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偷听城市的心跳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偷听城市的心跳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偷听,熟悉一座城市的脉搏

“声音,是一座城市最直观的一面,如果你初来这座城市,能够了解接纳这座城市的声音,那你就熟悉了这座城市的脉搏。”“偷听广州”的代表人物潇知远说。

2010年8月,25岁的潇知远从梅州老家到广州寻找机会。2008年7月,从北京一所大学毕业后,潇知远听从父母的安排进了梅州一家事业单位,刻板规律的生活,让他感觉生活抑郁。而周边似乎都是熟人,也让他失去了像在北京那样躲在人群中发呆的乐趣。他更喜欢大城市那种谁都不认识谁的感觉,偷听身边的人在说些什么。

到广州的第二个月,潇知远在报纸上偶然读到一篇豆腐块儿大的新闻:3年前一次无意间的偷听,使美国人弗里德曼突发奇想建立了一个“偷听纽约”的网站,专门记录纽约市各色人等的谈话瞬间。如今网站每月已有400万的访问量。

“为什么我不试着‘偷听广州’呢。”潇知远脑海中灵光一闪。

潇知远刚在广州落脚,对周围的一切充满了好奇。而有意无意地听别人说话,也刚好是他的一大爱好。上大学时,喜欢沉思的他,经常一个人在街上闲逛,然后把听到的话记录到自己的笔记本上。他还记录了大学寝室里其他人的话语。他偷偷地记录,打算十年或者二十年聚会再把这些笔记拿出来给他们看。

就这样,潇知远决定开始用这种新的方式,每天记录“偷听”到的广州,一笔一笔绘出一幅广州生活的市井风情画。

来广州不久,潇知远在一家广告公司工作。站台、公交、地铁、饭馆,几乎是他工作之外全部的活动场所。他每天都是从清晨7点半踏上289路公交车,乘坐到体育中心。

根据他的经验,这时候的公交车最安静,乘客大多歪着头打盹,若非必要,几乎没什么人讲话。而下班时间,车上往往热闹得像开了锅。

一天早上,车到东风路,上来两个肩扛帆布包、手提塑料桶的民工。售票员摆摆手,慢条斯理地说:“哟,这可装不下您的东西,等下趟吧。”客气地把二人“请”下了车。

潇知远心里嘀咕:“大清早的,车里并不太挤,而且这两个人的东西也不算太多,干吗不让上啊?但车是人家的,没办法。”他叹了口气。

他从口袋里掏出手机,把售票员的话快速编成短信,发到自己的微博上。在微博刚流行那会儿,他就开通了自己的微博。

广州的夏天雨多,一天他被一场大雨截在回家路上。因为下公交车后,还得走一段路回去。他一边躲雨,一边好奇地打量着周围的一切。很多民工成群结伴地跑过来,他们把一块大帆布顶在头上,一人扯着一个角,但身上还是湿漉漉的。肯定是雨大没有办法干活了,他们显出很兴奋的样子。

“哗”――一辆汽车碾过,车轮下的雨水扬起来,黄泥水溅到他们的衣服上。民工们没说话,开着高级轿车的人却摇下车窗,用广州话恶狠狠地骂道:“没长眼睛啊你们!”潇知远悲凉地看着这一切,把这一幕通过手机发到了微博上。

这样坚持发了一个月后,越来越多的人关注他的微博,他的微博粉丝突然暴涨到十多万。有人在他的微博上留言说:“这是我们非常熟悉的场景,这是这座城市最生动的记录。”对此,潇知远很有成就感:“说明这些东西在许多人那里引起了共鸣。”通过这种偷听,潇知远熟悉了这个城市的脉搏,也喜欢上了这座城市的清晨。

偷听我们身边的自己

但坚持三个月后,潇知远觉得自己一个人听意思不大,一个人在角落里偷听城市的声音,感觉很孤单。为了让更多人参与进来,2010年12月3日,潇知远正式开通了“偷听广州”小组。他先在豆瓣上发了个模板:

时间:冬天某日中午

地点:花城广场

偷听者:我

被偷听者:一对情侣

偷听内容:“你看你看亲爱的,那花开得多骚――”

回头一看,是个女孩子和她男朋友说的。

潇知远把这模板发上去后,得到了许多年轻人的回应。

一个叫“大头小鱼”的写道:

时间:今日上午

地点: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西门

偷听者:我

被偷听者:排队等候办理医疗保险的人

偷听内容:

男:“我刚才站在你前边了。”

女:“那谁让你走开了。”

男:“我是取表去了。”

女:“那你就不能发扬下风格,女士优先不知道啊。”

男:“现在谁还让女士优先啊,等我填完表我还要站你前边!”

女:“行,我优先你!!”

两位都是中年人,有调侃的味道,所以大家都站在旁边偷笑。

一个叫“会流泪的土豆”网友留言道:

时间:冬天早晨

地点:某网吧

偷听者:我

被偷听者:网吧老板、老板娘、网管

偷听内容:

老板娘:“你们都听好了,你们老睡觉我都看见了就是不说。你看某某,他这个月工资最多,就是因为我只看见过他睡一次觉。开完这次会你们都注意点,再有这种情况,就扣你们钱了。”

老板:“对。”

感觉他家一定是老板娘做主。且得奖金的还睡了一次,那些没有得到的岂不是:大哥,你们不会一直在睡吧。

随着偷听内容越来越多,引起了媒体的关注,一些专栏作家也把平时自己听到的内容写到专栏里去。网友“斯雯”说,自己就被偷听过一次。

我也被“偷听”过。那次,我和一个好朋友坐在一辆空旷的公交车上讨论她的一段感情,一开始我们说得很小声,可是说到激动处,嗓门不知不觉就提高了一个八度。我为了劝她放弃这段没有结果的感情,说了很多自以为很精辟的话。

过了几天,我在看一篇很喜欢的专栏文章时,突然尖叫起来,因为我发现那天我劝朋友的一些妙语,被自己喜欢的一个专栏作者用在了她的文章里。那个作者在文章的结尾处这样写遭:“那天,坐在545路公交车上,听到了一段精彩的对白,关于爱情的,觉得很好,拿来和大家共勉……”

为了这段话,我激动了很久,同事们也因此称我为“情感专家”,常常和我讨论一些爱情问题。

后来的很多天里,我在乘545上下班的路上,都会仔细地寻找,希望在人群中找出那个专栏作者,可是毫无线索。车厢里的聊天还在继续,可是我的妙语再也没有出现在她的专栏里。

一位香港的网友写道:

说到偷听,很惭愧地说这种事情我也做过,也就前天在香港地铁里面看到几个中年男人在很大声地说话,话语里面全是粗言滥语,一句话就夹杂着两个脏字,全地铁里面就他们声音大,我也有点恶搞的想法,就用手机偷偷地录下来,并且偷拍了他们的照片,想着发上微博,不过最后还是没有这样做,把他们的录音和照片都删掉了。微博的盛行,真的让全民皆记者。一举一动随时被曝光,自己也成为这样的人了,医生,偷听病有药可治么?

随着跟帖的人越来越多,潇知远知道,偷听打动了这座城市年轻人的神经。“‘偷听’是对这个时代最真实的记录和表达,一切来得那么活色生香,像一张用傻瓜相机随意留下的照片。”

偷听,一座城市无意的真实

“你晓得不,听说的士起步价又要涨了?”“昨天天河城起火原因查明了!”――这是最近“偷听广州”小组的留言。把在街头巷尾,公交地铁随处可以“偷听”到的市民话语贴到网络上,这是市井文化最丰富的一部分。而微博的流行给了年轻人随机记录的机会。

文化不应该是少数专业文化人士的专利,每个市民在现实生活中怎么穿、怎么吃,忙什么、说什么都是在创造市民文化。网友把“偷听”来的市民最新鲜、最原始的话语搬到网上,就是在记录广州的市民文化,说不定还能为传承广州方言做贡献呢!

潇知远说:“其实人们一直在寻找精神娱乐什么的,比如泡吧、比如聚餐,但根本还是一个交流沟通的过程。‘偷听’只是记载了一些平淡但喧闹的东西,它是一面镜子。它让懒于沟通的浮躁的都市人多少看清了一些自己的影子,看到了一些生活最本真的面貌。发现自己,认识社会,多一些宽容,多一些沟通,或许是我们需要做的。”

“你有压力。我有压力,你干嘛挑衅我啊?”巴士大叔的那句名言在香港和广州可谓人尽皆知,一句话带出的是今时今日香港人的心态、压力和生存环境,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些“市井”语言和对话就是最真实的社会记录,可以引起无数人的共鸣。或许这些偷听来的声音,是这个城市无意中的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