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说长道短 第4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1 《浙江日报》“美丽乡村”直接服务农民好
浙江龙游县委办 欧阳锡龙
今年春天阴雨天多,庄稼受影响,浙江省不少农民损失很大。《浙江日报》主动把农民作为主要服务对象,以满足农民需要为已任,每周二开辟《美丽乡村》专版,组织记者采写《晒晒“斗雨”土办法》《春雨声声急田头问农桑》系列稿件,更好地服务农民。系列报道以生动活泼的百姓语言,文中的小技术、小窍门让农民一看就明、一用就通。
一般而言,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农民群众获得实用科技信息不是一件难事。但是,农民是否能够有效接收和正确判断取舍海量的信息是一个问题。所以,报纸应在这方面有所为。尽力提供准确的市场信息、技术信息,甚至可以指定专门工作人员进行市场信息的收集、归纳、甄别、咨询、选编工作,尽可能及时更多能够指导农民生产、加工、销售的信息,供农民在生产、经营中参考。更可考虑开设一些专版,用于推广农村的实用技术,让农民看得到、学得会、用得上、能致富。特别是对市场供求信息、价格信息、气象信息、道路交通信息等方面要提供细致服务,这样可为农民发家致富出力。如《美丽乡村》周刊开设“三农智囊团”栏目,特邀省内各领域专家,为读者解答有关农业、农村、农民生产生活的问题,这些举措大大增强了专家与农民的互动,也大大增强了报纸的实用性与吸引力。值得坚持下去!
2 “围观”与“评判”有害无益
湖北红安广播电影电视局 张沛灏
前段时间媒体上热炒“富豪生母贫寒养父争女”新闻,这件事本来并非新闻渲染的那样:“身家数亿生母与家境贫寒养父争夺13岁少女”。而是一个很平常的故事。当初一个贫寒家庭养不活太多的子女,就把最小孩子送人。现在,送孩子的家庭成了亿万富翁,收养孩子的家庭却度日艰难。于是,送孩子的家庭就要回孩子,而孩子因为和养父一家有感情了,并且习惯了现在的生活,在随生身父母生活一段时间后又回到养父身边,暂时还不想再回到生身父母身边。事情就是这么简易,并非是什么“夺子大战”,而是孩子的自主选择。外人也很难说孩子的选择是对还是错。
稍有生活经验、社会阅历、人文情怀的人都知道,在这种情况下,最好的方法就是不掺和、不起哄。让当事者冷静地想一想,然后再做出决断。特别是那个孩子还只有13岁,一心智还不太成熟。因此,她更需要安宁的环境,更需要时间冷静。舆论围观只会让当事人失去正常的思维、失去理性判断。所以。即使是报道,也应该避免倾向性,只报道事情本身,不能用倾向性的观点和语言去评说事件,更不能用自己的道德去评判对错,引来围观。
3 用“俗话”讲“实话”
湖北仙桃日报社 黄团元
2月底,《人民日报》发表《宁要微词,不要危机》一文,顿时,网站及报刊纷纷转载。细心的读者可能发现一个现象:无论是转载还是言谈,这篇文章的题目几乎都由一句正文取而代之,即“宁要‘不完美’的改革,不要不改革的危机”。原因何在?
首先,《宁要微词,不要危机》显得文绉绉,尤其是“微词”,有些人可能一下子还不明白;而《宁要“不完美”的改革,不要不改革的危机》用的是“俗话”,正文中还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将问题矛盾击鼓传花”等语,都能通俗易懂:其次讲“实话”,譬如“容易的都改得差不多了,剩下的全是难啃的“硬骨头”“既得利益者会用优势话语权阻碍改革”等等;第三是通过“宁要……不要”这个句式,让人从而领会“改革有风险,但不改革党就会有危险”!
“宁要‘不完美’的改革,不要不改革的危机”,定能让普通百姓更加认识深化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也有必要让一些写文章、作报告的人从中得到镜鉴:少讲大话套话空话,要用“俗话”讲“实话”。
4 希望少些老面孔
浙江兰溪广播电视台 方一凡
时下,在不少新闻报道中常可见到一些老面孔:报道春耕备耕,采访的种粮大户几乎年年那么几个人;反映产业转型升级,出现的企业也是知名度高的那几家;采访对象的声音也是那么熟悉,诸如“今后要扩大种植规模”“要进一步加大技改投入”等等。我曾在三天之内,在四个报纸、电视新闻中见到过同一个人,报道内容也差不多。
记者之所以喜欢找老面孔,是因为对他的情况熟悉,且采访对象“身经百战”不怯场,了解采访流程,明白记者需要什么样的话,采访省时省力。
一般来说,影视剧中的老面孔比较受观众欢迎,是因其演技好、名气大;而新闻报道则不同,它注重“新”:新的事件、新的地点、新的人物、新的话语、新的切入点、新的视角……不时出现的老面孔由于“炒冷饭”而缺乏新意,会降低对受众的吸引力,影响报道效果,也折射出记者敬业精神欠缺。久之,会削弱记者的进取心,不利于形成扎实、勤奋、刻苦的工作作风,造成信息渠道狭窄,抓不到其它典型的新鲜材料。
当然,并不是说老面孔不能出现,关键是老面孔身上有没有吸引人的新亮点,能不能做出不同以往的新文章。
5 “奖”出优秀公益广告
湖北黄冈日报社 童钟鸣
2月24日《光明日报》报道:中央电视台首次设立两个公益广告特别奖项——优秀公益广告制作公司和优秀公益广告创意奖,奖励在公益广告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机构和个人,并向全社会发出公益广告倡议书,创作出更多社会喜闻乐见,充分实现公益传播效果的优秀公益广告佳作。
这是一种高明和颇具远见之举,其激励和示范带动作用不可小视,将有利于公益广告的健康发展,为人们提供高品位的精神营养品,形成道德感召的软力量。
公益广告,特别是优秀公益广告的生产制作与,需要人力和资金的投入,需要智慧的付出,需要创新的依托。为激励更多人关心、支持和参与公益广告事业,特别是多出公益广告精品,不妨采取央视的做法,引入利益激励机制,用“奖励”引导,用“重奖”激励。这里,我有一个大胆的建议,能否将优秀公益广告评选纳入各级新闻单位的新闻奖评选范畴,甚至让特别优秀的公益广告登上“中国新闻奖”的殿堂,到时公益广告就会百花争艳,装点媒体版面、荧屏和网页,产生无穷的精神力量和标杆效应。
6 新闻报道不是“捉迷藏”
江西师范大学传播学院 吴治邦
最近,我在某知名门户网站的体育频道看到有关易建联在NBA比赛的报道新闻报道,标题有待商榷。
1月24日小牛队和太阳队比赛后以《易建联缺战小牛三连胜马里昂29分送旧主太阳惜败》为标题,在3月3日小牛客场以92-97不敌黄蜂赛后,立马刊登《易建联缺阵诺天王19中7卡曼20+13》。只要是易建联没有上场的比赛,赛后报道的新闻标题中就会出现易建联缺战或缺阵之类的字眼。
作为一名没看过比赛过程的读者而言,在看到标题时很可能会误以为易建联是不是受伤了,或因为一些意外情况而不能参加比赛。但是事实上是教练根据比赛情况和球员本身因素,易建联没有得到上场机会。针对这样的体育新闻标题,一些读者也有反应。一新浪网友就在赛后的新闻的评论中发表留言,“作者能不能以后把标题改一下,什么阿联缺阵,是没有上场机会吧。”“没上场为什么非得说是缺阵呢?我真的非常非常不理解。”
在体育报道中标题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要体现体育报道的准确性,标题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新闻不是捉迷藏,一是一,二是二,最基本的功能是去消除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