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从“被尸检”到“长足发展”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从“被尸检”到“长足发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2050年高校图书馆尸检报告》以最直接、最响亮的方式道出了高校图书馆的致命危机,“消亡论”在业内已被探讨了几十年。沿着先辈们的足迹一路寻来,借助管理学工具PEST分析,试着找寻以下几个问题的答案:如何看待高校图书馆消亡论、高校图书馆是否会应预言所说的终将消亡、高校图书馆如何才能不消亡进而取得长足发展

关键词:尸检报告;高校图书馆;发展战略;PEST分析

中图分类号:G2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29-0226-02

高等教育的兴起显著加速了图书馆学的发展,高校图书馆一方面被形象地誉为“大学的心脏”[1],另一方面其在信息社会中的命运又堪为人忧:BrainT.Sullivan的《2050年高校图书馆尸检报告》[2](以下简称《尸检报告》),就为现代图书馆人敲了一记警钟。

一、倾听《尸检报告》发出的呼救

《尸检报告》指出:高校图书馆将会消亡。主要原因有:一是过时的传统馆藏;二是聊胜于无的图书馆培训;三是被纳入普通教育的信息素养;四是信息技术部门亦囊括了图书馆工作;五是销声匿迹的参考咨询服务;六是经济压力造成的服务质量低下[3]。

由《尸检报告》引发的争论与反思,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支持者认为:图书馆业的确正在衰败,其原因在于:与学科建设脱节、经费匮乏、故步自封等;若高校图书馆的服务随之取消或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获取所需资源,那么图书馆员也就失业了;即使加大宣传力度或发出“请关注我”的恳求,却并不能摆脱其尴尬处境。

反对者则为其贴上了刻薄无理、哗众取宠的标签。认为报告中说的“培训和馆藏过时”言过其实;普通教育课程中包括信息素养教育更是无稽之谈:新技术再强大也远不及“取代谁”;数字资源的完善亦不会是图书馆的存在和发展的魔障:在高校,学生仍需要实体图书馆作为文化传递、学习交流的中心;经费欠缺仅是让图书馆“病了”,远不及“消亡”。

更有中立的述评认为:《尸检报告》虽有耸人听闻、哗众取宠之嫌,但所指出的问题是图书馆人无法否认、无法回避的。正如兰开斯特曾很失败地预言了无纸社会的到来,但这一失败的预言给人的启迪远远大于惊悚。图书馆若要长生不老,唯一的道路就是因变而变。

何谓“尸检报告”?医学解释是:对已经死亡的机体进行剖验的一种医学手段,通过检查尸体的病变查明死亡原因,并运用病理解剖的有关知识诊断发病诱因,进而形成的书面表述。《尸检报告》是以预测的形式出现的,是一记警钟。1977年兰开斯特“无纸论”语言的破灭正说明了图书馆的免疫力,其间现代图书馆也实现了数字化、虚拟馆舍、兴建了电子阅览室、数字资源7*24的全开放式服务。正所谓“历史不能假设,未来大胆预测”,有了这一警示性预言,图书馆人完全可以防患于未然。

二、PEST分析-高校图书馆不会消亡

图书馆“消亡论”主要是受了技术决定论的影响。当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为当代图书馆的发展提供了优厚的条件,但同时也提出了严苛的要求。PEST(Politics-Economic-

Society-Technology)分析是战略管理的基本工具,旨在从总体上把握宏观环境。

(一)P-图书馆的历史使命未了

图书馆的历史使命是由社会发展决定的,不能随意更改。国际图联将其概括为:一是为人类保存文化遗产;二是社会教育的开展;三是科学情报的传递;四是智力资源的开发等。于是,没有一个图书馆能说自己完成了历史使命。对于“高校图书馆使命”[4]一词,欧美50所知名高校图书馆中至少23所高校有所提及,汇总为7个方面。

由此可见,图书馆应当自信地作为高校的支柱之一,通过思考和创新,为读者主动提供优质服务,成为高校科研教学不可或缺的助手,成为师生的学术交流中心和学习科研空间。

(二)经济的(Economic)

从经济学原理上讲,图书馆成为文献中心的主要原因有三点:一是分工产生效率。文献的长期积累和储存需要一定的设备和足够的空间,实体图书馆作为现代学习、交流中心,完美、宽敞的现代化馆舍完全可以满足条件;文献资源的收集、整理和组织需要专门的知识队伍,将专业的事交给专家来做,这也是社会的进步。二是规模效益。套系文献价格昂贵,个体鲜有用到其中的哪一部分,没有能力也没有必要去大批地、系统地购置。而作为高校图书馆,完全可以斥巨资批量地、系统地购进纸质图书、电子书、数据库等,对于上游供货商又有了强大的议价能力。三是资源的循环利用。图书资源在正常使用过程中,读者效用的实现并不会减少图书的价值,图书资源可以多次、无衰减地满足不同读者的需求。

(三)社会的(Society)

十年来,本人所在的高校先后对近20 0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其结果显示:超过80%的大学生认为图书馆是校园里学习研讨、读书交流的最佳去处,他们希望图书馆能开设更多的阅览室,希望阅览室开放的时间更长;另外,在每年4月23日世界读书日期间,笔者所在的大学图书馆连续七年针对市民的4 000余份调查问卷的结果显示:有六成以上的市民强烈表示业余时间愿意到图书馆去看书、充电。大学生的75%,市民的52%都认为到图书馆看书学习特别能找到感觉,人多学习气氛好,容易进入状态。可见,图书馆除资源服务以外还有环境服务,以其充满人文情感的气和场,是其他任何场所都无法替代的。

(四)技术的(Technology)

新技术是把双刃剑,高校图书馆有可能为剑所伤,亦可以乘着技术的翅膀拔剑起舞,数字图书馆便是很好的出路。自1993年的英、法两国的数字图书馆发轫以来,先后有美国、日本等国加入了“e-lib”重点计划,2009年在巴黎正式启用的世界数字图书馆网站更是成为数字图书馆发展的里程碑;我国的数字图书馆经过二十多年的探索研究,逐步在理论研究、标准体系、技术研发、资源建设及信息服务等方面有了较大的进展,并逐步完成了中国国家数字图书馆、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开世览文、CADAL、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等大型数字图书馆工程。自此,国内高校图书馆的数字化浪潮便势不可挡了。

三、高校图书馆长足发展的战略方案

当前形势下,高校图书馆长足发展的战略方案包括。

(一)大力推进图书馆数字化进程

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是适应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要做好这一系统工程,首先,图书馆人应秉持着标准统一、文献专有、共享互补,把自家现有资源实现数字化;其次,充分利用好各项网络资源、共享资源,从而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的数字化;再次,在图书馆数字化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困惑面前,高校图书馆人应着力提高图书馆人力资源素质,加强兄弟馆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精诚团结,共建虚实结合的馆藏资源、传统与现代化有机融合的办馆模式,有理有节、有条不紊地推进高校图书馆的数字化进程。

(二)深度嵌入教学、科研

未来科研过程的演化不仅体现在每个科研人员的计算机能查询图书馆的网站及电子期刊文章和电子图书的内容,而且图书馆员还将嵌入到各个院系,与科研人员在其所在的研究领域展开合作。图书馆员能否走出图书馆进而嵌入教学科研过程,顺利走完信息与用户之间的“最后一公里”,是对图书馆能力的重大考验。因此,高校图书馆有必要实行学科馆员制,分散式或是挂靠式[5]的管理模式都能有效促进学科馆员的培养,促使其隐性知识向显性化的方向转化[6],并借助一定的工具(如:RSS、Blog、WiKi等等)实现学科馆员与用户随时随地的信息交流。

(三)打造可移动的图书馆

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移动设施日益普及,其功能也空前强大,作为高校图书馆的学术资源与服务使命之一,图书馆必须重视移动服务[7]战略。正如KlausCeynowa勾画的高校图书馆移动服务框架:OPAC和网站等基础服务的移动化,特色馆藏呈现的新场景,多种设备解决方案,获得在整个网络空间的显示度,拓展现实(真实世界的视觉表现),通过完全渗透性的互联网,实现日常生活信息的全集成,从而实现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图书馆。

(四)创新服务模式

当前所处的信息大时代,高校图书馆可为读者提供的信息资源是极为丰富的,除馆藏纸质文献外,尚有数据库、电子期刊、博硕论文库乃至网络上的免费资源,文献载体也已由单一的纸质扩展到光盘、电子出版物、共享数据库等,具备强大的资源支撑;资源建设方面借助地区文化优势创办别具一格的特色数据库;同时坚持“开放、合作、共享”,与兄弟高校、兄弟馆之间密切合作,建立高校图书馆联盟[8];依托技术联盟[9],搭建统一的共享检索平台,争取为读者提供借、阅、咨询、检索“一站式”跨库检索。

四、结束语

高校图书馆消亡说是悬在图书馆人头上的利剑,图书馆人敬畏现代技术,更应该对图书馆的未来充满信心,技术不可能取代学术,虚拟不可能取代形神,高校图书馆形神兼备,学术并重,名副其实,这一切都不可能被取代,其存在将源远流长。也许,书不再是将字写在纸上的书,但书终将是书,高校里图书馆终将是图书馆。图书馆是高校的附属机构,虽不直接产生效益,但一个“因变而变”的图书馆对所在高校的教学、科研来说举足轻重,图书馆的长足发展便是所在高校的生长状态。

参考文献:

[1]SHERA.J H.The foundations of education for librarian-ship.New York: Becker and Hayes,1972: 143.

[2]Academic Library Autopsy Report,2050[EB/OL].(2011-01

-04)[2011-01-06].http:// /article/Academic-

Library-Autopsy/125767/.

[3]冯佳,张丽,陆晓曦.《2050年高校图书馆尸检报告》解读.图书馆建设[J].2011(2):13-15

[4]张焕敏,陈良强.国外知名高校图书馆使命、愿景、价值观研究,图书馆建设,2010(9):106-108.

[5]何琳,刘迎清.财经类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建设调查分析[J].图书馆学研究,2012(8):94-98

[6]王萍,王强,周丽霞.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隐性知识显性化[J].情报科学,2010(8):1253-1257.

[7]茆意宏.面向用户需求的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2(1).

[8]张宏武.地方高校图书馆创新服务探析[J].图书馆学研究,2012(9):90-92.

[9]沈嵘.技术联盟: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新方向――以浙江省高校数字图书馆联盟建设为例[J].图书情报工作,2010(3):7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