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谈中等学校校园景观生态设计与育人功能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中等学校校园景观生态设计与育人功能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根据现代教育理念,学校即是教材,环境就是课程,学校的生态环境对学生具有极为重要的育人功效。在学校的园林景观设计中坚持生态世界观,遵循景观规划的基本原则,针对一定尺度地域的宽敞空间,运用景观生态学的基本原理以及教育学的基本原则,把校区分为以多的生态板块、植物区域和绿地班块并融入教育元素使之具有环境育人功效的校园景观生态规划设计具有很强的操作性。以重庆市涪陵五中的校园景观生态设计为研究案例,通过对校园科学分区,设置高密度的植物三园,用高大的灌林种植于校园环道,使整个校园的植物与建筑形成以中轴向两侧构匀辐射稳定空间格局,体现出结构和谐与文儒底蕴。

关键词:中等学校 景观生态 规划与育人功能

一、中等学校校园景观生态设计遵守的生态世界观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及其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科学,在中等学校校园中学生与校园环境时刻在发生相互作用,给予校园景观注入教育元素对于发挥校园环境的育人功能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利用景观生态学与规划设计相结合,是一个可操作的、能实现校园的生态关系人与自然和谐的最科学途径。在进行中等学校景观生态设计时,必须遵从生态世界观:1、可持续发展观。即:暨满能足现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生存产生威胁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观念。2、培养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关系,即人在自然中不是主宰者、征服者,而是与自然学众生物共同生存发展伴吕的合理定位。3、培养生态伦理道德,即人的生存、发展不破坏环境,人的生存发展要善待自然和其它生物。

二、中等学校景观生态设计遵从的规划原则

在进行中等学校景观生态设计时还要遵从景观的规划原则:1、自然优先原则,即保护自然景观和维持自然景观生态过程及功能。2、持续性原则,规划应谋求生态、社会、经济三大效益,协调统一与同步发展以达到景观的整体优化功用。3、针对性原则:即针对不同的规划与评价,规划学校就要评价其教育功能。4、多样性原则,即在校园特定的系统中,增加景观的多样性、建设绿化空间体系、增加绿化空间及开敞空间等。5、社会原则:即尊重地域文化与艺术使人文景观的时代性与地方性相结合。6、美学原则,即:使校园形成连续的整体景观系统,符合美学及行为模式。

三、中等学校景观生态设计环境育人理念

在进行中等学校校园景观生态规划设计中应突出环境育人理念。根据新课程改革理念:学校就是教材,环境就是课程,学生在学校生活中无时不在与环境相互作用,每时每刻都在受到环境的影响与熏陶,在进校校园景观生态设计时,要对每一块绿地、每一个园林、每一处景观都注入教育元素使其充分发挥教育功能。在设计时必须确定以下理念。1、保护和深化自然景观的教育功能。即:是根据学校得天独厚的自然山水、绿化区域给人们环境优美清丽育人的感受。要充分保护和深化学校自然环境提供的自然景观的教育内涵,使其富有育人功效。2、突出其教育功能。在设计时要人为设置和谐的建筑色彩、相对统一的建筑风格、有教育意义的文化长廊、直观形象名人塑像和具有地方色彩校史展区等,使校园体现出一种特色鲜明、内涵丰富的校园文化。3、体现学校的办学理念。即:中等学校生态景观设计中要在突出体现学校的办学理念与办学的特色。4、遵循教育学、心理学原则。在规划校园生态景观时,要遵循直观性、启发性、渐进性。

四、浅析涪陵五中校园生态景观设计的功效

1、场地概况:涪陵五中位于国道之边,长江之畔,东、南、西三面环山,坐落于高差10米的山地中凹陷地带,占地约11万平方米,背靠青龙山脉、东侧乌龟宝、西靠天子殿、北临长江之滨,视野开阔、腹地平坦、地吉人灵、适宜作很好的生态景观生态规划。

2、涪陵五中校园生态景观规划情况:根据涪陵五中的地理位置概况,涪陵第五中学新校区生态景观规划设计:为“一轴二带、二环三岛”的总体空间框架。

一轴代表涪陵第五中学的“历史――现在――未来”的时空轴线,二带:其一是体现涪陵第五中学历史的白鹤梁之韵景观带;其二是名人雕塑景观带,一环是连通校园内部的道路功能环,三岛是体现涪陵第五中学精神情感切入点。

根据功能需要和场所景观需求将校园规划为三个功能区和三个景观园区和三个外环园区。

1、中轴三岛园区

尚美广场园区是新校区迎宾集散和情感承接过渡的广场,代表时空轴线中“历史”的切入点,设计继承前期规划欲扬先抑的思想,入口两侧环植多株大黄葛树,既达到与老涪陵第五中学情感文脉的连接与过渡,又实现景观空间“抑”的作用,穿过校门为樱花大道与尚美广场建筑形式相互映衬,行政楼前为尚美广场的延伸。整个区域采用现代的造景手法,利用植物的空间层次来营造出“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开放空间和意境,同时该区域利用多种植物组团进行造景形成晨草园、荟萃植物精品,以增长和丰富莘莘学子的植物学知识。

2、智慧广场园区

位于校区的中心,代表时空中心“现在”的切入点,在保证其交通功能的前提下,布置休闲设施。在实验与图书馆之间的绿地空间,主要以疏林草地的形式进行布置,为师生的休闲、运动开辟出一个开放空间,从而达到人景互动的景观效果,让师生们更好地去接近自然、感受自然。整个区域以象征人才贤者的香樟为基调树种,同时配以象征文化的槐树、楸树,间植桃李,喻意涪陵第五中学文化殿堂,人才辈出,桃李满天下,同时,该区域与智慧广场相呼应,体现出更深一层的含意:涪陵第五中学为祖国的繁荣造就了许多栋梁之才。

3、致学园区

该区为教学楼内庭区域,在结合现状地形的基础上,整个空间以“春、夏、秋、冬”为序进行景观展开设计,意在警示师生们在求学的岁月中秉承的致学之法、致学之态。

新春之雅:以迎春、茶花、紫玉兰、白玉兰为主题植物,以黄葛树进行衬托,体现出一种春的气息、春的遐思,意为“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天之计在于晨”,让同学们珍惜时光,把握现在。

仲夏之欣:该区域以石榴、合欢、广玉兰为主题树种,下配紫薇、夏鹃、金叶女贞等灌木,同时在场地内散布一些景观塑石,意在提示同学们在布满荆棘求知的道路上要用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困难,迎接新的挑战。

金秋之胜:该景观用桂花作为背景树种,以银杏、三角枫为主题,前景布以火棘、金叶女贞等灌木,意在给师生们季节性提示,使其更深刻的领悟收获季节的可贵。

瑞冬之韵:以松、竹、梅为主要植物造景元素,营造出一种古朴诗意的园林空间,用“梅花香自苦寒来”的意蕴激励同学们以不屈不挠的精神,勇攀科学之颠。同时,运用松、竹的比德精神来熏陶学子的人品。

环外三园:沿校园环路外侧布置的有玉兰集秀苑园区(教工宿舍),桂子飘香园区(学生宿舍)、秋林枫致园区(教学楼背景山地),在其中营造出读书、休闲、富于生活情趣且具有励学内涵的多种园林空间。樱花缤纷大道与名人雕像景观带,以自然风景林为基础,形成独具情趣意致的园林空间境域。

4、涪陵五中景观生态设计的种植设计

种植设计是本次环境设计的核心内容。结合涪陵的气候现状,园区植物配置以常绿乔木、落叶灌木为主,落叶乔木、常绿灌木为辅,适当点缀花卉地被为准则。

植物配置模拟自然植被群落的特征,形成乔木、灌木、地被、花卉等多种植物的复式群落,群落内部注意种间的互生,共生关系,注意搭配的科学性以增强人工植被群落的美观性,抗病性等适应能力。

五、对涪陵五中的校园生态景观设计的浅析

1、体现办学理念

涪陵第五中学“尚美育人”的理念孕育出了一代代精英,形成自身深厚的校园文化底蕴,新校区规划设计中在情感文脉上与老校区互相呼应,学校景观十分美丽,体现学校“尚美育人” 的办学理念。

2、突出时代特色

深刻理解涪陵五中校园的总体规划方案的开放思想及初步设计中的“以人为本”创意理念,配合总体布局和建筑形式,在环境规划设计中突出了教学楼为中心向周围辐射加的景观延伸和强化效应。

3、尊重场地特征

涪陵第五中学新校区地势高差较大,对环境绿化有较大的影响。针对校园东、南、西地理位置凸起,校区在三面环山的凹陷地带的特殊地理位置,规划在校园中设置中轴线,将校园划分为教学、生活、运动三个景观和功能区。在运动区配置大量的绿地块以平衡运动场的生态环境,在教学区设置三个植物园以凸显生态景观的教学功能,用高大的灌林种植于闲置环道使整个校园的植物与建筑形成以中轴两侧构匀辐射稳定空间格局,体现出结构和谐与文华底蕴。

4、突出“育人”氛围

以富于情感特质的场所来突出环境绿化与人的互动,实现环境对师生的美育和加强艺术熏陶的功能,做到“山水明德、花木移性、诗意景观、人文绿地、静赏如画、动观似乐、绿团锦簇、水意朦胧”的效果。

5、展示了人文精神

植物设计中采用了大量富于人文品格的松、竹、梅、菊、桂等树种来营造校园景观。力求在短期内形成优美的校园环境,高雅的绿色植被,厚重的文化内涵,又使涪陵五中学风浓郁的人文气息源远流长,从而形成自身的种植文化特色。学校的生态环境对学生具有极为重要的育人功效。

综上所述:在中等学校的景观生态园林设计中要坚持生态世界观,遵循景观规划的基本原则,运用景观生态学、教育学的基本原理,把校区分为以多的生态板块、植物区域和绿地班块并注入教育元素使之具有环境育人功效,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切实可行的。我们在进行校园景观生态设计时要充分挖掘生态景观的育人功能,建设高教育效能的中等校园。

{参考}

1、今日重庆华龙网重庆新农村建设2010 12月11日

2、加强土地整理促进新农村建设国土资源网在第十五期国土管理市长研究班上的讲话2007年10月18日

3、《园创景观实践》邓显渝著 2003.4

4、浅析生态景观设计邢建武 2007.9

5、论景观设计分类及生态景观设计朱少华《东北电力大学学报》 2007年10月27卷第5期.

6、城市生态景观的特征与构建,龚克 程道品.《山西建筑》,2006,32第3期:71-72.

7、居住区休闲空间环境研究,刘佳,《山西建筑》,2006,32卷第3期:34-35.

8、浅议园林建筑现状与发展趋势,颜向军,《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7,27第1期:139-142.

9、重庆山地农业的景观生态规划途径马立辉, 李阳菊,李承承,王海洋20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