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教师职前教育信息化的有效实施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教师职前教育信息化的有效实施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为了主动适应并推动基础教育信息化、支持并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教师职前教育信息化有效实施显得尤为重要。文章在阐述教师职前教育信息化的意义、分析我国教师职前教育信息化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教师职前教育信息化的策略。

[关键词]教师 职前教育 信息化

[作者简介]李白桦(1970- ),女,辽宁辽阳人,辽宁师范大学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教师教育和信息技术教育教学。(辽宁 沈阳 116029)

[课题项目]本文系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10年度立项课题“高师教师教育模式和基础教育改革适应性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JG10DB074)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32-0075-02

一、教师职前教育信息化的意义

在教育信息化及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大背景下,教师教育信息化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它既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推动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力量。教师职前教育是教师培养的重要工作范畴,教师职前教育的信息化建设也越来越被教育部门所重视。为了主动适应并推动基础教育信息化、支持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教师职前教育信息化的有效实施显得尤为重要。

(一)适应和推动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

目前,我国的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迅速,无论是在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还是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深化教育改革方面,都有很大的发展。然而,在基础教育信息化的过程中,大多数中小学教师缺乏信息素养、信息化教学能力不足,这已成为制约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巨大障碍。《教育部关于推进教师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意见》(教体艺厅[2002]1号)中强调了积极推进教师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也提到要“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水平,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教师职前教育作为教师教育的关键环节,不仅要主动适应基础教育信息化,还应该积极引导和推动基础教育信息化。因此,必须重视和加快教师职前教育信息化的进程,从源头上保证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为基础教育培养出足够数量的具有较高信息素养、能够适应信息化教育教学的合格师资。

(二)支持并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教师教育改革的核心是教师专业化问题,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教师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目前对职前教师的培养,还停留在“职业定向”层次,造成职前教师的综合素质与专业化的标准相距甚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实践性知识严重不足。由于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联系相对较少,缺乏教育教学实践机会,职前教师存在“观念与行为脱节”的现象。二是教师专业发展信念缺失。职前教师普遍将教师作为“职业定向”,缺乏教师专业发展的信念,长此以往,将成为以教师职业为生的进行简单知识积累与重复利用的人,而难以把教育事业作为一生的奋斗目标。三是反思和自我发展的意识淡薄。受传统接受式学习方式的影响,职前教师普遍缺乏反思意识,严重影响其自我能力的发展。四是缺少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教师专业化的意义并不只限于发挥个人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更要求在群体的协作下提升个体发展潜能,但长期以来,职前教师的学习活动普遍处于孤立、封闭的状态,缺少团队的合作意识。

对于以上问题,信息化建设可以提供一条有效的解决途径。利用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持,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广泛应用现代远程教育和网络教育手段,通过创设与中小学实际需要相一致的学习和实践环境、建立良好的网上教师交流互动平台、建构基于网络的教师专业化发展共同体等方式,加强与基础教育之间的互动交流和合作研讨,实现优势互补,从而使职前教师在这种实践感受、交流合作的信息化环境中树立专业发展信念、提升自我发展意识、获得实践性知识、学会反思与交流合作。

二、教师职前教育信息化的现状分析

(一)取得的成就

一是硬件设施明显改善,网络传输和应用环境得到充分优化。二是数学化资源建设初具规模,数字化资源成为学校的重要资源,教师对数字化资源的认识更加深刻。三是课程的内容及实施方式随着信息化发展发生了变化。课程体系中均加入了信息技术、教育技术等内容,普遍采用信息技术改进教学方式,引进和开展了大量促进教学改革创新方面的项目。四是信息化管理与应用平台建设快速发展,各种面向教师职前教育管理及教学的系统及平台得以开发和使用。

(二)存在的问题

1.软硬件建设发展不协调。近些年各教师职前教育机构投入了可观的经费进行教育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校园网建设、多媒体教室、网络教室等。但是,在信息资源建设及共享、信息化教育教学手段的运用和信息化教学氛围的营造等方面相对薄弱,与硬件建设水平不协调,整体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落后于实际需求,教育信息技术的潜能未得到充分挖掘。

2.课程体系设置相对落后。传统的职前教师教育课程体系主要是由教育学、心理学和学科教学论三者构成,学生信息技术能力培养主要依靠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和信息技术公共课。随着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逐渐凸显出来,主要表现为教育实践环节远不能满足职前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的需求,毕业生在教学实践中缺乏开展信息化教学和信息化管理的能力。

3.缺乏优良的教育教学模式。长期以来,对职前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一直按照教师能力培养理念中的“理智”取向来进行,即对职前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基本技能的系统培训。基于这种理念,教育教学模式主要是集中的面对面授课。但事实证明,这种模式并不能有效提高职前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目前,许多师范院校和职前教师培训机构在开展基于“实践反思”取向的教育教学模式,即采取混合式培训方式,将集中培训与网络学习相结合,把技术、方法的学习与学科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起来,以案例研究、参与式培训等方式来进行。这种模式拓展了时间和空间,增强了职前教师的个性化学习,但也逐渐暴露出了工学矛盾、学生知能不一等弊端,需要进一步探索更加有效的教育教学模式。

三、教师职前教育信息化的有效实施策略

(一)完善信息化环境建设

信息化教育教学环境是教师职前教育信息化的基本保障条件,包括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和信息化的教学资源。目前,信息化基础设施日趋完善,为良好的信息化教学环境提供了物质基础,但信息化教学资源相对不够丰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职前教师在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开展。因此,高校和培训机构应下力气建设信息化的教学资源,在通过改组、优化配置实现原有资源有效利用的基础上,组织人力物力进行教学资源的自主开发,并通过合作交流等方式扩展信息化教学资源,完善信息化教育教学环境建设。

(二)优化信息化的教师职前教育课程体系

教师职前教育信息化应该立足于信息时代基础教育信息化对教师教育提出的新要求,构建信息化的教师教育课程体系。

1.体现创新属性。在课程的内容和结构上体现创新的基本属性,一是相对优越性。在传统课程体系的基础上进行调整和整合,进一步深入和优化信息技术、现代教育技术等内容,以及信息化教学迁移、信息化教学交往、信息化教学评价、信息化协作教学等知识内容。二是兼容性。立足于原有教师教育课程进行改革,即保留传统教师教育的优势,又突出信息化的教育教学内容。三是可实践性。职前教师能够将学习到的新理念、新方法、新手段等应用于教学实践,体验教师教育信息化的优势,同时加大教育实践类课程的比例。

2.开发优质教师教育精品课程。首先,通过这些精品课程的开发,在造就优秀教师队伍的同时建设大量的信息化教师教育资源、创新教学模式,从而让职前教师在学习过程中充分感受教育教学信息化的优势,形成正确的信息技术意识与态度,培养信息技术能力,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其次,可以有效改变目前存在的教师教育课程条块分割的现状,并且可以通过高校之间共创国家级精品课的形式,使教学资源充分共享,形成相互支持、互相促进的局面。

3.规范化对信息化教学能力的要求。世界各国对职前教师的培养都很重视,并且多从教师能力源头上入手。如美国相关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主要是针对未来教师,而我国则主要针对在职教师。我国职前教师的相关能力培养集中体现在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的开设方面,内容体系并不规范,亟待规范化、标准化。教育部已经开展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标准的认证,可以将之应用于教师职前教育,制定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环境的职前教师教育技术标准,明确未来教师职业对教师信息素养的具体要求,通过考核认证,促使学习和职业发展联系起来,推动职前教师持续不断地提高信息化教学的能力。

(三)构建新型的教育教学模式

1.构建基于“生态”取向的“学习共同体”模式。教师能力培养理念中的“生态”取向认为,学校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不能依靠对少数骨干的精英式培训,而应当构建一种合作的学校文化和制度,关注全体教师的共同发展。为适应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新趋势,职前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培养应转向基于生态取向的学习共同体模式,即从实际的基础教育教学问题入手,以共同体建设为切入点,让职前教师在学习实践中开展合作,培育信息文化,提升信息理念。

2.开展多元化的培训方式。针对职前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层次差别,可综合考虑、统筹安排,开展多元化的培训方式,如校本培训、短期培训等。校本培训可以以选修课的形式,根据本校信息化教学的具体情况,开展有针对、有侧重的专题培训;短期培训主要是指一些教育机构组织的短期培训项目(如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这些项目有很强的实践应用性,有助于职前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高;课题研修是指在学校的统筹安排下,以科研课题的形式组织教师及学生开展研究性和创造性学习,进行信息化教学知识与能力发展的相关研究,这种形式是职前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中重要的个体成长动力源泉。

3.深化教师教育一体化。我国目前担负教师职前教育任务的各类师范院校和机构很多,拥有的资源不平衡,大多缺乏沟通并处于分离状态,教学资源低水平重复建设,优质资源难以共享,教师的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也相对分离。通过推进教师教育一体化,沟通受各类优质教师教育资源,通过卫星电视、网络等信息化教学形式推动师范院校和教师教育机构间教育资源的共享与共同发展,沟通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从而提高教师培养的质量和效益,加快教育信息化的步伐。

[参考文献]

[1]刘峰,杨彦军.从“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的发展审视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模式的历史转型[J].电化教育研究,2012(11).

[2]陈仕品,张剑平.基于创新推广理论的教师教育信息化实施策略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08(4).

[3]魏非,胡小勇.国际职前教师教育信息化现状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04(6).

[4]方伟,丁霞.教育信息化与现代教育技术发展[J].现代教育技术,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