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消此凉夏 第27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消此凉夏 第27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盛夏里,最想念北回归线上的冰凌和大雪花。在家捧着铃木牧之的《北越雪谱》看,去图书馆找雪景的图册看。路过商场里lego积木的摊位,忍不住要买那两三百一套的白色圣诞小镇lego——里面有水晶冰凌和放大镜一般的雪花雪珠。临了却只买抹茶雪糕回家去,开空调三两口吃完。抹茶同牛奶很配,茶绿牛奶白,让人想起雪天里苍翠的塔松。燕园西门一进门就有好几棵,错落摆着。我说的塔松其实是雪松,是我见过最有气势的树,其实雪松也适合做成lego,大枝叶搭着,恣肆唯我,比圣诞小镇里的圣诞冷杉好看。盛夏里爱吃那种通体冰晶似的冰棍儿。有一种白糖冰棍儿很便宜,就是水加白糖冻的,吃的是个甜丝丝的凉快劲儿。还爱吃大红果,酸不唧唧,甜梭梭,是碧绿午夏里的一点红。吃这种晶体冰棍儿前,喜欢用它先敲敲两颗下门牙,仿佛得咚咚响的才是根儿好冰棍儿似的。也恰恰因这响声,冰棍儿绝不等于雪糕。八十年代的小豆冰棍儿,五分钱一根,后来涨到一毛。大人们那一阵互相遇见了就奔走相告似的:哟,小豆冰棍儿涨一毛一根儿了。其实小豆冰棍是绿豆做的,我们那儿管红豆才叫小豆,但不知怎么来到冰棍儿上,就变作绿豆了。小豆冰棍的绿豆其实只集中在冰棍儿顶端,身子是绿豆水加奶冻的(突然醒悟也许这是我如今喜爱抹茶雪糕配色的记忆根源),冰晶里又有糯糯的口感(这口感老是叫我想起任天堂游戏里一个小企鹅敲冰砖的游戏),偶尔见些绿豆皮儿,想起来比现在香精色素调出来的假绿豆味清恬不知多少倍。当时说冰棍儿,还有哈尔滨的特产马迭尔冰棍,这个得另写专门的一篇了。

冰棍儿并不是雪糕。雪糕得是牛奶白的,质地沙沙的,一句话,雪糕得像雪,而冰棍儿要近冰。在香港,所有带棍儿的都被叫做雪条,其他被叫做雪糕。但北方不是这样,除了冰棍和雪糕,还有冰糕、冰点、冰砖……只是后者的质地都近雪,却无故叫做冰了。

香港对冰与雪的概念有些怪,我们叫冰箱的,他们叫雪柜。雪柜的最上格又被叫做冰格,于是当我们说把这冰棍儿冻上,他们说把这雪条在冰格里雪住。中环的雪厂街,英文名Ice House,因一间储藏冰块的大仓库得名,那时运来香港的冰块都是美国河流寒冬里结下的天然冰,外表敷了糠皮和锯末,储存在这里。而冰库却被本地人叫做雪厂。茶餐厅里饮品不要冰块,如今倒是说“走冰”,但老辈人之间还是会说“走雪”。

茶餐厅的前身“冰室”,六七十年代风光于市井,售卖冷饮热饮、雪糕、面包等,“还记得童年时,每逢假日都会全家人到楼下间冰室,饮杯红豆冰,食个菠萝油,其实味道无甚特别,但此情此景至今仍历历在目。”(《东方日报》,周仲明)正是这种香港冰室发明了红豆冰,广东和台湾后来学了去,却不同于台湾盛行的刨冰。红豆冰起初是人手刨冰,自然比后来制冰机作出的效果不同,绵绵不尽,炎夏里贪冰念雪的快意,本来也该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