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我院2005~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及其原因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我院2005~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及其原因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目的 对我院发生的输血不良反应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的手段和措施。方法 查阅病历和输血反应回报单对输血反应进行统计分析,记录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 在4047例受血者中,发生非溶血性输血反应16例,发生率为0.40%。其中,发热反应11例,占68.8%,发生率为0.27%;变态反应5例,占31.2%,发生率为0.12%。结论 建立规范化的用血制度并严格执行,同时应用输血新方法、新技术,能有效降低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

关键词: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

中图分类号:R4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49(2013)04-0-01

输血作为一种重要的医疗救治手段,对某些疾病的治疗、手术的顺利进行、挽救危重患者的生命等有着重要的功能。应用合理的输血可救治患者,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也使输血医疗越来越安全。但由于血液成分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在输血的同时也可能引起不良反应,甚至传播极其危险的传染病。为了解我院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现对2005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临床输血病历4047例进行回顾性调查,以探讨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为2005年1月~2012年12月于我院输血的全部输血申请单,共4047例,其中输注全血127例,悬浮红细胞2355例,新鲜冰冻血浆1395例,机采血小板170例;受血者年龄3~71岁;其中,男性2653例,女性1 394例;大量输血者(≥2000ml)152例。患者来源于外科、急诊科、妇产科、内科等,以手术输血多见。

1.2 研究方法

调查所收集输血申请单的输注全血及成分血的记录、检验科发血记录、患者住院病历输血不良反应记录、输血种类及输血量等,并进行数据统计。

1.3 输血不良反应的判断标准

由我院检验科负责,临床各科护士观察记录输血中或输血后发生的各种反应。非溶血性输血反应标准为确定输血前无发热,输血中或输血后2h内体温升高1℃以上(≥38℃)者为发热反应;输血中或输血后即刻出现皮肤瘙痒、潮红、荨麻疹、呼吸困难、胸闷者为变态反应。

2 结果

在4047例受血者中,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全部是非溶血性输血反应,共16例,非溶血性输血反应发生率为0.40%。其中,发热反应11例,占68.8%,发生率为0.27%;变态反应5例,占31.2%,发生率为0.12%。

3 讨论

输血不良反应是指在输血过程中或之后,受血者发生了与输血相关的新的异常表现或疾病。轻者感到身体不适,重者可引起脏器损害甚至死亡。通常根据输血不良反应是否出现溶血,将其分为溶血性和非溶血性两大类,包括溶血性输血反应、发热反应、过敏性反应、血小板输注无效和输血后紫癜、移植物抗宿主病、非心原性肺水肿、输注被细菌污染的血液的反应以及快速大量输血的反应等。

总之,为避免和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应充分认识输血治疗的风险性,采取多种措施,建立规范化的用血制度并严格执行,加强医务人员输血质量,责任及安全意识,提倡成份输血,自体输血以及临床科学合理用血,采用新的配血技术,去除白细胞及血液辐照技术等,将有助于提高输血的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