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慈城:手艺人的新故乡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慈城:手艺人的新故乡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将民族多样的工艺智慧提供给更多人共享,让宁波及长三角甚至全国的制造业前来学习传统的工艺知识,分享民族新风格的设计成果,从工艺到创意,从制造到创造,找到一条属于我们自己的路。这就是天工慈城的意义。

11月25日,古老的慈城焕发着新的精彩;古镇所散发的文化内涵与“例外”的当代东方美学相互辉映。

如果说“2010天工慈城工艺五展”是继“2009母亲的艺术六展”之后又一重要的“动手做”的延续,那么这次中国百年服饰文化展暨例外2011春季服装秀,则是“工艺五展”之后的一个提升。

宁波天工慈城,正通过一步一步的坚实脚印,开创着一条“全国工艺教育基地”的新路。

一场别开生面的时装秀

这是一个梦幻的夜晚。

在长达数百米的慈城唐代街道上,以素雅的清代建筑冯俞宅外墙为背景,身着时尚服装的模特款款而来。暖黄的灯光投射在斑驳的老墙上,勾勒出屋檐错落的线条,风姿绰绰。粉墙黛瓦上穿插投影着古今中外关于爱的箴言,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著名原创服饰品牌“例外”,把当代的服饰设计呈现在经历过时间沉淀的古城当中,意象丰富而精彩。

去年秋天,例外服饰有限公司董事长毛继鸿第一次来到慈城,此前,《汉声》杂志创办人黄永松先生对他介绍过这个地方,因为正好在杭州办事,便顺路过来看看。让毛继鸿没想到的是,在如今商业为主的社会,有这么一个公司、有这么一群人没有把古城简单地当成赚钱的旅游项目,而是真正地当成文化事业来开发。这种对生活、生命、生态的坚守,与例外“寻找当代中国生活美学的自我”的设计理念不谋而合。原本只计划停留一个小时,但他改变了主意,当天住了下来。

此行意外的感动,促成了例外与慈城的合作,不仅在慈城走秀,启动“中国服饰文化百年之旅”,更是决定要在慈城设立创意设计工作室。

25日上午,中国百年服饰文化展馆启动仪式在慈城镇冯俞宅举行。一幅幅百年衣裳的照片,平摆在一摞摞慈城当地的古老青砖上,让每一个参观者低头端详,像是向历史的礼敬。寓意血脉的红线,自展场内一路延伸至展场外的“祈愿架"装置之上。该装置运用慈城老宅的木门、窗框、厨、柜、椅、碗、盘等元素,集结成当代的艺术装置,像棵拔地而起的大树耸立于慈城古老的大地上,也像是一个有机的生命体,与馆中百年衣裳图片血脉相连,呈现中国生活的百年生态。

与此对应的是,“例外”在冯俞宅的展馆。这个创立于1996年的本土品牌,坚持传承东方文化,对东方哲学、美学有着特立独行的思考和追求,以衣裁道,以设计说话,呈现中国当代生活美学。展场区分为布花、小天使、茶气区、吊染区、梭子区、投影区等单元,以充满生命张力的设计和布局,表达着服装与生活、艺术乃至生命的融合。

对于时尚产业而言,传统文化有着极强的创意张力,一旦完美交融,将迸发出灵感的火花。

在选择时装秀的场地时,毛继鸿从错落有致的老房子得到启示,以古老的马头墙为背景,仿佛历史的天空做屏幕。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遗产保护奖的慈城古建筑群,历史文化底蕴相当深厚,而天工慈城创意园区更汇集了编织类、陶艺类、首饰类、绘画与装饰类等近10个传统手工艺门类。“时尚无论走得多远多前卫,也永远离不开历史文化的背景”。那天晚上的时装秀给了外界一个惊喜,青瓦、素墙、古巷,曲径通幽,光影、焰火、模特,如诗如画,连见惯不惊的摄影师也忍不住感慨,“太有感觉了!”

以创意设计作为桥梁,能促进手工艺和现代工业之间的价值转化,更能让游客享受一次文化之旅。毛继鸿说,“例外选择在慈城建立工作室,就是希望能够从这里吸取更多的文化养分。”

从工艺到创意

慈城一直倡导从中华文明的原点出发,推动中国的设计、制造实现从工艺到创意、从传统到时尚的转变。

今年8月,经过两年的筹备,在宁波市总工会和宁波大学的联手推动下,手工DIY培训课程在慈城正式落地。第一期的三个拼布教室对外公开授课,授课老师是专门从上海请来的,第一期学员是来自慈城的手工爱好者和宁波大学的师生。

为了使“学”与“用”结合起来,慈城的管理者想了不少办法。一方面与劳动部门联系,力争让手工培训的证书获得权威部门的认证,为手工爱好者和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提供一个新的就业机会;另一方面,他们也将针对一批优秀的学员,给予在慈城进行创业的扶持。

宁波大学艺术设计学院的大三学生张瑛,有过较为丰富的工作经历,她开过绘画培训班,也开过设计工作室。但学校里的课程在动手能力上有着明显的缺失,通过在慈城的拼布培训班的学习,让她深刻感受到作为一名设计师对工艺和材质了解的重要性。

10月17日,“中国编结第一人”陈夏生在慈城开讲,100多位手工爱好者慕名而来,不仅从结艺的文化缘起重新认识了中国结,也通过陈夏生的现场演示,掌握了一些编结的基本技法。天工慈城的负责人说,“今后,这里将不断邀请各种门类的手工艺大师前来授课。”

在手工培训教学楼不远处,是慈城著名的太湖路,那里将吸引一些国际知名的手工DIY品牌企业入驻。目前已经有两家设计公司和一家纸艺公司进来了,未来,与他们为邻的,还有例外服饰的工作室,以及德国著名的PRYM公司。这家拥有四百多年历史的德国公司,主要生产和销售手工业工具。

尽管看上去几乎没有一丁点工业和商业的气息。但很多为天工慈城这个项目付诸过心血的人坚信,在未来,这里将成为中国的手工业中心。

众所周知,宁波外贸业十分发达,长期为全球产品生产代工,造就了强大的工业制造力。但是设计能力相对落后,优良的工业设计是现代工业文明的灵魂,是制造业在激烈的竞争时代制胜的法宝。长期的代工造成宁波制造业无法升级,其产业优势渐渐失去。用设计提升制造业的竞争力迫在眉睫。

“西方的设计师认为中国不懂人体工学,我告诉他们,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在《黄帝内经》里全面阐述了人体工学,而且在现实中合理地运用。比如圈椅的所有设计都跟人的经络走向、穴位分布相对应,是最懂得保养人体的坐具。”黄永松说,“每一件祖宗留下来的工艺都有我们值得探索的文化,而这些正是设计的灵魂和创意的种子。”

黄永松对慈城抱有强大的信心。在对未来的想象图景中,这里将到处是设计师和工作室。他们的作品,将得到宁波周边制造业的大力支持,从而支撑起一个完整的手工产业链条。

找回自己的创造力

天工慈城并不是一个想象中的城市。在这里,创造力和谋略将得到最好的呈现。

“手工艺”是缔造人类文明的重要动力。远古时代的手工艺是由女性创制的母亲艺术,进入历史时期发展成为男性为主的作坊工艺;至此共同为解决生活中许多事情,从“动手做”里累积了丰富的手工艺。

当 “中国制造”日趋艰难之时,许多人焦虑地发问:怎么办?在宁波,天工慈城的出现是一次富有希望的尝试。

在慈城古县城开发建设者的带领下,他们试图在传统中寻找当代中国的解决方案。

从2008年以来,天工慈城正是以温故知新的心情,通过“母亲的艺术六展”和“工艺五展”,把纺、染、剪、缝、绣、结等全面地整理和展示出来,回到工艺的原点,落实手艺的学习、设计、创造、发展,目的是建立品牌,形成产业。

黄永松说,“例外正是由母亲最温暖的布艺里走出来的,新时代里成功建立起来的本土品牌的典范。也就是我们想提倡的将‘母亲的艺术’垂直整合后,通过设计师设计出产品,并成功地形成由材料、工具、厂商、工艺方法、成品等一系列所组成的产业实践者。”

中国有厚重的文化积淀,深厚的民族文化正是激发创意的肥沃土壤,在新的时代仍然能提供强大的生命力,这些传统的民间文化在发展的过程中必然会衍生出新的艺术形式和品种,而这种文化的张力无穷无尽,取之不竭。

“我们常常引用一句话,‘最民族的,才是最世界的。’但这句话是外国人说出来的,我们要反思自己在民族历史文化中学习了多少?思考了多少?越深入的学习、越深刻的思考,伟大的创造才会出现。当然现代也有不可替代的时代优势和先进科技,重要的是在传统和现代之间如何兼容和接轨。”作为一位文化守望的老者,同时也是天工慈城的文化总顾问,黄永松常常用布袋和尚的话来诠释自己的心情,“低头便见水中天――人需常有谦卑之心;退后原来是向前――回顾文化传统便是创新的基础。”

由民族悠久的文化中,整理工艺智慧,展出并研究以构成完整的知识;如此可让老手艺与新创意,让工艺大师与设计新人在慈城交流。而慈城周边的宁波及长三角的制造业,可来学习传统的工艺知识,并分享民族新风格的设计成果。

这是天工慈城的功能,也正是促进“制造”迈向“创造”、推动产业升级的重要工作。

对于天工慈城的意义,也许正如慈城籍著名作家、中国文联副主席冯骥所说,“有些事物的历史文化价值,必须站在未来才能看到。文化,不仅是站在现在看过去,更重要的是站在明天看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