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大管桩在码头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大管桩在码头工程中的应用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不同桩基码头由于地质条件、施工条件等不同而具有不同的适用范围,且造价相差较大。故本文选取Φ1.2m和Φ1.4m大管桩为研究对象,初步分析了其在码头工程中的应用情况。实践证明,经采用加固措施后的Φ1.4m大管桩,更能满足沉桩要求和施工质量。

关键词:大管桩;沉桩;加固

桩基码头随着港口建设使用要求的持续提高而被广泛地应用,尤其在当前钢管桩造价比较高的背景下,大量大管桩被应用于地质条件比较复杂的大型码头工程中,桩径由Φ1.2m增加到Φ1.4m,相应的,桩锤从D100增加到D125,由此则对桩基提出更严格的要求。本文结合SCT4#~6#泊位工程实践,初步分析了大管桩在码头工程中的应用情况。

1、工程概述

本码头采用全直桩大管桩结构方案,其中6#泊位10根桩均采用Φ1.4m大管桩,5#泊位中间4根为Φ1.2m大管桩,前后轨道梁下各布置2根Φ1.4m大管桩,4#泊位同样如此。本码头地质条件复杂,存在厚度9-18m的厚砂层,且局部区域砂层下还存在3m-5m的粘土层。

2、沉桩情况

2.1D100桩锤沉桩情况

根据对80根D100桩锤沉桩(锤击数2200-3000)锤的结果观测得出,部分Φ1.4m大管桩桩尖落在比较弱的砂质粘土层上,未进入强风化层,而其他大部分均进入,相较而言,Φ1.4m的大管桩比Φ1.2m大管桩打入深度小2.8m。且沉桩后发现纵向裂缝在一些桩顶的内壁。据此判断,在厚砂层条件下,相较Φ1.4m大管桩,D100桩锤对Φ1.2m是更适用,原因在于粉质粘土层的固结沉降将造成桩基负摩擦,不利于桩基承载力。

2.2Dl25桩锤复打桩情况

对于D100桩锤沉桩后高出设计桩顶比较多的桩,本工程采用D125桩锤进行复打沉桩,经测量均打入2.8m左右,桩尖基本落入强风化层,且终锤前的贯入度约6mm,比D100桩锤的初打贯入度大。在同等条件下,D125桩锤仅仅需要锤击1200左右则可以达到设计桩尖,锤击数只占D100的40%。由此可以得出,D100桩锤的贯入能力比D125显著减少,有效能量不足。

2.3D125桩锤沉桩情况

在D125沉桩过程中发现,有部分桩顶内壁产生纵向裂缝或桩基头部集中破损,有的桩底部和中部甚至出现了4-5条长度3m的破坏性的纵向裂缝。经分析原因主要是:

(1)地质因素

本码头地质条件复杂,表层挖泥换砂后抛填中粗砂约5-7m,经振冲密实后,贯入击数达26以上,部分达32-46。如此,则造成刚锤击沉桩时,贯入度和桩入土深度均比较小,随着总锤击次数增加,对桩顶的锤击力相应也增大,最终导致内壁纵向裂缝或出现局部破碎。

(2)桩身、桩头质量因素

部分桩顶的钢抱箍出现偏离,或部分破碎的桩头,桩轴线与平面不垂直,造成锤击平面受力不均匀,混凝土受到锤击后自然容易破损,以至产生一系列的破坏。如在5#泊位前部,3号桩基拼接轴线不在一条线上,造成桩身内侧应力过于集中,最终产生裂缝。可见,高应力锤击对桩身质量要求比较高。

(3)沉桩系统因素

具体是替打、锤垫、桩锤之间协调不一致,Φ1.2m与Φ1.4m共用同一个替打,桩顶压应力比较大,桩垫比较薄,容易引起偏心锤击。

(4)沉桩控制标准因素

本工程施工前对沉桩未进行静载试验,由于高应变动载具有一定程度的误差,设计要求终锤贯入度不大于4mm/击。随着5#、6#泊位砂层分布均匀、且下面无软弱层,应该讲对沉桩控制是比较有利的,但施工中发现,部分桩基沉桩入土深度只有12m左右。鉴于此,本工程进行静载试验,试验桩资料如表2-1所示,主要结论如表2-2所示。

表2-1 试验桩详细资料

表2-2 试桩主要结论

根据表2-2可以得出,试验桩1#的抗拔承载力为3400KN,极限抗压承载力超过10056KN;试验桩1#的抗拔承载力为5100KN,极限抗压承载力超过13000KN。大直径硅管桩(Φ1.4/150)的端承力约占桩总承载力的60%,而侧摩阻力则约占40%。试桩结论得到各参建单位认可,结合前期的高应变测试结果以及地质资料,在后续沉桩施工过程中,压应力控制在19-24MPa,打桩时桩身输入能量在82kJ以上,且入土深度不少于13m,如此则能同时满足稳桩、承载力以及桩基施工质量要求。

最终经过各方一致努力,虽然个别桩基桩顶内壁裂缝、桩基头部破损现象仍然存在,但总体沉桩状况良好,共采用D125桩锤完成沉桩近280根。终锤贯入度一般小于3-5mm/击,锤击数1200~3100,桩尖达到设计位置。

3、大管桩加固方案

3.1 问题的提出

当前,从以往大管桩的工程实践经验来看,大管桩在应用之初主要在地质条件比较好的地区,如桩尖下无软弱层、地质条件比较均匀等。而在复杂的地质条件下,大管桩的应用主要存在以下两个问题。

(1)桩顶、桩身内壁裂缝或桩头破损

桩顶、桩身内壁裂缝或桩头破损的现象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原因比较复杂,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在大多数情况下,桩顶内壁裂缝会被桩内浇注的混凝土封闭,或随桩头被截去,对质量影响不大。至于桩头破损,桩头混凝土的抗锤击能力与沉桩要求不匹配、沉桩系统不稳定发生偏心锤击、桩头的受力状态比较复杂等都是主要原因之一。

(2)纵向开裂

纵向开裂主要发生在桩顶或桩底,桩身中间则不易出现。容易发生在软硬土质突变显著的沉桩位置,如在中风化岩以上分布软土或淤泥的条件下,管桩侧阻力较小,沉桩锤击应力明显增大,造成断桩或纵向开裂。

3.2 大管桩加固方案

1)桩尖加固

在管桩内径与钢桩尖内径大致相同时,适当加长桩尖,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保证桩身的安全性,且可以减少过多土体挤入桩内。一般标准的钢桩尖,钢板壁厚仅12mm,长度0.5m,仅适用于地质条件比较好的位置。若需要打入硬土层,则建议壁厚增大为15-19mm,桩尖加长至0.9-1.2m.

2)桩身环向加固

大管桩环向抗拉比较弱、轴向承载力强,原因在于其环向配筋无系列化,而在钢绞线股数、桩径等方面则形成系列化。根据预应力方桩施工经验,大管桩环向配筋应按不同情况配置,即Φ1.4m大管桩应比Φ1.2m大管桩加强环向箍筋等。但实际情况则是两者的环向配筋是相同的。因此,结合本工程地质条件复杂的实际情况,建议增强环向箍筋。故本工程设计提出Φ1.2m和Φ1.4m大管桩的箍筋从8mm增大为10mm,中间管节螺旋筋间距50mm/l00mm维持原状,桩顶和桩底的螺旋筋间距加密为50mm。

3)桩头加固

桩头是预应力钢绞线的锚固部位,同时是受力状态最复杂、受到锤击应力最大的部位。从重要性和受力条件而言,桩头质量应比桩身高。但对于标准型大管桩而言,实际情况同样并非如此,两者无显著区别,只是桩顶增加4mm厚长400mm钢抱箍。故建议在桩顶2m管节以60kg/m3的钢纤维混凝土代替钢抱箍,可显著提高抗锤击性能以及混凝土强度。

为了满足防腐和生产要求,钢纤维混凝土管节一般采用2m的标准节,即1节4m标准管节可由2节2m组成。在沉桩过程中,桩顶最终标高应高于设计0.7m,高出部分将包裹在桩帽内,或截去,无需防腐。但若沉桩偏低,则应采取措施防腐,如玻璃钢包裹等。

3.3 加固效果

本码头工程经采用上述加固方案加固约280根桩,经测算沉桩总锤击数在1150-2750之间,最大可达3450-3750击。其中5#泊位平均锤击数2076,平均入土深度20.8m,终锤贯入度3.9mm;6#泊位平均锤击数1636,平均入土深度16.9m,终锤贯入度4.3mm。实践表明,经加固后的桩头抗锤击能力明显增强,虽然出现少量纵向裂缝和桩头破损,但桩身总体完整,经修补后沉桩可以满足设计标高,施工顺利进行。

结论

总体而言,在地质条件比较复杂的情况下,对于Φ1.4m大管桩,采用D125锤比采用D100锤沉桩更加具有合理性。但考虑到捶击应力相应增大,故应对大管桩采取加固措施,以满足沉桩要求。虽然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考虑到大管桩出现纵向裂缝的复杂性,故其加固效果有待进一步探讨和论证。

参考文献:

[1] 交通部一航院. 海港工程设计手册[M].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4

[2] 蒋凯辉等. 码头基桩损坏分析及修复[J]. 中国港湾建设,2004

[3] 刘辉. 超长预应力混凝土方桩施工技术研究[D]. 河海大学,2005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用PDF形式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