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夏季热”26例护理体会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夏季热”26例护理体会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目的 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加强家庭健康调护。提高了对小儿患者的疗效及生存、生活质量。方法 根据病情辨证分证论治,加强饮食、发热护理,做好家属的心理护理。结果 通过对小儿“夏季热”26例护理,全部病例症状缓解并治愈出院无复发。使我们认识到,只须治疗方案正确,用药、护理得当。是患儿得以早日康复的重要措施。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夏季热护理体会

【中图分类号】 R24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0)01-00-02

小儿“夏季热”,医学上称为“暑热症”,是炎夏酷暑季节,婴幼儿常见[1]的发热性疾病,多见于半岁至三岁的小儿,临床以长期发热、口渴多饮、多尿、汗闭或少汗为主要症状。主要是由于小儿身体发育不完善,体温调节功能较差,不能很好地维持正常的产热和散热的动态平衡,难以适应酷暑环境所致。小儿“夏季热”缺乏特效药物,因此防治的重点在于加强护理。我科2006年6月-2008年9月通过对26例婴幼儿不明原因发热病例进行了初步分析。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良好,现将治疗体会及护理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6例患儿均因持续发热不退收住院,男15例,女11例,年龄6个月-3岁半。发热呈迁延性,持续1-3个月左右,热型不定或不规则,体温多在38度至39.5度之间,气候愈热,体温愈高,用解热药,体温也无法下降。临床表现以长期发热、口渴多饮、多尿、汗闭或少汗。到了秋凉之后,上述症状便可不药而愈。除发热外,病程期一般情况尚好,无明显病容,或偶有消化不良类似感冒的症状,咽部稍呈充血,但多不严重。

(2)病因

一般认为在盛夏暑湿季节,小儿可能有某种因素影响体温调节中枢失调,散热较差;亦有人认为可能与某种病毒感染有关。中医认为,本病发病的原因主要与小儿的体质因素有关。如小儿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脾胃失调,发育营养较差,或病后体虚,气阴不足,入夏以后,不能耐受炎热气候的薰蒸,易患本病。

(3)实验室检查

除部分患儿白细胞分类可有淋巴细胞偏高外一般均正常。尿液不含蛋白质。诊断与鉴别诊断:根据发病区域,季节、年龄和症状的特点多能诊断,但必须作细致全面的体格检查以及实验室血,尿等常规检查,以排除各种感染后方可确诊。宜与其他长期发热疾病。如伤寒、副伤寒、结核、泌尿系感染、败血症,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等相鉴别。

(4)治疗

1)中医治疗原则:以清泄暑热,生津益气为主。若病久及肾,真阴亏损,真阳不足则宜温肾清心,佐以潜阳固涩。

分证论治:①暑伤肺胃:证候表现,盛夏时节渐起发热、体温常在38℃-40℃之间,持续不退,无固定热型,但显著地随气候而变,天气愈热,体温愈高,天气转凉,则体温亦降。伴口渴、多尿,尿色清,少汗或无汗,病容不显,或偶有消化不良或类似感冒等症状,乏力神倦,舌红、苔薄黄,指纹呈紫色,脉数。治法主方:清暑益气生津。王氏清暑益气汤加减。方药运用:竹叶、连翘、知母、石膏、荷梗、鲜西瓜翠衣、石斛、麦冬、西洋参(或北沙参)等。若苔腻、恶心呕吐或大便稀溏者,可选用藿香正气散加减;若舌苔红少苔或无苔或苔花剥,可加用青蒿、鳖甲、生地等;若兼有感冒症状,亦可用麻杏石甘汤加味。②上热下寒:证候表现,发热持续不退,烦燥不安,面色苍白,消瘦无力,食欲渐减,小便清长,下肢清冷,大便稀溏,舌质红或淡,舌苔薄,指纹紫红,脉沉无数无力等;呈慢性病容。治法主方:清上湿下,寒温并用。清上温下汤加减。方药运用:连翘、莲子心、玄参、花粉、桑螵蛸、益智红、白莲须、附子等。亦可用人参白虎汤加味。若热较重,可加黄连、密水石;口渴者加乌梅、白芍、甘草;下肢清冷较重者,加肉桂,补骨脂;大便稀溏者,可加炮姜、苍术、葛根等[1]。

2)西医治疗:(对症治疗)排除了其他感染性疾病时。高热时可先用物理降温,如酒精拭浴,冷水擦澡,温水浴,泠水布敷等。如过度高热可短期用退热药。有烦燥不安及惊跳时可适当用镇静剂及其他对症治疗。忌长期滥用抗菌素以免引起菌群失调等副作用。

2 治疗结果

采用中西结合治疗,加强护理,全部病例症状缓解并治愈出院无复发。

3 护理体会

3.1 家属的心理护理

现代家庭面对的是独生子女,孩子有一点不适都会引起家属不安。家属常不了解疾病方面的知识和处理方法,因此在精神上和思想上产生苦恼和不安、甚至恐慌是必然的。作为护士,要正确把握家属的不安心理进行正确调适。患儿住院期间首先告知家属婴幼医学知识及生理特点的认识,宣教家庭调护的重要性,同时积极评价家属实施的护理,经常给予积极的鼓励,进行精神援助。

3.2 家庭健康调护

夏天气压低、湿度大,如果通风不好,小儿的身体散热功能可能发生障碍,发生头痛、眩晕、疲乏、高热、呼吸脉搏快。防治小儿夏季的常见疾病及并发症,注意家庭调护。应多饮水,注意饮食,补充营养。首先要注意居室通风,凉爽,保持空气清新。有空调设备者更佳。适时给小儿添减衣着,宜给小儿穿柔软、宽大的衣服。由于病儿多饮,故多尿,因此要勤换尿布,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如发生尿布疹,大多是由霉菌感染引起,局部可涂克霉唑软膏或龙胆紫药水,并使局部干燥。注意加强锻炼,增强体质,傍晚多户外活动,吸收新鲜空气,适应外界环境。多病体弱的幼儿注意护理,不宜盛夏时节断乳。宝宝喝母乳,能得到充足的营养不说,还能给宝宝提供很多抵抗疾病的能力。如需断乳,应注意喂养,加强营养。毋滥用抗生素“夏季热”并非细菌侵入人体所致,故不要动辄便上抗生素,否则不仅无益,反可能招来不良反应,损害孩子的健康。

3.3 饮食护理

夏天因气温升高患儿持续发热不退、口渴、多饮多尿、汗闭或少汗。饮食宜清淡,多给孩子吃高蛋白、高维生素而又易于消化的流质、半流质食物。吃些具有解毒、消暑、止渴和利尿作用的食物:①如绿豆汤、西瓜汁、银花露代茶;②蚕茧、红枣、乌梅煎汤代茶;③梨汁、生藕、生荸荠水渍取汁代茶。④鲜荷叶、丝瓜叶、西瓜翠衣、竹叶心、六一散(包),水煎澄清饮用等[2]。果汁、蔬菜汁亦可。

3.4 发热护理

小儿正常体温是腑下表36度之间,如果试口腔或表,则体温可诊次高0.5度,即腑下表体温最低,口表次之,表最高。小儿体温在正常情况下,也可以有波动。如果喂奶、饭后、活动、哭闹、衣补过厚,室内温过高等都可以使小儿的体温有暂时性的增高,达到37.5度左右。体温持续不退者可洗温水浴,水温在34-35℃左右(参考资料3),浴时多擦洗皮肤,使皮肤保持清洁,帮助汗腺分泌,以降低体温。浴时要避免受凉。每天2―3次,每次持续20―30分钟。促使皮肤血管扩张,易于散热。对发热较高的患儿,可用酒精擦浴身,促使体温散发。补充水分给病儿适当多饮水,以凉开水为佳。

3.5 注意病情变化护理

春夏季节,婴幼儿长期发热,排除了其他感染性疾病时,该病又不属于免疫性疾病,故、也不可以随意使用激素,退热剂也不应使用。应注意考虑本病,要早诊断、早治疗,防止滥用抗菌素,以免产生不良影响,拖延病情。小儿患“夏季热”后,若体温持续超过40度,并伴有惊跳、嗜睡、惊厥、昏迷等严重精神系统症状时,应及时到医院诊治,以确保小儿健康。

4 讨论

根据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夏季热的一些病例,充分证明,疗效可靠。据《灵枢邪容》说:人与天地相应也。又《灵枢逆顺肥瘦》说:婴儿者,其肉脆,血少,气弱。则为后世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的生理特点奠定了基础,对婴幼儿的治疗指明了方向。小儿因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稚阴稚阳,机体和功能都较脆弱,对疾病的抵抗力较差,加上寒温不能自调,乳食不知时节,不能自理,一旦调护失宜,则对外易为淫邪气所侵,内易为饮食所伤,因此对外感时邪的防御力极差。正如明代医家张介宾在《景岳全书小儿则》一文中所说:小儿病,古人谓之哑科。以其言语不能通,病情不易测。故曰:“宁治十男子,莫治一妇人;宁治十妇人,莫治一小儿。此甚言小儿之难也。然以余较之,则三者之中,又为小儿最易。且甚脏气清灵,随拔随应。但能确得其本而撮取之,则一药可愈。”此论确属至理名言。就小儿夏季热一病而言,若医者乍见患儿如此高烧不退,烦燥不安,甚觉茫然,然而,只要按中医结合进行诊断检查,不难确诊此病,只须治疗方案正确,用药得当,如鼓应桴。

参考文献

[1] 汪受传,主编:《中医儿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067-1068.

[2] 王伯岳,江育仁,主编:《中医儿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984.390.

作者单位:湖北省黄石理工学院附属医院435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