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思想政治课如何培养学生心理素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思想政治课如何培养学生心理素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重要任务。在实施培养过程中,既要注重层次性,各阶段有所侧重,又不能简单地把构成心理素质的诸因素截然分开,而应根据思想品德课教学内容和学生心理发展状况,有针对性地确定各阶段的培养目标,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

【关 键 词】 合群;自信;耐挫

心理素质在人的整个素质结构中居核心位置,对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起直接影响和制约作用。思想品德课是一门对学生进行系统道德素质培养的基础课,从教育内容到教育目标,无不肩负着品德教育和心理素质培养的双重任务。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注意挖掘课文中的心理素质培养因素,努力把握住思想品德教育要求与学生心理需求的结合点,并根据不同年龄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有计划、有步骤、分层次实施心理素质培养,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定势,为接受德育影响准备好充分的内部条件,从而提高德育实效,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

近些年通过媒体报道因家庭纠纷或学习压力而引发学生自杀的事时有发生。如果通过百度搜索“中学生自杀”,你会搜索到相关网页约170000篇,可谓触目惊心。面对如此多“中学生跳楼秀”大多归咎于当前教育制度,认为应试教育是罪魁祸首。然而,笔者并不以为然。笔者认为,导致这些悲剧一再发生的深层次原因在于这些中学生心理障碍的衍生。

中学生正是生理和心理发育的重要时期,他们往往难以调试来自家庭、学校、社会的各种心理冲击。如果缺乏正确的心理引导,往往容易“走火入魔”。尽管大家都知道,只有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才是真正的健康,但是对于心理健康的教育是否真正重视并落实到行动上呢?一直以来,家长、学校把分数作为衡量学生素质高低的唯一标准,往往忽视了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笔者认为加强对中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是预防悲剧重演的重要手段,这就需要家长、学生、学校、教育主管部门齐心合力。笔者通过近二十年的一线教育,发现许多心理有偏差或行为不羁的后进生90%以上必然有一个无奈的家庭背景,如单亲型家庭、溺爱型家庭、暴力型家庭等。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言传身教必将影响孩子的一生,但是有些家长往往忽视或者不懂得对孩子进行教育,特别是心理调适,有形或无形对孩子实施各种压力,而孩子又不懂得如何排解,能不产生隐患吗?目前,大多数学校依然以“分数教育”为首位,尽管一再强调素质教育,却往往忽视心理教育。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媒体信息良莠不齐、鱼龙混杂,孩子们的控制能力较差,模仿能力又较强,许多孩子受网络、游戏、电视中一些内容的不良文化影响,一旦没把握好就很有可能走上不归路。

由此可见,良好的自我意识是学生取得学业成功、心理素质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思想品德教学中,我们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同时,辅以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性格、兴趣、能力等,学会对自己进行较客观的评价,形成自我调节的心理机制,从而找到一条发展自我、实现自我价值的途径。

一、培养学生的合群心理

即使学生从小学会与他人交往。现在的学生绝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在家中备受长辈宠爱,加上家庭生活环境缺乏同龄伙伴,使大部分孩子从小娇生惯养,不合群,“以我为中心”的意识较强。由于不合群,容易养成孤僻的性格,长大就不易与他人交往合作,影响身心的健康发展。所以对学生进行合群心理培养,引导他们学习人际交往的规范,不仅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心理氛围,使学生在愉快的心境下自觉接受教育,而且有利于良好班集体的建设,进一步加快个体社会化的进程。

二、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

即引导学生克服自卑心理,树立自信心。自我意识是一个人对自己的看法、态度与评价,是人格的核心部分,并对人的行为起着调节作用。中学生对学校生活基本适应了,逐步脱离“权威阶段”,自我意识开始觉醒,但水平不高。也就是说,处在这一年龄段的学生一般都缺乏正确的自我意识,自信心不强,自我发展的需要一旦遭受挫折就会产生轻视自己的情绪,即产生自卑感。如有的“差生”由于不能正确认识自我,总是认为自己在老师和同学的眼里是个失败、无能的人,由此而直接影响他们的内控行为,成就动机得不到合理发展,成绩呈下降趋势。由此可见,良好的自我意识是学生取得学业成功、心理素质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而思想品德的教学,我们就可以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同时,辅以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性格、兴趣、能力等,学会对自己进行较客观的评价,形成自我调节的心理机制,从而找到一条发展自我、实现自我价值的途径。

如《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一课意在教育学生要虚心学习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要实现这一教学目的,首先要让学生明确,每个人都有长处,也有短处,要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认识自己的不足。在引导学生学文明理的同时,可让他们各自找出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正确公正地认识自己。接着,组织学生进行一场说“长”接力赛,让学生开火车说出同座同学的一两个自己所缺少的(或不及的)优点和长处,比一比谁说得准确。通过以上的交流,既让自以为是“优等生”的同学看到了自己的不足,明确了今后努力的方向,又让那些“差生”看到了自己身上的优点和长处,消除了自卑心理,树立起敢超先进的信心和决心。为学生自觉做到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奠定了良好的心理基础。

三、加强耐挫心理指导

学生进入高年级后,学业负担日渐加重,家长、老师对他们的要求也逐步提高。学生既要应付名目繁多的竞赛,又要迎接升学择校考试;既要服从老师的严重管理,又要接受家长的检查监督。处于这一时期的学生不可避免地面临着种种压力和挑战、迷茫与烦恼。由于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差,面对纷至沓来的困难和挫折,许多人无所适从,因而灰心丧气,精神萎靡,失去了进取的信心和勇气,如不及时加以疏导,就会给这些学生造成沉重的心理负担,变成有心理障碍的人。为此,《思品教学大纲》明确指出:教育学生“做事要有毅力,胜不骄,败不馁,不怕困难和挫折”。

如在教学《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要有毅力》《胜不骄》《败不馁》等课文时,可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生动的事例进行讨论分析,加深对挫折的认识,归纳遭受挫折后的种种表现,使学生正确认识自身存在的问题。还可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展示课文中的典型形象,挖掘其精神实质。

如学生通过学习《败不馁》一文,初步懂得失败是成功之母,败不馁才能进步的道理后。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交流:你遇到过考试失败、比赛失败吗?当时的心情怎样?你是怎样对待的?结果怎样?从这些事情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学生经过内心体验,加深了认识,提高了抗挫能力。教学中,要注意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角色,接受锻炼,磨砺意志,促进心理素质发展。结合思想品德教学不失时机地渗透挫折教育,进行耐挫心理指导,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和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使其从小就作好承受逆境厄运的心理准备,从而更好地适应波澜壮阔的改革大潮,成为生活、事业的强者。

四、家庭、学校、社会要真正重视孩子们的心理教育

家长无论怎么忙也必须抽时间多和孩子沟通谈心,多了解孩子,满足他们不是物质上的需求而是心理上的渴求。在适当施加压力同时,又要顾及孩子们的承受能力,以孩子们快乐生活为前提。学校要加大对心理教育的重视和落实。有关部门需要加强对各种文化市场的监管,对不良电影、电视剧、游戏要严格把关。特别是对黑网吧必须要严打不懈,重拳出击。据报道,调查发现80%多的不良少年是黑网吧练就的,可见黑网吧危害猛于虎。笔者从2008年开始也就这个问题专门进行了一个课题研究,现这一课题研究已经结题。

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重要任务。在实施培养过程中,既要注重层次性,各阶段有所侧重,又不能简单地把构成心理素质的诸因素截然分开,而应根据思想品德课教学内容和学生心理发展状况,有针对性地确定各阶段的培养目标,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 王树荫. 新编思想政治工作概论[M]. 北京:京华出版社,2003.

[2] 张云. 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3] 李国涛. 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析[J]. 教学与管理,2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