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愿维吾尔木卡姆永吐芬芳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愿维吾尔木卡姆永吐芬芳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2005年11月25日,“中国新疆维吾尔卡姆艺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为第三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作为多年来在新疆从事维吾尔木卡姆挖掘、整理、保护、研究事业的一名汉族学者,作为这次申遗过程中的一名工作组成员,我激动的心情难以言表!

当听到“申遗”成功的喜讯之时,我脑海中浮映出了吐尔地阿洪、肉孜・弹布尔、则克力・艾勒帕塔等一个个木卡姆大师,浮映出了万桐书、刘炽、邓威、邵光琛等一个个为维吾尔木卡姆事业做出过突出贡献的汉族音乐家,浮映出了我所结识的乌买尔阿洪、黑牙斯丁・巴拉提、艾山、牙合亚、阿不都吉力力、谢日甫・沙吾提、阿吾提乌斯达、阿克帕夏、艾赛提・木合塔尔等一个个维吾尔民间木卡姆艺人的形象,浮映出了周巍峙、吕骥、贺绿汀、李焕之、黄翔鹏等一个个关心、呵护、支持过维吾尔木卡姆的我国老一辈音乐家。他们之中的大部分已离我们而去,健在的少数几位也早已过了耄耋之年,真是岁月如梭,往事蹉跎啊!

脑海中的记忆将我带回到了20世纪80年代。经历了“”的浩劫之后,司马义・艾买提、铁木尔・达瓦买提等自治区领导沿着赛福鼎・艾则孜开辟的道路,高高举起抢救、保护、传承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大旗,在新疆又一次掀起了挖掘、整理、研究、学唱维吾尔木卡姆的热潮。“新疆歌剧团木卡姆演唱组”、“新疆艺术研究所木卡姆研究室”相继成立,20世纪50年代抢录下来的吐尔地阿洪等木卡姆大师的录音成为我们学唱维吾尔木卡姆惟一可据的珍贵资料。当时还健在的则克力・艾勒帕塔、乌买尔阿洪等都被请来参与“十二木卡姆”的整理工作。新疆各维吾尔聚居区农村也时可听到动人的木卡姆乐声。

当时的北京,也是一派春回大地的盎然景象。冲破了多年禁锢的音乐界为了“发掘、研究、整理、介绍我国传统音乐中具有学术价值、历史价值、艺术价值与现代审美价值的音乐文化遗产,严肃清理文化背景,寻根问蒂,追源溯流”,“为了建立灿烂于未来世界的中国音乐新体系探求前进道路”,由全国政协文化组、中国音乐家协会、中国音乐学院等单位于1983年举办了首届“华夏之声――古典诗词歌曲”音乐会,经过第二届“古谱寻声”音乐会、第三届“福建南音”音乐会之后,在时任“华夏之声”常设领导组成员何昌林先生的力荐之下,以当时新疆艺术研究所木卡姆研究室为主体所组成的“且比亚特木卡姆”专场音乐会演出团一行60人,于1986年11月底,浩浩荡荡晋京参加了“第四届华夏之声――且比亚特木卡姆”专场音乐会。

“木卡姆大曲震京华”!新疆代表团的演出在首都引起了极大的轰动。吕骥先生题词:“祖国瑰宝”;李焕之主席题词:“十二木卡姆源远流长,艺术珍品维族之光”;音乐学泰斗黄翔鹏先生题词:“声留民族地,脉传华夏魂”。曾任中央音乐学院教务长的方先生感慨地吟诵出了唐诗:“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闻。”

在第四届“华夏之声”活动期间所举行的座谈会上,姜椿芳、王东明、阴法鲁等著名学者,吕骥、蓝玉崧、黄翔鹏、冯文慈、曹正、刘峰、黎英海、樊祖荫、陈自明、冯光钰、薛良、田联韬、何昌林、李民雄、袁炳昌等音乐学家们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其气氛之热烈、情绪之激动、发言之踊跃,实为音乐座谈会所罕见。

维吾尔木卡姆为什么具有如此强大的艺术魅力?因为它既是维吾尔人及其先民们聪明智慧的结晶,又是上承“古代西域乐舞”、由中华各民族共同浇灌出的乐坛奇葩,更是得益于新特的地理位置――扼东西方陆上交通枢纽而融合、荟萃东西方乐舞文化精华的耀眼明珠。众所周知,木卡姆是广泛流传在中亚、南亚、西亚、北非的一种音乐现象。据目前了解,全世界共有19个国家或地区存在这种音乐现象。这些国家或地区位于北纬20°至40°、东经95°至西经15°这个范围之内,均以绿洲农耕为主要生产方式,居民以伊斯兰教为主要信仰。

各国家(地区)的木卡姆之间虽然也存在一些相同的因素,如:都是一种含声乐、器乐、舞乐这三种音乐体裁(或其中之二)的综合性套曲;篇幅都较为长大,且大多具有较为严谨、相对稳定的结构;在套曲内部,大都可以见到主要乐调和旋律型的贯穿;在大部分木卡姆的曲调中,可以见到四分之三音的踪迹,上下游移的“活音”对整个音乐风格起着重要作用;绝大多数木卡姆套曲都以节奏自由的散板乐曲开始,进入固定节拍之后,又都有有变化地贯穿每首乐曲始终的“节奏型”制约着旋律的进行和乐曲的性格;在一定的模式范围内,演唱(奏)的艺人常作程度不同的即兴发挥;都有较为悠远的历史;都以口传心授的方式世代相传;都典型地反映着本国家、本地区、本民族独特的音乐审美心情。但各国家、各地区、各民族的木卡姆又都是深深扎根于本国家、本地区、本民族传统文化的沃土之中的,它们在体裁、题材、篇幅、结构、乐律、乐调、音阶、旋律类型及其发展手法、节拍、节奏类型、演唱(奏)场合、功能、使用乐器等各方面都有着不少的差异。因此,我们决不能仅仅依据都被称作“木卡姆”,以及其中一些套曲的名称也相同就错误地认为各国家、各地区、各民族的“木卡姆”是一种相同的音乐,都源自波斯、阿拉伯。

木卡姆音乐现象20世纪初被介绍到西方,引起了音乐学界的重视。198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属的国际传统音乐学会正式成立了木卡姆学科组。之后,已经举行过五届国际木卡姆研讨会。在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公布的第二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中,“阿塞拜疆木卡姆”、“伊拉克木卡姆”和由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联合申报的“沙士木卡姆”榜上有名,“中国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是第四种被选入“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的“木卡姆音乐现象”。

在中国新疆,据说维吾尔、乌孜别克、塔吉克族民间都有木卡姆音乐流传,但至今为止,未能觅得新疆境内乌孜别克和塔吉克族的木卡姆样本。现在,在全疆各维吾尔聚居区流传的木卡姆,主要有“十二木卡姆”、“刀郎木卡姆”、“吐鲁番木卡姆”和“哈密木卡姆”四种。

“十二木卡姆”流传在南部新疆的喀什、和田、阿克苏地区,北部新疆的伊犁地区以及全疆各大、中城市。“十二木卡姆”结构严谨、篇幅长大,叙咏歌曲深沉优美,叙事歌曲起伏委婉,器乐曲典雅多变,歌舞曲热情奔放,是维吾尔木卡姆的代表和主干。“十二木卡姆”由十二套大型套曲组成,每套又都包括“琼乃额曼”(系列叙咏歌曲、器乐曲、歌舞曲)、“达斯坦”(系列叙事歌曲、器乐曲)、“麦西热甫”(系列歌舞曲)三部分,含歌、乐曲20至30首,长度2小时左右。12套共含歌、乐曲300余首,全部演唱约需20多小时。各地区流传的“十二木卡姆”版本有所不同。如伊犁地区流传的“十二木卡姆”,每一套只包括“木凯迪满”(散板序唱)和“达斯坦”、“麦西热甫”部分,而“琼乃额曼”中除“木凯迪满”之外的乐曲已失佚。

“刀郎木卡姆”和“吐鲁番木卡姆”、“哈密木卡姆”分别流传在塔里木盆地西北缘的叶尔羌河至塔里木河沿岸所谓的“刀郎地区”以及东部新疆的吐鲁番地区、哈密地区。它们被称作“地方木卡姆”,和“十二木卡姆”之间有过程度不同的相互影响。

维吾尔木卡姆很好地承继了我国汉唐大曲歌、舞、乐三位一体的原生态形式,显现出内容和形式的完美交融,具有“活化石”的意义。在维吾尔木卡姆的曲体结构中,既有“板式变化体”,又有“曲牌联缀体”,显现出它与中原音乐文化的密切联系,在世界木卡姆艺术中具有独一无二的价值。在维吾尔木卡姆的旋律之中,既可听到与中亚、南亚、西亚、北非音乐相近的含四分中立音的曲调,也可听到与中原、漠北音乐相近的五声、六声曲调及七声、八声、九声因素;在乐器使用、服饰穿戴等各个方面,也都可以看到东、西、南、北各方文化的影响,从而印证出不同人群乐舞文化之间相互传播、撞击、交融的历史。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维吾尔木卡姆既是融合东西方“丝绸之路音乐文化”的独特见证,也是多元一体中华文化中的瑰宝。

维吾尔木卡姆有着诸多的表演场合。大街小巷、茶馆饭铺、村镇集市、驴车上、驼队中、篝火边,都可以听到木卡姆的旋律。维吾尔木卡姆又具有多种功能,在大小规模不同的麦西热甫上,木卡姆中的歌舞曲为群众性自娱舞蹈伴奏;在庭宅院落,木卡姆中的叙咏歌曲、器乐曲供众人欣赏、聆听,陶冶着一代又一代维吾尔人的情操,叙事歌曲为大家讲述着悲欢离合的故事片断。她更与民间礼仪息息相关,木卡姆的乐声起处,都是吸引人们聚集的地方。年轻人在木卡姆的乐声中喜结良缘,走过苦难的人们也在木卡姆的乐声中长眠于沙土,木卡姆伴随着维吾尔人的降生、成长、死亡,与维吾尔人民生死相依。

由于长期的战乱和经济的萧条,维吾尔木卡姆尤其是具有代表意义的“十二木卡姆”至公元20世纪40年代濒临失传的边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政府及时采取措施抢录下了吐尔地阿洪等维吾尔木卡姆大师演唱的“十二木卡姆”,为我们留下了可供学唱、传承的唯一珍贵文本。1978年之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及其他社会组织,为收集、整理、研究、传承、弘扬维吾尔木卡姆做了大量工作,做出了不少成绩。但是,因为部分生产方式、生活习俗的改变,由于日益开放和现代化的倾向,过去的习惯文化传承机制受到冲击,现代传媒的进入又改变了一部分年轻人的审美情趣,对以木卡姆为代表的传统文化的历史文化价值知之甚少,缺乏感情,维吾尔木卡姆因之后继乏人。其中的歌舞曲、叙事歌曲在民间尚有程度不同的传承,而最具传统文化价值的“十二木卡姆”“琼乃额曼”中的叙咏歌曲正面临失传的危险。

“中国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申报“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取得圆满成功,是维吾尔人的骄傲,也是新疆各民族人民、全中国人民的骄傲。我们一定要以此为契机,切实做好对于维吾尔木卡姆的保护、传承工作。具体设想是:

一、抓好维吾尔木卡姆的“原生态传承”,对新疆各维吾尔聚居区的木卡姆传承情况进行切实的普查,命名一批健在的木卡姆老艺人,并给予他们实质性的扶持;在各地建立10至20个“维吾尔木卡姆保护、传承中心”,培养各种维吾尔木卡姆的接班人。

二、鼓励新疆各级专业文艺演出团体将维吾尔木卡姆搬上舞台,实施“专业传承”,以扩大其影响,唤醒全社会民众对维吾尔木卡姆的认知,引起各族群众对它的重视。

三、做好维吾尔木卡姆的“教育传承”,编写不同层次的教材,将维吾尔木卡姆引进全疆专业艺术教育和普通教育的课堂;在专业院校开设“维吾尔木卡姆传唱班”;招收以维吾尔木卡姆为主要研究方向的硕士、博士研究生;举办国内、国际木卡姆研讨会,培养和锻炼与维吾尔木卡姆保护、传承有关的高、精、尖人才。

四、做好维吾尔木卡姆的“文本传承”,对与维吾尔木卡姆有关的音、像、图、谱、器及文字资料进行全面的整理,同时进行数字化载体的转换。筹建“中国新疆维吾尔木卡姆网站”和“中国新疆维吾尔木卡姆博物馆”。

五、进一步扩大关于维吾尔木卡姆的对内、对外宣传,争取国内、外各界人士对维吾尔木卡姆保护、传承工作的全面支持。

今后的10年是关键的10年。我相信,随着联合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实施,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的出台,在各级政府的重视和领导下,在各民族艺术学家的努力下,在全社会的关注和支持下,维吾尔木卡姆一定能世世代代传承下去,在中华乐苑中永吐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