感到困惑的问题可以在网上查找相关信息,还可以参加网上的讨论或研讨。对于自己疑惑的问题也可以抛砖引玉,了解别人对此的见解,以便更快地发展自己。

(二)学校的支持保障

高水平大学要有高水平教师,高水平教师的成长离不开优越的环境。高校要提高教师这一特殊群体的学习力,就要把他们视为资源,合理地开发,有效地利用,发挥出潜力。一是高校的管理理念要革新。确立“以人为本”的高校管理核心理念,营造关心人才的良好氛围。比如,更强劲的科研经费支持;更大的晋升空间;更充分的信任和尊重;更多的人文关怀;更多的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等,增强其认同感和归属感,产生更强大的内在动力,积极投身学校教育事业。[10]二是高校要加强管理,激活机制。要按照建设现代大学的目标理念制定师资培养培训计划。要想方设法给教师的科研创造条件,通过引进学术带头人、建立科研团队等方式,充分挖掘每位教师的潜能,带动整个团队科研水平的提高。在做好学校层面上的师资培养培训工作的基础上,要继续做好多渠道、多层次教师培养培训工作。高校要从管理上建立鼓励创新和科学研究的激励机制,加强对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与培训,以科研提高学校办学决策水平,以创新提高服务社会的能力。要建立良好的学习机制,除要选派教职员工进修学习外,也要广泛、全面开展“读书活动”,增强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学习使自己的知识与技能不断增值,从而提高学院的学习力。三是学习资源保障。学校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环境。学校应为教师日常学习提供基本的要件,如图书资料、仪器设备、工作场所、浓厚的学术氛围、获取信息的物质手段等。因此,高校管理系统应该营造一个让教师比较满意的工作环境,提供学习工具,使教师有时间、有机会参加学习,在学习中提高能力。

参 考 文 献

[1]吴太胜.学科学习力及其生成和发展的教育范式[J].辽

宁教育研究,2007 (8):58-61.

[2]肖开勇.学习力:高校教师必备之素质[J].辽宁中南民族

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 (27):170-171.

[3]李昱.从大学教师发展的动力看大学教师发展的策略

与途径[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 (4):58-59.

[4]胡勇.浅谈教师的道德素养与人才培养[J].成功(教育),

2009 (6):133-134.

[5]陆彤,吉斌,王树彪.大学生学习力提升策略[J].南京

工程学院学报,2009 (6):47-50.

[6]李子建.研究性学习实施论纲[J].课程.教材.教法,2004

(3):22-31.

[7]郑锋.论高校青年教师教育素养的提升[J].江苏高教,

2010 (1):94-95.

[8]L Vuillar.Reflective Teaching [A].L Anderson.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c].Elsevier

Ltd,1995.178―183.

[9]罗庆丰,赵树丛,柴蕾.深化高等院校师资培养培训制

度改革的思考[J].天津商业大学学报,2009 (4):68-72.

[10]朱景坤.核心竞争力视角下的高校教师人力资源管理

创新[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2009 (4):119-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