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吉利的圣诞大礼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吉利的圣诞大礼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十年前福特以64.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沃尔沃轿车业务,十年后福特却要以不到三分之一的价格将其贱卖给吉利,究竟吉利得到的是圣诞大礼还是烫手的洋芋?

2009年12月23日,就在圣诞夜的前一天,福特敲定了将旗下瑞典汽车制造商沃尔沃出售给中国浙江吉利,涉及金额约19亿美元。交易完成后,这将成为中国汽车企业最大的并购案。

福特方面表示,实质的一些商业条款已经确定,融资和等待政府部门批准等工作还在进一步完成中,但是交易最终将在明年复活节之后完成。并购完成后,福特很希望在不拥有股权的情况下继续参与沃尔沃轿车的运营。不知福特的奢望是否能够梦想成真?

收获沃尔沃

2008年福特遭遇了有史以来最大的亏损,同时全球汽车需求量的大量减少为福特带来了沉重的打击。因此,一年前福特不得不宣布将出售旗下的沃尔沃业务,以帮助公司清偿贷款同时更加集中公司的业务。

2009年10月28日,吉利被定为沃尔沃轿车业务的首选竞购方。

有业内人士分析,此次销售对沃尔沃来说是好的。野村证券(Nomura)的汽车专家迈克尔・丁德尔(Michael Tyndall)表示:“从理论上来讲,中国市场对沃尔沃来说是一个机会。”在中国沃尔沃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知名品牌,它一系列的产品会非常吸引中国消费者。此外,此次并购还能够帮助沃尔沃在未来的经营中获得更多的资源和投资。

吉利在一份声明中写道,作为世界领先的汽车品牌,沃尔沃在开拓快速增长的中国市场方面占有独特的优势。沃尔沃方面的发言人Olle Axelsson也表示被收购是一项非常积极的举措。

于此同时,此次交易也会帮助吉利进入西方市场。但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吉利和福特在未来知识产权的使用上还存在重大的分歧。吉利是否能使用包括沃尔沃最著名的安全设备技术、有多少技术能够被吉利使用、是否有使用范围和费用等还都是一个未知数。

考文垂商学院(Coventry Business School)的大卫・贝利教授(David Bailey)预计,许多沃尔沃产品的生产会转移到中国,中国在最近已赶超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市场。他认为未来的研发部门仍然会留在瑞典,但是制造工作,尤其是大部件的生产应该会在中国完成。同时贝利教授还指出在未来的长期运营中,是否能够延续沃尔沃的安全概念和先进的发动机技术还不得而知。

吉利表示,沃尔沃将继续延续在世界汽车制造业领域安全和环保技术的领先地位。公司方面还表示,他们会非常快速地提高沃尔沃在中国市场独特的竞争地位。

并购道阻且长

福特购买沃尔沃,通用购买萨博进入欧洲中高端汽车消费市场,然而这两笔收购案都未能为两家汽车业巨头增加任何价值,尤其是通用对萨博的收购。因此,如果通用和福特这两家世界上历史最悠久、最富有经验的汽车制造商都无法通过收购为他们带来利润,那一个年轻的中国汽车制造商要如何通过对沃尔沃的收购为自己盈利呢?

事实上从一开始吉利决定收购沃尔沃轿车业务起,全球几乎没有人看好这家位于杭州年轻的汽车生产厂商。尽管有少数乐观的中国业界人士不断地为吉利加油打气,大多数海外企业和专家都在质疑成功收购后吉利如何能够管理好这支全球闻名的瑞典汽车品牌。有些人更是断言,吉利甚至都不具备消化沃尔沃的能力,因为它的规模实在太小了。

大家对吉利没有信心主要是由于吉利太过年轻,2001年起,吉利开始销售汽车,而它的业务中心也一直集中在中国市场。尽管有少量的吉利汽车出口海外,购买者也大多来自发展中国家。除此以外,吉利缺乏跨国企业经营管理的经验。

很多人认为一个在装配汽车时连车身面板都无法安装好的企业根本没资格购买沃尔沃这样的世界名牌,他们认为在吉利的管理下沃尔沃只会走向深渊。

的确,在几年前吉利汽车的保险杠在使用一段时间后有部分出现松动的情况,但这些质量的不足都只能代表吉利的过去。人们应该看看现在的吉利,看看它陈列在展厅中最新的车型再作判断。

从2006年起,吉利的新车研发有了质的飞跃,这取决于吉利创始人兼董事长李书福构建的优秀的管理团队,其中有国际著名汽车研发专家、前克莱斯勒底特律的高级工程师赵福全,现任吉利副总裁,主要负责技术研发部门。

其实从吉利能够成功竞购沃尔沃这个结局上就不难看出,吉利是不容小觑的。吉利的管理团队是有智慧的,2007年,在福特刚刚透露出转让沃尔沃轿车业务意愿的时候,吉利就聘请了前英国石油公司(BP PLC)财务审计师Peter Zhang来负责对沃尔沃的收购事宜。

这里充分地显示了李书福的智慧,他的智慧还表现在提出“沃尔沃人治沃尔沃”的经营思路上。无疑只有保持沃尔沃管理团队、工厂设施、以及研发设施不变,充分尊重沃尔沃企业价值观和企业文化的前提下,吉利对沃尔沃的管理才能平稳过渡。

目前沃尔沃汽车每年在中国市场的销量仅为1万辆左右,这远远低于其他豪华汽车品牌在中国市场的占有率。无疑吉利的加持能够使沃尔沃更好地进入中国市场。

但是令吉利不得不引起重视的是,目前在国内市场长安福特已经引入了沃尔沃S40和S80L两款车型的生产与销售,同时品牌销售网络也已初步建成,而这些都属于合资公司所有,这无疑为未来吉利如何快速地让沃尔沃在国内生产并盈利设下了一大障碍。

除此以外,吉利还需面对来自沃尔沃海外业务的压力,使其尽快实现盈利是个压力。缺乏合资经验的吉利是否能够使沃尔沃短期内在国内建厂并投产,同时保持沃尔沃现有的经销渠道。但这些都不是最紧迫、压力最大的问题,真正让吉利担忧的是如何在未来短期内承受沃尔沃全球的巨额亏损,同时还要拿出足够的资金来应对未来沃尔沃的巨额投资。这些问题所需的资金都非常巨大,甚至是收购金额的数倍,难道这家2008年营业额仅为42.89亿元人民币的年轻汽车厂商能负担得起这样高额的“负担”吗?

至此我们不由得感叹,吉利并购之路道阻且长。

私募股权助力

首先,如果要完成对沃尔沃的收购,吉利必须要向银行借贷至少10亿美元。但是在这个全球贷款市场紧缩的情况下,吉利的境况又将如何?

有消息人士指出,资金对吉利来说并不是问题,他们绝对能够得到中国银行的大力支持,与此同时许多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也都排好了队,准备投资吉利。

到目前为止有至少三家主要的中国银行愿意向吉利提供贷款,分别是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银行是中国最大的外汇贷款银行,建设银行是中国提供贷款最多的银行,而中国进出口银行是由国家直接管理的政策性贷款银行。

除此以外,渤海产业投资基金,一家由政府支持创办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也在与吉利积极的洽谈当中,希望能够对此次收购提供一定的资金帮助。

但是目前还没有任何外资银行明确表示会在资金上支持吉利收购沃尔沃。如果可能的话,吉利会引入一些外资银行来平衡贷款结构,以减少西方国家对此次贷款主要来自北京资金的担忧。根据吉利的年报显示,渣打银行和汇丰银行都是吉利的主要银行,因此这两家银行很可能是未来吉利寻求贷款的主要目标。

2009年9月,吉利获得了来自高盛旗下私募股权投资基金3.34亿美元的投资,这其中包括吉利向高盛出售的价值2.5亿美元的可转换债券和认购权证。借此高盛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将获得吉利汽车15%的股份。吉利方面称,这笔投资将用于增加吉利在湖南的旗舰汽车的年产量,和向其母公司收购部分与汽车相关的资产。而高盛方面也表示,这笔投资相较于收购沃尔沃的巨额资金就像是中的一滴水,因此此次投资不会被用于对沃尔沃的收购。

2008年吉利汽车的总资产值为140亿元,利润为10亿元,于此同时,李书福还透露2009年年初的时候吉利的负债是100亿元。面对如此巨额的负债和高额的收购及未来运营费用,吉利要想赢得这场硬仗,就必须仰仗私募股权投资的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