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妙笔“点金” 乡村变小镇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妙笔“点金” 乡村变小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从老县城乘车南行15分钟,穿过上庸隧道,眼前豁然一亮,一排排崭新整齐的徽派民居在绿树青山的掩映下显得格外赏心悦目。这就是湖北省竹山县潘口电站工程上马后新建的移民新镇――上庸镇。

1亿元贷款助3000多户移民喜迁新居

从六层的徽派小洋楼里走出一位中年汉子。“快到我家坐坐!”汉子热情相邀。他自我介绍:“我叫李保强,是上庸镇搬迁移民。”

打开话匣子的李保强很健谈。2007年10月,湖北堵河潘口电站项目工程开工后,移民搬迁涉及竹山县6个乡镇33个村2万余人,李保强原住竹山县上庸镇两河村一组,属潘口电站淹没区首批移民。国家按老房屋补偿搬迁费用,到新建移民区后,既要建新房,还要考虑今后的生活,补贴解决不了建房的根本问题。借钱无门,为此他还与驻村移民工作队闹起了矛盾。

后来还是竹山农商行的移民后扶资金担保贷款解开了他心中的疙瘩,5万元贷款扑灭了李保强的心头之火。2008年5月8日,李保强从竹山农商行上庸支行获得这笔贷款后,带头配合拆迁,还积极做周围邻居的搬迁工作。新房建起来了,生活逐渐步入小康。

如今,李保强一家住上了小洋楼,一楼还可以搞经营,有了属于自己的商业门面房。“安顿好家里,我就到上海打工去了,还当上了小包工头。去年我家年收入突破10万元,可以说是既安居又乐业了。”

湖北竹山农商行针对移民搬迁农民普遍存在的安居和就业创业问题,推出针对性的融资服务――移民后扶资金担保贷款,解决农民搬迁建房和安居后生产经营资金匮乏难题。截至目前,竹山农商行已累计投放移民安置专项贷款1.05亿元,帮助全县涉及潘口电站移民的上庸、深河、官渡、溢水、麻家渡、宝丰等乡镇3000多户移民顺利建起了新房,1500多户移民找到了新的致富项目。

10万元贷款启动一个生态旅游农庄

魏远斌是2009年潘口电站库区的首批移民,因建房花去了全部积蓄。老魏家中有九口人,经济拮据。搬迁后的年底,村里的100多亩茶园要外租承包出去,老魏有茶场管理经验,也是种茶能手,特别想竞标,但手里实在没钱――虽然有了自己的住房,但新房证件未办到位,不能抵押贷款;全家二十年内虽然可累计享受移民后扶资金补贴10万多元,然而这笔钱依据政策是按年补偿支付的,远水解不了近渴。眼看茶园不能承包,他急得团团转。

农商行听说后,主动上门宣传移民后扶资金担保贷款。老魏听说用移民后扶资金补贴作担保就能拿到贷款,真是喜出望外。2010年1月,农商行为他提供组合担保贷款10万元,使他顺利通过竞标拿到了茶场承包权。

老魏全家起早贪黑地干,建成了100亩茶园,还套种了60亩花生,仅此项当年就实现纯收入40多万元。

茶园依山傍水风景好,老魏谋划着,不久的将来要办一个“上山可采茶,下湖能钓鱼”的生态农庄,连山庄名他都想好了,就叫“南山农庄”。

农村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农民居民化――在竹山这个从前的国家级贫困县,时时能够感受到“三农”正在发生的美丽蝶变。

“竹山小城镇经济之树枝繁叶茂,离不开金融活水的浇灌。”竹山县委农村工作办公室工委书记明昌根对记者说。

“过去的十几年,竹山的10万农户、46万人口中,有12万主要劳动力常年外出打工,土地荒芜严重,土地产出效应降低,农村绝大部分收入依靠打工经济。一方水土不能养活一方人,折射出本地经济不足以支撑农民致富。长此以往,地方经济发展必将陷入停滞和萎缩。”

转变县域经济发展方式,首先必须转变农村经济发展方式。“竹山从2009年开始进行小城镇化试点,村庄房屋规划一体化,产业发展一体化,基础设施一体化,公共服务一体化。房屋规划上,你看到的,都是本地几百年传统的庸派徽式建筑群,成了小镇的规模。”明昌根对记者说。

村庄嬗变解密

农村劳动力结构的再调整和大洗牌,依托产业的支撑。明昌根向记者举了几个例子。

上庸镇,因水电站建设吸引了5000多户农户搬迁聚集,建设成了移民社区小镇,非常漂亮的徽式建筑群。从库区搬迁过来的农民过去是依靠种萝卜、白菜等谋生,十分贫困,如今小镇成了市民休闲度假的好去处。这里的乡村特色旅游产业发展起来了,家家户户经商,卖奇石、花卉、根雕等,水面供人观赏,水下面搞水产养殖,农民自身率先实现了转型发展。

罗家坡社区通过土地规范流转建起了千亩莲藕基地,接天莲叶、映日荷花的景致吸引了大批游人前来观赏;社区还成立了莲藕专业合作社,产、加、销一体化经营,旅游产业、莲藕产业风生水起,社区发展成了繁荣的小镇,农民们过上了富裕美好的新生活。

村庄变小镇,居住环境改善了,变美了,吸引了外出农民返乡归根。“农户搞餐饮、农家乐、农产品流通,农村劳动力可以充分地进行再分配;在山水之间、阳光之下劳动和生活,心情也好啊!在社区化的农民小镇居住,办事不用去城里,包括存取钱,有农商行的自助服务终端。”明昌根侃侃而谈。

竹山小城镇建设能取得显著成果,离不开竹山农商行的全力支持。

三年累计投放贷款16.6亿元,支持移民安置点的小城镇建设,支持吸纳和承载农村转移人口的城镇发展规划,助力小城镇做强产业支撑,竹山农商行可谓不遗余力。在城关投放住房按揭贷款1.2亿元,支持4000多户城乡居民顺利迁入新房;在乡镇紧跟规划投放集镇自建房贷款7085万元,支持845户农户自建新房,使散居农户连成片,竹房城镇带西部沿线6个集镇的庸派徽式建筑成为305省道一道靓丽的风景线。通过组合担保等方式,累计为60家城镇带企业投放贷款1.8亿元,为455名个体工商户发放贷款8315万元,有效活跃了乡镇经济。除了重点扶持特色产业的种养大户以及专业合作社,竹山农商行还在城镇带7个乡镇发行福卡8万张,安装自动柜员机17台,重点布设转账电话297部、POS机42个,努力营造“普惠金融进万家”的金融服务环境。

打造新型的小城镇,促进了竹山农民从依托打工经济向回归创业转型。目前,竹山已吸引500多位外出打工能人回到家乡创业,农民观念的转变带来了当地发展方式的转型,传统的粗放式农业经营正在向现代农业转型。

采访后记

“依托市场的力量,让市场这只手推动小城镇发展,推动产业的发展,就能实现‘四两拨千斤’。”

“小城镇建设需要依托五种力:政策的拉力、市场的推力、农民自身的动力、机制的活力和示范的张力。”

“小城镇建设比城市化省钱多了,因为农民是用自己的钱,建自己的家园。”

“小城镇建设是‘缩差共富’最好的模式,是未来拉动经济发展最重要、最有效的手段。小城镇建设能真正拉动内需。”

采访中,记者记录下了来自基层的诸多“点睛”之语。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竹山的实践可圈可点。

但是,采访中,记者也注意到,有的移民新村的确建得很漂亮,可就是太安静了,街巷空旷,鲜有行人。偶遇老人攀谈,得知年轻人都出外打工去了,只有春节才回来几天。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打造小镇,“空心村”“空心镇”“空心社区”问题亟需予以重视和解决。没有产业的支撑,漂亮的小镇会荒凉,今日的美丽终会变作他日的凋敝。由此看来,金融如何支持农村产业发展,仍然是一个大问题。

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是2014年政府工作的重要内容。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的重要依托。要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坚持走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传承文化的信心城镇化道路,遵循发展规律,积极稳妥推进,着力提升质量。

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推动户籍制度改革,实行不同规模城市差别化落户政策。稳步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使农业转移人口和城镇居民共建共享城市现代文明。加大对中西部地区新型城镇化的支持。优化东部地区城镇结构,进一步提升城镇化质量和水平。

加强城镇化管理创新和机制建设。要更大规模加快棚户区改造,决不能一边高楼林立,一边棚户连片。加强小城镇和村庄规划管理。探索建立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多元化城镇建设投融资登记制。

“竹房城镇带”

“竹房城镇带”是以305省道为主轴,东起房县县城,西至竹溪县鄂陕边界,全长173公里的带状分布城镇群。竹山城关及西部5个乡镇位于城镇带上。2011年,湖北省委、省政府全面启动竹房城镇带城乡一体化战略,带动了竹山的小城镇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