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读出《我与地坛(节选)》中主体形象的双重属性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读出《我与地坛(节选)》中主体形象的双重属性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我与地坛节选)》承载的是“我”生命律动中思想的博弈,生与死、爱与价值……但它不是哲学论辩而是文学抒情,所以必然通过形象的重塑来展示心灵能量的增长过程。在这里史铁生顺从一种二律背反的方式塑造了具有双重属性的“地坛”和“母亲”形象,当然这两个形象高度契合,从某种角度来看完全可以合二为一。

这种形象的双重属性建构的内驱力就是心灵力量的自我辩驳(思想的博弈)和情感的高浓度生成。无论是“地坛”还是“母亲”,它们都呈现出表象层面的常态和内在精神支配下的行为层面的非常态的双重属性,从而构成一种独特的张力,给了作者目光和心灵观照下的形象重塑的足够空间,孕育出独特而立体、深情而极富哲思的“地坛”“母亲”的动人形象,使人读之难以忘怀。

一、 地坛

1 “历尽沧桑”地“等待”

这是一座“废弃的古园”,“古”代表它必经时间和历史的风霜,它从悠远的时空深处走来,一路颠簸,走过了人生的繁盛,走到了现在的“废弃”,成了喧嚣繁华的京都中一处无人问津、不受关注的所在。“园子荒芜冷落得如同一片野地,很少被人记起。”曾有的皇家祭坛的尊荣随着帝国的没落掩上了历史的风尘,曾有的敬仰和膜拜的繁文缛节随着封建王朝的崩溃悄然落幕,一切都静寂了,这就是“历经沧桑”的地坛,它在“等待”我的到来。

“它剥蚀了古殿檐头浮夸的琉璃,淡褪了门壁上炫耀的朱红,坍圮了一段段高墙,又散落了玉砌雕栏”,这里的句式很有力量,仿佛都是地坛主动的选择,“剥蚀、淡褪、坍圮、散落”,这四个表层消极的词汇却突出了一种返璞归真的自觉。再加上“浮夸、炫耀、高、玉、雕”的呼应就负负得正,消解了词义表层的夸张,导向一种正面的积极的本真了。古殿檐头琉璃瓦,朱红门壁照高墙,玉砌雕栏相辉映,地坛曾是那盛装的贵妃,满头珠翠,一身繁华,然而在“历尽沧桑”的“等待”中,它只留下了老树、荒草和颓墙!它用在岁月沉淀中赢得的广大沧桑包容了我的狼狈,让我在其中看见了自己的倒影,从而忘记了忧伤。

2 “荒芜但并不衰败”

园子“无人看管”,一天中的绝大部分时间是“沉寂”的,所以它可以完全属于我,它像是刻意为我留出了这“另一个世界”,让我在这一个世界无路可走的时候,可以走进它,并且摇着轮椅在这园子留下无数交叠的辙痕,然后撞开一条回家的路。因为这“另一个世界”里一切卑微的存在都在引导我勃发生命的共振。

“蜂儿如一朵小雾稳稳地停在半空;蚂蚁摇头晃脑捋着触须,猛然间想透了什么,转身疾行而去;瓢虫爬得不耐烦了,累了祈祷一回便支开翅膀,忽悠一下升空了;树干上留着一只蝉蜕,寂寞如一间空屋;露水在草叶上滚动,聚集,压弯了草叶轰然坠地摔开万道金光。”

蜂儿、蚂蚁、瓢虫、蝉蜕、露水,何其渺小微弱!然而它们都呈现出了优美的生命姿态。它们在行动,“停”“想”“转身疾行”;它们在体验,“不耐烦”“累了”“寂寞”;它们在积蓄生命的力量,“摔开万道金光”。“窸窸窣窣窸窸窣窣”,生命的律动微弱而顽强,低调而丰富,无论多么纤细的主体都在证明它的存在,它的价值、情趣和欢愉,生有何忧死又何虑。“草木竞相生长”,它们用自己生机盎然的存在无言地昭示着生命的真谛:我也该存在得自在坦荡。这园中的一切都在生长,我也在生长。当外在的喧腾被隔离后,我们的生长都回归最自然、最本真状态,回归内在力量的积蓄,我们的方向变得清晰而单纯:向前,一路浅吟低唱。

3 “肆意雕琢”但“不能改变”

“十五年中,这古园的形体被不能理解它的人肆意雕琢”,“十五年”只是我所见证的时间,于地坛是短暂的一瞬,于我是漫长的煎熬。被命运“肆意雕琢”了形体的我,失魂落魄,心灰意冷,满脑袋直抵生命本质的追问:“为什么我要遭受这样的厄运?为什么人生是这样的苦痛?为什么这样痛苦还要活着?……”最后就指向那个亘古的命题——“生存还是死亡”。难道被“肆意雕琢”的不只是形体还有魂魄吗?难道在暴雨秋风中饱受摧残的不只是物象还有精神吗?那么在时光中渐渐淡褪的容颜、渐渐衰朽的身躯,何以维护灵魂的生机呢?

“幸好有些东西是任谁也不能改变它的。”是什么东西呢?“譬如祭坛石门中的落日,寂静的光辉平铺的一刻,地上的每一个坎坷都被映照得灿烂;譬如在园中最为落寞的时间,一群雨燕便出来高歌,把天地都叫喊得苍凉;譬如冬天雪地上孩子的脚印,总让人猜想他们是谁,曾在哪儿做过些什么、然后又都到哪儿去了;譬如那些苍黑的古柏,你忧郁的时候它们镇静地站在那儿,你欣喜的时候它们依然镇静地站在那儿,它们没日没夜地站在那儿,从你没有出生一直站到这个世界上又没了你的时候;譬如暴雨骤临园中,激起一阵阵灼烈而清纯的草木和泥土的气味,让人想起无数个夏天的事件;譬如秋风忽至,再有一场早霜,落叶或飘摇歌舞或坦然安卧,满园中播散着熨帖而微苦的味道。”

六个“譬如”里,充满了抑扬,充满了二律背反的组接,与内在的思想情感呼应共鸣,晕染出一片苦涩的浪漫。首先奠定的是灰暗的基调,“落日、坎坷、雨燕、苍凉、脚印、古柏、暴雨、秋风、早霜、落叶”,然后用另一组鲜亮而有力量的词去平衡它们,“灿烂、高歌、做过些什么、站在那儿、激起、让人想起、飘摇歌舞、坦然安卧”,于是就交织出一组生动而鲜活的生命图景,勾勒出生命自身的力量和律动的真实,指向“不能改变”的坚持和抗争。生命恐怕就是以一种昂扬不屈的姿态去消解灰暗,然后留下“熨帖而微苦的味道”让自己回想品咂的过程。

二、 母亲

1 “知道”与“不知道”

“她知道我心里的苦闷,知道不该阻止我出去走走,知道我要是老呆在家里结果会更糟,但她又担心我一个人在那荒僻的园子里整天都想些什么。……母亲知道有些事不宜问,便犹犹豫豫地想问而终于不敢问,因为她自己心里也没有答案。她料想我不会愿意她跟我一同去,所以她从未这样要求过,她知道得给我一点独处的时间,得有这样一段过程。”

这里一连用了五个“知道”表达了母亲给予我最大的宽容和理解,而把所有的担心、痛苦、困惑留给了她自己。可以把所有的“知道”转换为“希望”来体会母亲的心。她希望我心里的苦闷可以尽快冲淡,直至近于无。希望可以陪我出去走走,不让我一个人在那荒僻的园子里整天胡思乱想。她希望有些事可以问一问,一起来寻找答案。她希望可以陪着她唯一的儿子一起承受这无常的悲剧,甚至是让她独力承担所有的厄运和苦痛……可是她竟然无能为力!她“不知道”,上帝的旨意是多么令人难以捉摸啊,她除了眼睁睁看着儿子默默忍受命运的不公还能做什么呢。她不知道儿子背负这痛苦煎熬的过程要多久,这痛苦煎熬的尽头是生命之花的重新绽放还是过早地萎谢。她的忐忑、她的焦虑,她的心疼她的伤痛她的无言守候都在这“知道”与“不知道”间隐含,没有尽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