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康熙青花“足迹的变化”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康熙青花“足迹的变化”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1662年,历史选择了后世广为海内外赞誉的康熙皇帝。康熙功绩卓著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一切仿古制行之",全盘接收了包括宫殿在内的明代旧制,接受和恢复中原传统文化之迅速彻底,大迥以往。游牧民族统治者玄烨从母亲身上继承的汉文化基因,也或多或少地表现在那个时代的瓷器纹饰和器形上,康熙时期毫无避讳地仿制前朝明代的款识,除大量仿制"嘉靖"款外,就连嘉靖时期常用"馒心底"碗(图1),也一直被沿用至康熙中期(图2),同时,康熙青花瓷器的器足也在承袭中产生了一系列的微妙变化。

康熙中期后不见宽圈足

苏州博物馆藏康熙青花水龙纹棒槌瓶

苏州博物馆藏康熙青花四季花贲纹图砚

宽圈足较之唐代"玉璧底"略窄,景德镇瓷唯独在天启前后的内忧外患时期常用,目的大概是为了坚固耐用而不惜原料成本。清初由于征伐南明,康熙早期又逢"三藩之乱",宽圈足始终未曾中断(图3)。不同的是,顺治至康熙早期在宽圈足中间位置挖出一道有弧度的深槽(图4),槽壁垂直。其后由此而引申出了在宽圈足中间位置挖出一道有弧度的浅槽(图5)。底足平面依然向内下右斜切。这种形式大约在1680年前后演变为我们常说的"双圈足",它只是把之前的挖槽宽圈足的内圈足滚圆而已。

双圈足既可使其有加强的作用,又可以节约原料,可谓一箭双雕之举。实际上康熙时期众多瓶罐类的"两层台"足,也是由双圈足进化而来的(图6),它们只是把一般圈足的外侧旋切掉,然后把高于台面的边缘滚圆。康熙中期后,随着社会趋于安定,无论是宽圈足还是双圈足均随之消失,瓶罐类的两层台足则一直延续到乾隆,清晚期也多有仿制。

苏州博物馆藏康熙青花冰梅纹大碗

清代少见卧足碗

苏州博物馆藏康熙青花山水人物纹笔筒

康熙青花山水人物纹笔筒(局部)

卧足碗,受伊斯兰文化而产生,源于明代的永乐官窑,流行于明中期,明晚期也时有所见,明万历粉青釉卧足碗的口沿较厚,碗外壁近足处露胎。清顺治至康熙时候的卧足碗比较少见(图7),其不同之处在于它与双圈足的处理手法相似,在不施釉的足外侧也挖了一个弧形槽,体现出共同的时代风格。从康熙中期直至现代,卧足均难以寻其踪迹,它标志着中国的穆斯林文化与汉文化的深入交流。

苏州博物馆藏康熙青花釉里红摇铃尊

苏州博物馆藏康熙青花镂空开光人物故事纹碗

高足实心足是明末清初瓷特产

高足碗多为佛教供器,高足极盛于元代,有"马上杯"之称。明晚期之前的高足杯一般为中空式,即使底部封口,中间也非实心。明中期偶见有高足实心空杯,但它们主要流行于明末清初,与宽圈足流行的原因相同,在稳定的器足上却反应出与之相反的社会状态。难得的是,天启前后的高足实心足杯上居然还出现了斗彩,虽然器足较短,容量却很多,颇有海纳百川之势。它与顺治至康熙时期的青花山水高足实心杯相类似,是明末清初的特产(图8),只不过其后者为宽圈足,底不施釉,显得粗糙。

图1明嘉靖晚期青花牡丹纹馒心底碗图2清康熙中期青花婴戏纹馒心底碗

图3清康熙早期青花鱼龙变化纹宽圈足盘图4清顺治康熙青花牡丹纹双圈足盘

图5清康熙早期青花山水纹双圈足盒

图6清康熙早期青花仿永乐年制款宽圈足碗图7清顺治康熙卧足碗

图8清顺治康熙青花山水纹高足实心杯图9清康熙晚期高足实心足杯

图1

图2

图3

图4

图5

图6

图7

图8

图9

康熙早期紫金釉高足实心足杯,器足加高,开始恢复高足杯的应有面目,却依然为实心足。同时期或稍晚时的高足实心足杯(图9),在蓝釉地上留出了开光并加绘五彩,开始追求秀美与实用功能的统一。然而,无论是空心杯,还是实心杯,由于饮食文化的转型,在其后的时间里,均极少运用。

在北京东西城消费地遗迹的原尘垃圾层中,出土的康熙期间瓷片约占自元代建都以来700多年出土瓷片总量的

20-30%,这佐证了康熙时期北京人口急剧增长的盛况,而从明末清初瓷器器足所显现的"足迹"上,除给我们提供了一些可资断代的启发,似乎也可以看到康熙皇帝稳重求变的智慧,聆听到所谓"盛世"的沉重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