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小贝死于16岁生日宴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小贝死于16岁生日宴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辽沈晚报》曾有这样一则报道:初中16岁男孩小贝过生日,恰巧爸爸公出,妈妈把好吃的东西买足并摆满餐桌后,又被宝贝儿子“请”到隔壁邻居家“回避”,说是因为时兴过生日开Party,家长在身边不方便,不自由……于是,开始时,她能听得见儿子的说话声、笑声及别的孩子对儿子的祝福声,她感到幸福;后来也听到了孩子们不断碰杯、干杯、罚酒及唱歌声……所以,这个妈妈“放心”了,到别屋子专心唠嗑去了,她竟放任孩子们一直折腾了近3个小时。忽然,妈妈发觉咋还没啥动静了时,才觉咤异,慌忙去开门探看究竟。这才突然惊异地发现,儿子小贝与另外7个同学,已经全部东倒西歪在床上、沙发上、椅子上和地上,都在乱七八糟地昏睡着,如同喝了蒙汗药一般。她害怕了,马上喊来邻居帮助,把孩子们全部送到医院急救,8个花季的男孩女孩一起洗胃。终于,7个同学陆陆续续地,都从急性酒精中毒中醒了过来。然而,令人可惜,也令他妈妈万分悲痛的是,唯独她那独生儿子小贝,终于因严重的急性酒精中毒,而没有从死亡的边缘上挣脱回来,他死在了自己的16岁生日宴上……据介绍,他大约喝进半斤多“二锅头”,还喝了有四五瓶啤酒。于是,妈妈痛不欲生,追悔莫及。气得爸爸扔掉了家中所有的酒。然而,悲剧已经发生,一切也都无济于事了。导致这场悲剧的重要原因是,家长,尤其是这个妈妈,她还尚未弄懂,他们的儿子才16岁,他毕竟还是个孩子。孩子的生理并未完全发育成熟,同理,孩子的心理也并未完全发育成熟。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家长有权利和义务教导他们,保护他们和管理他们,他们应该对孩子施加必要的,科学而严密的监护,包括行为监护,也包括健康监护等。

16岁左右的孩子,即通常所认为的花季青少年阶段,其心理发育上有哪些特点呢?《医学心理学》与《健康行为学》等告诉我们:少年随经验增加及自我觉醒等原因,开始喜欢怀疑和争论,不肯轻信教师或家长的意见,不愿接受书本中现成的经验和结论。他们开始用批判的眼光看待周围事物,表现为“很不听话”或很“狂妄”,被称为“逆反”心理或第二反抗期。这个时期的孩子,可能会越不让干的事越要去干,他们常自以为已经成熟,已经是大人了。因此常错误地认为:自己决定了的事就自己去办,不必受大人们的干扰与摆布。少年的第二反抗期,是人生心理发展的必然阶段,其进步意义无可质疑,但必须加以正确的引导。少年的知识与经验都根本不够雄厚,更缺乏辩证思维的逻辑能力,因此,无疑也很容易产生固执与片面的错误。

超过16岁并再向成人过渡的几年为青年初期,这个阶段的孩子喜欢争论与怀疑地思维,独立性与批判性或许有了进一步发展,且常又提高了一个档次。即他们常是经过了一定的慎重思考,并拥有一定的根据之后才表达反应。这阶段,他们的自我意识发展很快,迫切要求深入了解自己。诸如“我是个啥样人?”“我像不像个大人?”“别人怎么看我?”“我的能力如何?”“我长得俊不俊?”等等。他们对自己的评价能力也在逐渐提高,由原本重复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发展成为能独立自主地,整体性地“一分为二”地客观评价自己,从中也一并起到了自我教育的作用。总之,青少年对自己若一无所知,就无法主动调控自己的行为,犯下严重乃至无可挽回的失误。嗜酒与酗酒便是青少年心理发育尚不完全的状态下,所自我支配的危害健康的错误行为之一。其中,表现为不拘小节、外向及好交朋友的男孩更多些,因为饮酒而死于16岁生日宴上的这一男孩小贝,正是其中之一。

还必须承认,成人饮酒对孩子们有不良影响。青少年出于好奇心,出于交友的欲望,出于显示自己已经成人等目的,而予以模仿,一来二去,便逐步成瘾并形成恶习。青少年孩子们大量饮酒后,常表现兴奋、多语、躁动、定向障碍、爱寻衅闹事和破坏公物等,同时学习能力与记忆力减退,成绩大幅度下降。由于他们酒精承受域值低,因此常在并未饮很多酒时已然醉意蒙,有的便引发了车祸、溺水、触电、自杀或他杀等意外事故,或者如小贝一样,有的便直接醉死了过去。对于已有酗酒癖的孩子,可采用厌恶疗法,例如,在饮酒前先服用阿扑吗啡等催吐剂,使孩子从内心感到对饮酒深恶痛绝。也可用替代疗法,例如用极低度的啤酒或白酒代替高度烈性酒,从而免除或减少对身体健康的危害。

我国学校卫生教育的内容中也有规定:对青春期孩子的卫生教育中应包括青春期常见病教育、青春期性教育和青春期意外事故教育等。尤其应教育孩子们不可过高地估计自己,不可逞强、好胜或为了所谓的“义气”而忘乎所以,以免发生不测。教育孩子们,即或是已经升入了高中,也万不可学习吸烟与饮酒等不良嗜好,努力做个文明青年。对其心理教育方面,要引导他们的独立意向的正确发展,要让他们努力处理好与教师、同学、父母及与亲属之间的友好关系。也要引导其认识能力的发展,避免过分追求新奇与刺激,从而行为异常。引导其情感发展日趋稳定,避免过度欢呼跳跃,或过度悲观厌世等大起大落。换言之,青少年依然还是孩子,他们的心理尚未完全,从保护他们的健康与生命出发,对其行为要观察,要过问,要给予指导和关怀,绝不可听之任之或漠不关心。要认真负责地给予科学而严谨的监护,以避免孩子醉死于生日宴上等类似悲剧的再度发生。

正如联曰:“孩子行为要认真监护,嫩稚生命别莫不关心”。可否供家长们在养育子女中做以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