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以“生”为本,还原语文本色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以“生”为本,还原语文本色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课堂是教学活动的主阵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可是语文课堂教学现在出现了一些非语文文化的倾向,语文课堂的“本色”变得模糊不清。教师要以生为本,从夯实基础、反复吟诵、品味语言、推崇素课、迁移练笔等方面还原语文本色

[关键词]阅读教学;小学语文;语文本色;以生为本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4)35-0040-02

[作者简介]马小红(1977―),女,江苏南通人,本科,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掘港小学教师,中学二级,江苏省南通市爱生优秀教师。

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为当今的语文课堂注入了全新的活力,教师的教学理念新了,教学方法不再老套了,教学形势不再单一了,但与此同时,语文课堂教学出现了一些非语文文化的倾向,语文课堂的“本色”变得模糊不清。在当今形势下的语文课堂中,要做到“以生为本,还原语文本色”,真正让学生学到语文知识,提高语文素养。

一、夯实基础,还原语文本色

阅读教学是学生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的过程。因此,在阅读教学时,教师不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干预过多,要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比如怎样精读,怎样粗读,怎样略读,等等。对于课文的基础知识教师也不可忽视,教师要引领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夯实基础,还原语文本色。

苏教版语文《麋鹿》一课生字新词比较多,在教学时,为了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夯实学生阅读基础,笔者着重指导了“姜”“哺”“涉”“沛”几个字的特点和书写要领,并让学生随堂练习;在词语教学时不光让学生结合实际理解“年逾古稀”“跋山涉水”“生活艰辛”“无家可归”等词语的意思,而且把这些词语渗透到整个语文教学之中,让学生根据成语的意思去寻找对应的词语,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理解词语的意义,并用这些词语造句。这样教学,不仅使学生理解了词语本身的意思,而且也培养了学生对词语的运用能力。

教师在教学时不能孤立词语的学习,要结合语境把词语渗透到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语文教学并不是不需要理解,而是要淡化理解,加强运用,这就是语文教学的本色。

二、反复诵读,追求语文本色

教育实践经验证明,在语文教学中,离开了反复诵读,学生很难把语文学好。因为文学作品的语言美大都表现在音节的轻重缓急、音调的抑扬顿挫、音律的旋转飞扬上,而这些语言特点也只有在反复诵读中才能生动地体现出来,进而使学生达到“耳醉其音,心醉其情”“文若己出”的学习境界。

如在教学苏教版语文《安塞腰鼓》一课时,如果教师只是让学生扫清文字障碍,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知道课文的主要内容,这样就算学完了课文,那么学生就很难理解文本所要表达的内涵和意境。在这一课中有这样的描写“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在教学时,教师就要引领学生反复诵读这些精彩的地方,让学生在诵读中感受腰鼓忽快忽慢的节奏,体会文本所要表达的意境。在这样的诵读中,学生眼前仿佛浮现出了一个个安塞小伙子尽情歌唱、舞蹈、敲击腰鼓的欢快场面;也只有在这样的诵读中,学生才能不仅读懂文字表面的意思,还能深刻领会文本所要表达的意境和内涵。

“书声琅琅,议论纷纷”自古以来就是我国语文教学的理想境界,引领学生反复诵读不仅可以使整个课堂呈现出“书声琅琅”的教学场面,而且在反复诵读中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增强其对文本的语言感悟能力,把语文本色落到实处。

三、品味语言,弘扬语文本色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阅读教学应该立足于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引导学生品味语言、积累语言、培养语感,使学生达到“自能读书”的教学目的。因此,对于文本中的关键字词、精彩语句,教师要引领学生反复揣摩品味,从而使学生真正走进语言、亲近语言、弘扬语文本色。

在教学苏教版语文《神奇的克隆》一文时,笔者注重关键字词的教学,用制作教学卡片的方式,和学生一起积累了“无性繁殖”“繁衍”“克隆”“濒危”“嫁接”等词语,并接合课文内容,帮助学生理解这些词语的语义。这样既帮助学生理解了课文的内容,又培养了学生积累词语、培训语感的好习惯。又如在教学《秋天》一课时,在理解课文的第二小节“秋风在田野里打滚,秋风在小路上奔跑;秋风抓一把桂子的香气,把夏天的脚印儿轻轻涂掉……”这一段的深刻含义时,笔者没有拘泥于句子表面的讲解,而是抓住“拟人”这一修辞手法,巧妙引导学生,让其发挥想象:为什么秋风在“田野里打滚”?为什么秋天在“小路上奔跑”?为什么秋天抓一把“桂子的香气”?学生深入思考这些问题,反复品味这些关键的字词和精彩语句,从而深入理解课文的主旨和作者流畅的富有音韵的诗名。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引领学生反复品味文中的关键词句,不仅可以使学生明白作者字里行间所要表达的情感,还可以加深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感悟体验,让学生学习文章的表达方式和意境。

四、推崇素课,彰显语文本色

多媒体曾一度是课堂教学的宠儿,很多教师离开多媒体就不会教学了。现在又重新推崇“素课”,不仅是推崇简约的课堂教学手段,更是提倡在“素课”精神的指引下,立足文本,本色解读,彰显出语文本色。

如在教学《秋天》一课时,许多教师会用多媒体课件来播放一段秋天的视频或动画,这样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接下来教师可和学生讨论秋天秋高气爽、天高云淡、硕果累累的特点,然而,这个环节有点单薄。实际上,学生的思维还停留在视频中,这个时候概括出来的可能是视频或动画中的秋天形象,不是课文要表达的情感,语文的本色被忽略了,远离了《秋天》这首小诗的内涵。而要真正体现语文的本色,就要从语言文字入手,立足文章、本色解读。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作者的描绘中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作者饱含深情地设计了情文并茂、文采斐然的诗句,这种情感不是视频和动画等多媒体可以表达的。这篇课文的特色主要是作者带着浓郁的童趣描绘了秋天的鲜明的形象,教师在教学时,要提醒学生抓住文本,引导学生将形和意结合起来,通过对文字和语句的深入感悟,展开想象的翅膀,感悟秋天的魅力。因此,在语文本色教学上,教师要立足文本,实施本色教学,善用多媒体。

五、迁移练笔,回归语文本色

叶圣陶说“语言文字的学习,就理解方面说,是得到一种知识;就运用方面说,是形成一种能力”。因此,在语文课堂上,教师不光要鼓励学生多读,深入品味语言,还要从读写结合方面指导学生迁移练笔,从而有效实现学生从获得知识向学会运用转变,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如在教学小学四年级苏教版《桂花雨》一课时,笔者先让学生通读课文,在学生对文章充分品读和感悟的基础之上,再让学生理解作者在“摇桂花”这件“大事”上的心情,让学生设身处地地想:假如自己遇到了这件事,会怎么样描写这件事和当时的心情呢?最后让学生写出来并上讲台陈述自己的观点。这样不仅能很好地表现思乡的情绪,同时也是文章情感体会和升华的过程。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不能满足于表面看起来热热闹闹的教学形式,而要真正深入文本、钻研教材,一切从学生实际出发,选择最为恰当的方式教学,才能真正体现以“生”为本,还原语文本色。

参考文献:

[1] 邓红清.简约教学,回归语文本色[J].教育科研论坛,2010(5).

[2] 洪美惠.回归语文本色,还“语文味”于课堂[J].小学教学参考,2010(1).

[3] 段小琴.扎实:本色语文的要义――名师教学片段赏析[J].小学教学研究,2009(6).

[4] 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