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依”靠自己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依”靠自己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说到“依”字,曹操《短歌行》中的“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可谓深入人心。是啊,绕树转悠了三国,还是拿不定主意:哪条枝才是可以依靠的呢?

这种心境,人之常情,心有戚戚然。

我们初入职场,放眼望去,常常找不到一个知己,说话做事,战战兢兢。那面孔、那环境、那氛围、那流程、那约定俗成的一切的一切,都仿佛一堵墙,高大阴森,堵在前面。这种状态之下,不由自主地都想找个靠山,大树底下好乘凉,或者多交朋友,遇到“寒流”时,能够“抱团取暖”。

但是,“何枝可依”?

我们都会发出与曹操同样的慨叹。

暂且放下这一发问,让我们回到久远的过去,看看“依”字的最初形态,能不能给我们一点启迪。

甲骨文的“依”字,外部是一件大大的衣服,两边开口处是袖口,而衣服内是一个面向左面的“人”。意思十分明了:人,依靠衣服来取暖。先民造“依”字的自觉意识和独立精神,值得三思。自己身上的“衣”,还要“人”自己来打理,尤

其过冬的棉服,更要提前准备。引申开来,做人立事,最终“可依”的是自己。

“依”字草创,体现的是自给自足,独立自主,并没有今天的“依靠”、“依傍”之意。可见,我们后来人的体质里,真的缺少了一点先民自强的骨气和血性。

我们当认真审视“依”字,不再“绕树三匝,何枝可依”,靠自己,丰衣足食,拼下一个新天地。良“木”不可“束”也

木,可长成参天大树,成为栋梁之才,也可能萎缩不举,与泥为伍。检讨一下这种成长历程中的冰雪两重天,打铁还得自身硬――找一些客观上的借口,那是自欺欺人,我们自己,该是清醒的时候了。

你,此刻,没有睡着吧?

如果我们是职场新人,常常会不由自主地蹑手蹑脚,做起事来也就缩手缩脚,说话也唯唯诺诺,不敢越雷池一步。这,无可厚非。但是,时间久了,还不敢把长绿的叶子伸展开来,接受雨打风吹,这种“自闭”就难以见到生命之蓬勃的彩虹。

自己被束缚住了,别人如何解放得了。

“束”字的甲骨文造型形象逼真:三根木头被类似绳子的东西,死死捆绑住了。观之,感到窒息。

“束”字到了金文和小篆时期,那个圈套“阴魂”不散,依然困扰着“木”,尽管位置由演变到了勒紧“木”的颈部。看了,更是呼吸困难。

“束”字到了楷书时期了,良“木”遭到围困的状态,依然没有改变。

通观“束”字的演变,其“捆绑”之意,未变。那么,就一个“束”字本身来说,无关痛痒,但作为一个人才之良“木”,如果被自身的绳索捆绑住了,无法施展旺盛的生命力,其状不可谓不惨痛。

我们说“木”被捆绑为“束”,不得自由解放,其形态之窘迫,反衬我们的成长,并用来照照镜子,还是有所裨益的。

我们不妨再看一

“木”与“才”在一起,成“材”;

“木”与“寸”在一起成“村”;

“木”与“对”在一起成“树”;

“木”与“木”在一起成“林”……

这都说明,“木”在成长过程中,不能受拘束,否则,难有出头之日。

例如――

木在门里,就成“闲”;

木被“口”封住,就成“困”:

木被扁“口”套住,就“束”手无策,无力挺拔。

所以,不要总给自己套上无形的枷锁。

戴着镣铐,是不能翩翩起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