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抗震救灾期间的防雷安全问题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本文以雅安地震为例,介绍了灾害发生后的整个救灾过程,重点强调了灾区建设以及人员的防雷安全问题。为了保证灾区人民的生命及财产安全,提出了一些科学的防护措施。
关键词:抗震救灾;防雷安全;问题研究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识码: A
2013年4月20日的雅安地震,是继四川汶川地震之后的又一次大型地震。这次地震可以说比汶川地震的灾难情况还要复杂,它的地质灾害分布的范围较广,而且震后的灾区天气反复变化,多次出现了暴雨、雷电等气象灾害,这给灾后的营救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困难。本文着重分析了抗震救灾期间的防雷安全问题,并结合灾后援救的特殊性,提出了一些科学性的防雷安全措施。
一、雷电的概念及分类
(一)、雷电的概念。雷电是伴有闪电和雷鸣的一种放电现象。雷电一般产生于对流发展旺盛的积雨云中,因此常伴有强烈的阵风和暴雨,有时还伴有冰雹和龙卷风。积雨云顶部一般较高,可达20公里,云的上部常有冰晶。冰晶的凇附,水滴的破碎以及空气对流等过程,使云中产生电荷。云中电荷的分布较复杂,但总体而言,云的上部以正电荷为主,下部以负电荷为主。因此,云的上、下部之间形成一个电位差。当电位差达到一定程度后,就会产生放电,这就是我们常见的闪电现象。
雷电的特点是:电压高、电流大、频率高、时间短。
(二)、雷电的分类。
1、直击雷。雷云对地面或地面上凸出物的直接放电,称为直击雷。由于雷云中同时存在着多个电荷积聚中心,当第一个电荷集聚中心放电后,其电位迅速下降。第二个电荷集聚中心向第一个电荷集聚中心位置移动,并沿着上一次的放电通道开始先驱放电。紧接着再来第三次、第四次放电。我们平时看到电光闪闪、雷声隆隆就是这个原因。
当直击雷直接击于电气设备及线路时,雷电流通过设备或线路泄入大地,在设备或线路上产生过电压,称为直击雷过电压。
2、雷电感应。雷电感应击是地面物体附近发生雷击时,由于静电感应和电磁感应而引起的雷击现象。例如,雷击于线路附近地面时,架空线路上就会因静电感应而产生很同的过电压,称为静电感应过电压。在雷云放电过程中,迅速变化的雷电流在其周围空间产生强大的电磁场,由于电磁感应,在附近导体上产生很高的过电压,称为电磁感应过电压。
3、球雷。球雷是一种发红色或白色亮光的球体,直径多在20cm左右,最大直径可达数米,以每秒数米的速度,在空气中飘行或沿地面滚动。这种雷存在时间为3-5秒左右。时间虽短,但能通过门、窗、烟囱进入室内。这种雷有时会无声消失,有时碰到人或牲畜或其它物体会剧烈爆炸,造成雷击伤害。
4、雷电波入侵。当雷击空线路和或金属管道上。产生的冲击电压沿线路或管道向两个方向迅速传播的雷电侵入波,称为雷电波入侵。雷电波入侵的电压幅值愈高,对人身或设备造成的危害就愈大。
二、抗震救灾期间雷电防护措施
(一)过渡安置点的地点选择
在灾区的重建过程中,必须要坚持以人为本。在救灾的过程中充分的认识到防雷工作的重要性,严格的按照国家规定的有关防灾的法律规定合理的设计防雷工作,让灾区人们在重建家园的过程中有一个安稳的过渡居所。因此在选取地震过渡安置点的时候,要严格的按照《地震灾区过渡安置房建设技术导则》的规定执行相关任务,与此同时,一定要远离高大的建筑物,避免遭受雷击。按照国家的规定标准过渡安置房属于三类的防雷建筑物,建筑的过程中要采取防直击雷的措施和防雷电波侵入的措施。
(二)做好活动板房的防雷工作
在灾区安置的活动板房结构一般都是简易钢结构,其构造简易,而屋面的材料是双层的彩钢板,做好连接及接地。在一些相关的防雷设计理念中有明确的规范,在利用金属的屋面作为接闪器时,如果金属板之间的搭接长度不小于100毫米,并且金属板的下面没有容易燃烧的物品就达到了所规定的要求。从安全的角度讲,活动板房的所有金属物体都要做到接地的措施处理,接地的电阻应该按照最小值来确定,与此同时应该将所有活动板房的接地装置连通,形成一个接地网的装置,从而更好的保护灾区人民安全用电以及防雷措施的有效实施。
(三)应急活动板房的接闪杆、接闪网的设置
在灾区应急板房的建立过程中,为了防止直击雷带来的危害,会在安置活动板房时在安置的地点架设接闪网或是接闪杆。而在雷电的防护过程中往往会存在以下几种问题,由于接闪杆、接闪网的保护范围有限,而所建立的板房不可能全部都设在保护的范围内,可能会造成雷击危害。所以,在环境受到限制时,接闪杆的设置距离无法达到所规定的要求时,应该将接闪杆、接闪网的引线与金属物体相互连接起来,可以让它们形成等电位,防止发生雷击事故,避免造成不必要的人员伤亡。在雷雨来临时,在帐篷中的人员要远离帐篷的金属杆至少两米,也不要触摸金属杆,为了防止金属杆导电让人们发生意外。如果当雷电来临时,恰巧在室外活动,应该双手抱住膝盖蹲在地板房内的干燥地面上,但是一定不可以躺下,减少与地面的接触面积,防止“跨步电压”危害的发生。
二、加强雷电知识的普及提高灾区群众的意识
(一)加强防雷工作的安全检查
地震灾害地区的雷电现象十分的频繁,因此,气象部门应该严格按照指挥部门的要求,采取相应措施减少雷电带来的危害。首先,应该在救灾指挥部人员的统一指挥下,将任务分配到人。其次,及时的做好预报防雷的监测工作,充分的利用雷电监测系统,结合预报情况,对数据进行全面的分析,准确的预测雷电的临近时间,提前做好相应的雷电防护工作。最后,通过雷电应急预案的制定要求各场所在雷电来临之前做好应急的准备工作,最大限度减少雷电灾害给灾区人民带来的损失。
(二)大力做好宣传工作增强人们的防雷意识
一般情况下,灾区的受灾面积较广,所影响的范围也相对较大。这就要求各级政府能够集结社会的力量,广泛宣传防雷知识,可以通过电视、广播、网络的等形式普及人们的安全意识。在灾区发放一些《防雷手册》,增强灾区人民的防雷意识,普及防雷知识,让广大人民群众提高防雷的安全意识,做好雷电的防范工作,指挥部门可以加强防雷的宣传,对于过渡安置房的检查工作更是不容忽视,不但要检查金属线是否完全接地,还要严格的禁止类似金属丝的物品接到屋内。在过渡安置房的周围更应该减少生活物品的过度堆积,将易燃易爆物远离安置点,防止雷电带来的灾难。对于安置房内的人群而言,在雷电来临时,要尽量的远离门窗和一些金属物品,不要在打雷的时候使用电话,特别是有线电话尽量避免使用。对于仍在家中居住的灾区群众而言,在雷电来临时要将门窗关好,不要使用太阳能,将家中的电源拔掉,避免雷电带来危害。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地质灾害发生之后,雷电等自然灾害也会相应的出现。因而,在地震灾害发生时,雷电的防护工作也就成了灾区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在防护的过程中应该有科学的防护方法,不仅要保证灾区人们的安全也要促进灾区工作的正常进行。与此同时,要遵循过渡板房以及帐篷的安置的特点,依照灾区防雷的有关规定合理的设计安全防雷的方案。也要加强灾区人民的防雷意识,通过防雷安全知识的宣传及教育,全面的提高灾区人们的安全意识,把雷电灾害的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参考文献
[1] 陈家强,抗震救灾期间的防雷安全问题 [J] 消防科学与技术, 2011, 27 (7),
[2]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GB50057)94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J] .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 2011
[3] 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四川省气象局,地震过渡安置房防雷技术规范 [J]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