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荷塘月色》中《西洲曲》译文对比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荷塘月色》中《西洲曲》译文对比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西洲曲》为南朝乐府民歌,语言清丽,全诗共三十二句,《荷塘月色》引用了其中的四句,以此表达作者内心的苦闷。本文对朱纯深先生和杨宪益、戴乃迭夫妇所作译文在选词用字,细节呈现和形象构建方面进行对比,并结合具体译句进行了赏析。原诗主旨明晰,但细节处仍需仔细推敲方能准确理解其意。诗歌翻译本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翻译时更需谨慎处理。

【关键词】《西洲曲》 译文对比 选词用字 细节呈现 形象构建

《西洲曲》是南朝乐府民歌中最长的抒情诗篇,精致流丽,历来被视为南朝乐府民歌的代表作。诗中描写了一位少女从初春到深秋,从现实到梦境,对情人的苦苦思念。《荷塘月色》中引用的“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四句,是全诗最为动人的四句,清新含蓄,符合《荷塘月色》全文的朦胧隐约之美。

朱自清先生通过对《西洲曲》的引用表达了现实无法逃避的苦闷。清华园的荷塘里荷花也已盛开,和《采莲赋》还有《西洲曲》里的景色相似,却没有游人来这儿划船采莲,嬉戏或相思。白色恐怖下的荷塘,再美也不会滋生爱情。文中引用的一赋一曲,一个表达爱情的喜悦,一个表达爱情的痛苦,然而这都与眼前的荷塘月色无关,作者本是为了逃避现实的烦闷才出门散心,却还是由荷塘想起现实的残酷。因此,翻译时需贴合诗意,表达人物的相思之苦,相思愈浓,爱情愈烈,与现实的对比愈发鲜明,作者的苦闷愈能体现。

朱纯深先生和杨宪益、戴乃迭夫妇均对文中引用的《西洲曲》诗句做出了翻译,为使下文表达方便,将两篇译作简称为朱译、杨译。译文如下:

朱译:

Ballad of Xizhou Island

Gathering the lotus, I am in the South Pond;

The lilies, in autumn, reach over my head;

Lowering my head I toy with the lotus seeds ;

Look, they are as fresh as the water underneath.

杨译:

West Islet

When they gather lotus at Nantang in autumn;

The lotus blooms are higher than their heads;

They stoop to pick lotus seeds;

Seeds as translucent as water

两个版本的翻译各有妙处。下面,本文将从选词用字、细节呈现和形象构建三个方面对译文进行对比赏析。

一、选词用字

《西洲曲》这一曲名,朱译为Ballad of Xizhou Island,杨译为West Islet。Ballad指歌谣,民谣。《西洲曲》本是民歌,后收入乐府诗集,并不是特意为唱歌而写的诗,因此这里译为ballad无误。Island指岛屿;islet指小岛。“洲”是水中高地,诗中西洲和江北为同一处,即女子的情人所在的地方,“洲”在江中,可想面积不大,因此将西洲译为West Islet更合适。

“采莲南塘秋”里的“莲”,朱译和杨译均为lotus,莲花。这首诗描写的是女子的梦境,只有梦境里才会一片纷乱,将从早到晚的相思和一年四季的相思混淆。因此,此处“采莲南塘秋”与上文“出门采红莲”并不在一个地点。在梦里,随着地点的变化,时间也由盛夏变成秋季。“采莲”“弄莲”“置莲”三个动作地点都在南塘,环境不变且动作连贯,我们可以推测出这三个动作才是互相承接的,因此“采莲”所采的应该是莲子而非莲花,应译为lotus seeds。

二、细节呈现

《西洲曲》景物描写细致入微。“莲花过人头”一句,虽只是描写环境,却没有单独写莲花高几尺,而是以女子的身高作比来形容莲花的高度,有人面莲花相映红之意。“莲花”一词,杨译为lotus blooms;朱纯深先生译为lilies。lily指百合或百合类植物,一般不用于指莲花。这里朱先生应该是考虑到睡莲为water lily,且西方文化里的百合花和此诗中的莲花文化意象相似,都寓意纯洁美好,所以用了lily而不是lotus,来暗指少女像百合花一样纯洁美丽。这一处的归化即保留了原诗的蕴意,又能帮助西方读者加深理解。“过人头”,朱译为reach over my head,杨译为higher than their heads。二者相比,higher than只是客观表示空间上的高,reach over 则更为形象生动,容易让读者联想到莲花慢慢生长的样子,更有生气。因此“莲花过人头”一句,朱译较好。

诗中“低头弄莲子”一句,杨、戴将其理解为采莲女弯腰去摘采莲子,译作They stoop to pick lotus seeds,属误译,莲花已过人头,莲子又怎会需要弯腰去摘采呢?“弄莲子”,朱译为toy with the lotus seeds。Toy with意为摆弄、拨弄,描绘出女子心系情人时无意拨弄莲子的姿态。

三、形象构建

诗中的女主人公是一个苦苦思念情人的少女形象。杨、戴却译为they,即一群人,将全诗主旨理解为青年男子和女子一起采莲游玩,这种理解应是承上文《采莲赋》中的妖童媛女荡舟采莲的描述而来,误以为两者所描述的场景相似。然而《西洲曲》和《采莲赋》虽都写采莲,其主旨和内容却并无相似之处。《采莲赋》是一群人的嬉戏和情愫,是甜蜜而喧闹的;《西洲曲》是一个人的相思和惆怅,是痛苦而安静的。此处杨译应为误译,与原诗中的人物形象相去甚远,更是有违作者引用此诗的目的。

朱译将最后“莲子清如水”一句译为Look, they are as fresh as the water underneath。我们在用look这个词时,一般是提醒别人看某一事物或场景,而诗中的女子是独自一人在思念情人,周围并无旁人,因此可以将这句译文理解为女子希望情人此刻陪伴在自己身边,自己就能和他分享生活的点滴,给他看自己手里把玩的莲子像池水一样青翠欲滴惹人喜爱。此译文完全切合原诗蕴意,并点明了原诗主旨,以免西方读者将这四句仅当作是对采莲这一风俗的描写。相比之下,杨译的Seeds as translucent as water略显平淡,不够出彩。因此,人物形象构建方面,朱译更佳,杨译与原诗不符,应为误译。

通过以上的赏析,我们可以看出,两个版本的翻译均有其精妙之处,但朱纯深先生更甚一筹。杨宪益、戴乃迭夫妇虽同为翻译大家,对语言的驾驭能力非一般人所能企及,在此诗的翻译上却未能完全再现其风韵。一方面是因为译者对原诗的理解有偏差,另一方面由于诗歌形式独特,表述凝练,音乐性和模糊性强,本身就具有一定的不可译性。中国有不少学者认为,诗歌玄妙精微,是经不起翻译的。但随着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诗歌翻译将是帮助世界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因此译者在翻译诗歌时,需仔细斟酌,准确表达原作主旨。

参考文献:

[1]卓振英,李贵仓.汉诗英译教程[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