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摸索自己的纹路和脉络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摸索自己的纹路和脉络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金:我们认识也快10年了,那是1997年在广州,你当时参加了陈小奇组织的流行音乐交响音乐会,写的就是以陈小奇的《涛声依旧》为主题的音乐。记得别人大多只是作品的管弦乐改编,你却完全搞成了一个新作品。最近得知你收了捞仔、王刚这些在流行音乐界己经站在一线的乐手做学生。这让我很感兴趣,可以说你选择了很有个性的一条路,当然也包括捞仔他们的选择。我想了解你的想法,这恐怕对当下很多音乐人会有一定的启发。

宝玉:我从小学音乐,其实从那时起就一直进行创作。只不过上了大学才有了一定的理论。1992年大学毕业后也一直在创作,有不少的作品,但是到1995年开始对自己不满,社会约稿和团里的任务作品都不想写了。我觉得自己已经开始固于一个圈子,想要跳出去,但又突破不了,我知道必须要再学习,这是我对自己命运的一种摸索,我必须要知道自己的纹路脉络。我要先去达到一种极致,然后再回过来做“中庸”的东西,于是决定拜罗先生为师。

金:跟罗忠F先生学完现代音乐后,你怎么又去考郭文景的研究生?其实当时不论经济上还是事业上你己经比较稳定了,去考研究生是为了理论上的提升?还是你也看中那个文凭?

宝玉:2001年,跟罗先生学完,我仍旧没有进入写音乐会作品的状态。我知道我自己能写,这之前也写过两部作品,但那个时期我突然觉得我需要进入另外一个状态,中国无形中存在两个音乐界的阵营,一个是流行的,另一个是学术的。无论你在“江湖”里做的怎么好,但“庙堂”还是庙堂。

金:所以在跟罗先生学习后,你还是决定要去中央音乐学院进行科班化的学习?

宝玉:作为一个学习者、探索者,我看中郭文景老师,看中中央音乐学院的资源,包括它的学术氛围。那是一种全方位的渗透。

金:跟郭文景修毕硕士后,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宝玉:一种做学者的心态,会站得更高。优秀的老师会让你执著于学问,有时候一个作曲家音乐的改变,不仅是技术上丰富了,而是人的状态改变了。学做人,在德行上的修行,是音乐家必不可少的。

金:硕士学位拿下之后,你曾经跟我说过,是不是还要再读?你有点困惑。

宝玉:实话实说,这像一锅饭,你不觉得熟了,还是揭不开锅。如果我读硕士是为了沾音乐学院的名,那读博士就完全没有必要了。我的困惑还是在成熟状态上。一个学作曲的人,他所有的理论吸收都应该体现在作品上,不是去跟别人拼理论分析。所以,我还是决定继续学习,目的还是解决这个困惑。

金:你决定读博后,又收了捞仔他们作学生,你为什么要收他们作学生?

宝玉:我目前有5个学生,我称他们为“绿林军”。他们不同于“大内高手”,“锦衣卫”,他们没有系统地学习科班音乐。但是我在他们身上看到了我自己的影子。捞仔找我的时候,是在“五一”长假期间。我了解了他是真的强烈希望学习的人,这种强烈的愿望我有体验。因为毕竟我考了4年大学,考了两年研究生。为了留学,我学了两年托福。落榜、失意、求学,这种经历,我太清楚了。

金:你给了他们什么?他们能给你什么?

宝玉:我给他们的还是系统的音乐教育,从根上补起。而他们也能让我了解国外、国内的流行音乐状况。我给他们一个具体的要求是好好学学格什温。如何在现代条件下写出真正具有价值的流行音乐,或者说符合时代需要,具有中国风格,也具有国际水准的中国音乐。

金:可以看到,这些年来你有三次特殊的碰撞,一次是与罗先生,一次是与郭文景;还有现在收了流行音乐界的一批学生:这三个碰撞让你产生了不少关于音乐的思考。

宝玉:对,我现在认为,无论什么样的音乐既需要作曲家的努力探索,也需要理论家和批评家的支持与理解。实践到学习,学习到实践,如此反复,才是你要达到的一种境界。而且,我也希望这成为更多的人的共识,我自己的学习,捞仔他们能够再学习,我想这不仅是我们几个人的选择。

金:我想你本身解决了一个态度问题。也就是常说的与时俱进,实践、学习、重复往返,这种状态就会慢慢形成一种自觉。当前我们面临着非常难得的发展机遇,但并不是很多人都做好了心理准备和技术准备。许多人都看到了音乐发展上急功近利,躁动不安带来的恶果,感到了这种状况的可悲。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应当提倡彰显踏踏实实,尊重艺术、尊重人生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