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语文教学中学生的精神人文素质关怀论文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语文教学中学生的精神人文素质关怀论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字:关怀学生精神人文素质读书语文教育教学

曾有这样一件事:学校里的一名学生,因为对语文老师的课感到很无聊,就逃课去了学校附近的公共图书馆。没想到,一去就迷上了那里丰富的书刊,原本只想逃一上午的课,结果欲罢不能,在那里一直泡了三天。我们在这里姑且不论这名学生的出勤问题,但它让我们警醒到:语文教学怎么啦?

面对语文教学出现的尴尬,众说纷纭。曾有"黑马文丛"的主编贺雄飞无奈地说:"我们都受恩泽于中学语文教育,否则我们写不出现在的文章;同时我们也受害于中学语文教育,否则我们写不出这么差的文章",这话让我们不禁汗颜。

语文学科多年来教改的艰辛与成就是不可抹杀的,但用发展的眼光看,我们的语文教育仍然确实存在着一些不容回避的缺憾。

其一,从学习结果看,学生经十几年的语文学习,花费了相当多的学时,但语文能力的低下仍甚为明显,普遍的情况是语言贫乏,知识面窄,见解浮浅,思维板滞。阅读方面,存在着严重的问题,如阅读品味低俗,阅读能力低下,不会读书,不爱读书,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没有终身与书为伴的意识。

其二,从课堂效率看,语文教学仍然存在着严重的高耗低效、少慢差费现象。语文课堂的肢解性讲析使文章丧失整体美感,使语文丧失活力与魅力。许多学生不是因为不喜欢语文而不爱上语文课,而是因为不喜欢上语文课而不爱语文,课堂教学不能调动学生对语文的热情和积极性。

其三,从教学功能看,80年代以来,智育至上、考试至上、片面追求升学率之风愈演愈烈,导致了"应试教育"成为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学目标和最有力的指挥棒。课堂教学的难度、深度已经远远超出一般学生的承受能力,除如上文所述,学生厌学、惧学已成为普遍的现象外,而且事实上导致的结果是,语文既不能像其他学科那样,可以明显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考分--毕竟语文优劣之间在分数上差距并不太大,又不能张扬语文自身特有的人文精神,总是在两难之中无所适从,处境尴尬。学校往往重视培养训练记忆、理解、概括、抽象等智力因素,重视逻辑思维能力,而较忽视情感、态度、意志、等非智力因素,语文在学生精神世界的构建中应有的功能失却了。

凡此种种缺憾,正在于语文教学缺少一种泛着温馨光芒的内涵--人文关怀。

一个人在中学时代读了哪些书,又是怎么读的,注定要影响他的一生,他的心灵空间和人文视野,人生的价值取向和精神旨归,他的文化胸襟和审美情趣等等,都是以此为基点发展和稳定下来的。因此,我们在语文课上的天职,就是把学生培养成读书人,让他爱读书、会读书、读好书,让语文教学充分体现人文关怀的应有作用。但我们的语文教育恰恰是抛弃了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和习惯这个最重要的事情而致力于其他,结果什么事情也没有做好,也不可能做好。

把学生培养成一个读书人,一个文化人,并不是什么难事。提个大胆的建议,方法之一是把语文高考命题彻底地变革一下,学校、教师和学生都会自觉地走近名著和经典。举个例子来说,出几个题目让学生回答,马上就可以知道,他有没有读过《红楼梦》、读得认真不认真;如果题目出得再好一点,还能检验出他在读书时有没有独立思考的习惯以及经典中的人文精神多大程度上内化到他自己的思想感情中去了。这样,那些名目繁多、层出不穷、淆乱视听、败坏胃口的语文训练测试资料自然会被扔进垃圾堆,久违了的人类文化文学精品将出现在教室的课桌上和学生的书包里,学校和教师都会想方设法给学生时间和自由,为他们创造条件,给他们方法指导,组织形式多样的读书报告会。研究、讨论、交流、演讲、辩论等等将成为校园里一道道亮丽的风景,这才像一个读书人聚居的精神乐园。

可以说,中学语文教育落实到人文关怀教育上首要就是建立一种精神底子,这种底子应是浪漫的、理想的,能给生命一种亮色的。因为青年时代应是做梦的季节,别林斯基说年轻时要追求虚幻的东西,不能过早地把人培养成太现实的人;到成熟以后,美梦破灭,在破灭中升华,这样方能上升,达到永恒的精神和谐。人文教育给予的这点亮色,帮助我们在遇到沉重黑暗的东西时不绝望也不走向虚无。现在的教科书却忽略了这一教育,这种损失一旦过了青春期则无法补偿;由于缺少这种生命亮色作底,当代学生乃过于懂得现实,过早面对世俗丑恶,过早学会世故了。忽略语文教学的人文关怀,这是十分可怕的事。

语文教育人文关怀的另一个方面是让学生领略中国语言文字的美。我们的汉字经过几千年锤炼,已经积淀了丰富的文化气蕴,它是感悟的、包含人性美的文字,宜于让学生在朗诵中感悟语言中的那点意韵。现代人写文章过?明白"、"大白话",类于时下的报纸社论。相对于土八股来说,我们现行文字中又出现了一种"洋八股"--形式上花哨,华丽,铿锵有力,说的却不是人话,颠倒黑白,混淆是非,偏把假的当真的来说!所以今天的年轻人应像蔡元培先生所讲的那样,在不拒绝、不逃避亦不执迷于物质世界的基础上培养一种人格--超越政治、科学,培养精神信仰层面的东西。而在学生的中学时代中,担负这一人文责任,除了哲学,便是语文教育。

改革开放以来,语文教育把西方的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引进来而创造了"教学控制论";随着教学控制论影响的深入,在语文教学中原本不强的人文关怀精神更无立足之地。固然,作为人文知识分子的语文教师对人文精神的价值具有较强烈的自觉意识,他们迫切地希望人文精神得到弘扬,所以,弘扬人文精神,融入人文关怀自然而然地成为创新教育的一个流派。不错,目前的语文教学的确需要加强人文精神,但在实际操作中却又走向另一个极端。一方面,一部分人已经把人文精神狭义化,?人文精神"当作"文人精神",在教学中把对人文精神的关注局限在狭小的圈子里。比如,有人喜爱文学,希望每节课都让学生受到文学的洗礼与浸染,有人喜爱文言,就恨不得把白话踢出语文教材。他们的教学不但使学生得不到真正的人文关怀,更无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与此相对应,另一方面,还有一部分人则把人文精神泛化,以为"关心人的发展"就是语文教学的全部、注重"语文的工具性"便是语文价值的沦丧。他们的教学,只注重学生的能力,忽视学生的基础;只注重教法的创新,忽视教法的继承;只注重学生的"发展",忽视语文教学的本质。无论"狭义化"还是"泛化",其共同的特点都是片面地曲解语文教学的人文精神,这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文关怀。

其实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结合才是中学语文教学走向终极目标的保证,二者缺一不可。这里所说?人文精神"侧重于指教育的人文关怀精神,即尊重人的情感、需要,弘扬人的价值,开发人的潜能,捍卫人的尊严,促进人的身心健康,培养完美人格。而"科学精神"的内涵非常丰富,同志在1999年8月召开的全国技术创新大会上作过精辟的概括:"科学精神的精髓是求实创新。"(《论科学技术》)这要求我们既不能全盘否定传统,又要大胆创新;实事求是,从"语文"的实际出发,既尊重语文的工具性,又注重融入人文关怀的清新气息。

论及到此,我想起曾见过这样一段话,话意充满了疑惑:"我们究竟是应该把教育理解为一个国家和政府的行政行为,任由其从国家权力和利益出发训练合格的公民,还是应该把教育理解为人类群体对每个个体所施行的文化行为,要求它从人本身出发,在尊重基本人性的前提下,帮助每个人认识宇宙是怎样的,地球是怎样的,人类文化和人类经验是怎样的,从而使每个个人尽可能成为拥有最丰富的文化资源、最广阔的精神自由的人?"现在的答案很明确了,显然是后一种。

钱理群先生也说过:中学语文教育是有双重性的,它既是人文教育,又是科学教育。人文教育有利于提高人的素质,但是,应该知道,人文教育并不等于只向学生传授某些人文知识,使其掌握某方面的技能。就如同一些学校把素质教育的衡量标准作了这样的误解一样:认为学会唱歌、跳舞、书法、阅读多少文学作品,便是人文教育。这些教育方法和内容对实施人文教育当然也是必要的,但这并不意味着获得了若干人文学科的知识就等于完成了素质教育的任务。要使人文教育真正起到提高人的素质的作用,更为重要的是,还必须将人文知识转化为自身内在的人文精神。厦大潘懋元先生就此认为?人文学科知识必须内化为人文精神,并外表为行为习惯,才能构成相对稳定的品质结构。有些人,虽然修了许多人文学科课程,获得许多人文知识,但言行不一,品质恶劣,就是由于他们没有能将人文知识化为人文精神。"所以,进行人文教育的关键在于’内化’,是为真知灼见!在现实社会生活中,我们往往会遇到这样一些人:学识丰富、理论水平不低,乃至成果不少,但就是举止言行粗俗,缺少文明礼貌,更谈不上优雅;有的人对某些高尚伟大的杰出人物颇有研究,但是,却根本没有学到这些人的思想、品格、胸怀和境界。这与其归结为个人品性的问题,还不如认为是缺乏人文知识的"内化"更富有本质意义。

一个国家的文明、强盛,最终靠民众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教育是提高民众素质的最重要手段。人文教育不同于科技教育重在培养认识和改造客观物质世界、提高人理性思维和实际应用的能力上,人文教育最重要的功能?教人做人",做一个知识广博,既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又人格高尚,胸襟开阔、志趣高雅、蕴含丰富的人;做一个对他人、对人类社会、对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具有普遍人文关怀的人;做一个具有较高文化素养、身心健康和谐的人,而不是一个眼界狭隘、志趣低俗,只求眼前实利,"有技术、没文化"的人格单薄的人。事实上,只有人文素质高的人,才会思考人类社会、自然、他人、自身的问题,才能真正懂得做人的真谛。最终,把语文教学的人文关怀’内化’为学生的人文关怀。

总之,在教育活动中,我们注重了科学人文精神的传播与养成,这个社会将出现更多拥有高尚完美人格的人。而具体到语文教学,多注入了人文关怀这一缕温馨,将构筑起无数美好的精神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