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福建报业“最后一战”?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犬牙交错的竞争格局
在福建,省会福州的报业市场并不是全部,福州、厦门、泉州三地的国民生产总值占福建全省的三分之二强,福州的人口数、GDP总量也并不是三地中占据绝对优势的。所以,考察福建报业市场,必须综合三个城市的情况。而且,从报业竞争角度来看,这三个城市更不能孤立地看待分析。
福州主要是三大报系在竞争。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旗下有十报刊。主要参与市场竞争的是《福建日报》《海峡都市报》,《福建日报》面向全省发行,《海峡都市报》在积极拓展全省除厦门外的发行布点,还开办有《海峡都市报・闽南版》,主攻泉州市场。《海峡都市报》在报业采编经营运作理念方面走在了福建省的前列,规模也较大。
还有福州日报社旗下的《福州日报》《福州晚报》,这两张报纸主要面向福州市。据福州日报社社长鲍闽介绍,《福州晚报》原来错失了一些发展机遇,2008年是最困难的时候,之后开始采取了一些举措:借鉴集团化的运作模式;采编、广告、发行、印务四轮齐驱,整体推进;探索全媒体运作模式;加大经营性资本的公司化市场化改造;推行体制机制的改革;施行报社内部的整合、融合、磨合;经过这一系列的努力,现在福州旧报业的发展势头已经很好。中国国际贸易促会福建省分会旗下的《东南快报》创刊于2000年8月,十几年的发展,几经周折,从市场零售摊点来看,《东南快报》影响稍弱。
福建省的区域经济非常独特,两个最大的城市福州与厦门的经济基本上互不相通,福州辐射周边地区,厦门辐射闽南地区。这体现在报业竞争上,则是两个截然不同的市场。在厦门,有本地的《厦门日报》《厦门晚报》《厦门商报》,它们都同属于厦门日报社;据厦门日报社社长李,泉佃介绍,由于厦门市地域狭窄,党报空间有限,因此,《厦门日报》走的是都市型党报的路子,在厦门影响力很大,在全国也是规模较大、影响较大、位居前列的党报;甚至同城的《海峡导报》社长马振霖也高度评价:“《厦门日报》在探索党报与都市报的结合方面是非常好的一个创新”。但同时,《厦门晚报》仍然是下午出版,由于种种原因,还不能担负起直面外来报纸竞争的重任。这里所指的外来报纸是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的《海峡导报》,它创刊于1999年,主打厦门市场。据马振霖介绍,《海峡导报》早在厦门站稳了脚跟,近年发展势头不错。力图全省的《海峡都市报》由于有同个集团的《海峡导报》,则有意避开厦门。另外,泉州的《东南早报》也主打“闽南概念”,厦门也是《东南早报》的竞争目标,正在积极拓展厦门的市场份额,但是从厦门市场上看,效果不是很明显。
泉州报业市场的竞争则更激烈,在泉州有本土的《泉州晚报》《东南早报》;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的《海峡都市报・闽南版》参与竞争,当年报刊改革划归福建日报报业集团的《石狮日报》也在泉州有一定影响。
报纸从降价到提价
6年前,福建报纸思考的闻题是怎样降价才能尽可能多地增加报纸的发行,拉大与竞争对手的差距,或赶超竞争对手;但6年后,福建大部分报纸考虑的则是大家怎样坐在一起谈谈报纸怎么提价,怎样的提价方式才能使读者流失的情况降低到最低限度。
因为,现在的报业竞争,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报纸与报纸间的竞争,更大压力来自其他新兴媒体。而且,报纸间的恶性竞争手段已经无法奏效。6年前的福建报业,与全国大部分城市的一些报纸一样,走过一段恶性竞争的“路线”,发行赠品、广告折扣、互相诋毁,大部分能用到的手段都用过。但是,慢慢地,这些手段已经收不到多少效果,6年前的竞争排位,6年后依旧。
“现在的竞争格局已经很难打破,谁都不敢轻举妄动,在纸价高企,收入不见增加的背景下,任何刻意打破现存格局的举动都包含巨大风险。一不小心就可能付出沉重代价。”福建日报报业集团副总编辑、海峡都市报社社长谢晶思说。
福建报业不愿再“战”
福建报人现在还会时有回忆当时竞争的火爆场景。但最让他们记住的是福建报业的,“最后一战”,时间是2005年。福州一张都市报推出了一个非常“拉风”的发行举措,读者订阅一年报纸只要48元,合每天只有一角多钱,基本相当于白送;但是每天读者看完后的废报纸由报社收回卖废。此举一出,对发行市场的冲击相当大。《海峡都市报》社长谢晶思回忆,当时的考虑是:对于竞争对手的这种发行方式,必须采取相应的应对;否则,现存竞争格局会被打破,而一旦现存的格局被打破,再翻盘就比较困难了,在全国很多城市都有这种后来者居上,先行者一直赶超不上的情况。因此,在社内有不同意见的情况下,也采取了对策,也是同样的收回废报纸卖废,订阅价格只有45元。实施了3个月后,各方都承受不了,发行折扣才偃旗息鼓。
2006年9月29日,福建报业积极响应中国报协《加强行业自律,自觉维护报刊发行秩序》的倡议,开始规范报刊发行秩序,经过福州、厦门、泉州三市的晚报、都市类报分别协商,就加强行业自律、规范发行秩序、反对和抵制不正当竞争达成一致意见,不降价、不搞发行折扣、不互相攻讦,等等。这虽然是个行业自律的君子协议,但出人意料的是,福建各报一直到现在,都基本遵守着这个约定,至少降价的事情就没听说发生过。
此后,基本上看不到以前的那种针尖对麦芒的场面了。《海峡导报》社长马振霖说,现在,大家已经不再把抹黑对方当作竞争手段,不再互相攻击,而理性之后,就重新回到了原点,怎样把报纸做得更好,内容才真正是“王道”。只不过在有些城市,由于不同的竞争环境与对手,报人的对立情绪程度各不相同,在采访中,我们明显地感受到这一点。但更多的是平和的心态,把自己的事情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