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我有一段与李侠相似的经历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我有一段与李侠相似的经历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地下工作者用的都是化名,但我文中有些人物用了真名,目的是不忘苦难的过去。再说,中国的大地上已经过惊天动地的变化。昔日我所居住的上海闸北区贫民窟已经不见,代之而起是高楼大厦,一切已物是人非,但每当我看了《永不消逝的电波》,总会被主人公李侠(已故著名电影艺术家孙道临饰),的英勇行为感动不已,因为我有一段与李侠相似的经历

解放前,在那腥风血雨十里洋场的上海,敌特横行,老百姓总是小心翼翼过日子,我那时年幼尚不懂事,尤其是父亲暴病身亡(他是教师)离世时仅36岁,母亲养不活我兄妹二人,便悄悄离家出走了,临行前留下一张纸条给胞妹,要求好好照顾两个孩子……话说得很辛酸,她这样做实是无奈之举。我兄妹成了孤儿。

我家原本住在凤阳路,也算是个繁华区,自从家庭变故后,姨看我兄妹二人可怜,就收留了我俩,于是搬到闸北棚户区,大家住在一起。姨家生活很是艰难,靠给人洗衣缝补、做鞋、织毛衣维持生活,哥哥早已失学去了一家饭店当学徒,无工钱白吃饭,没钱孝敬姨。直到解放后他只身去了深圳,凭着聪明才智创办了一个科技公司,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有了发展,生活稳定。他是男孩子,肩膀上担子重,要养家糊口,他的决定我与姨深表理解(这是后话),对姨的大恩大德永铭心间,逢年过节都寄钱去,嘘寒问暖,表现了一个游子远走他乡的心意。

姨为了养活我兄妹二人,一生并未结婚,她牺牲了青春和幸福,让我们感动,在艰苦环境中成长,我逐渐懂事,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能帮衬做些家务。姨在我心目中是个伟大的女性,对她的话言听计从,在贫民窟中居住的居民,大家生活都不富裕,能吃饱穿暖已很不错了。都很团结,一家有难大家帮,我生活在这里,养成了艰苦朴素的习惯。特别是我到了上学的年龄,姨打发我早早入学,上的是同仁堂小学,由于是慈善机关办的,免收学费,我的同学均来自天南海北,所以我学会了他们的语言,至于在学习上总是班级第一名,姨看了我的成绩单,会心地笑了。

我兄妹二人从不让姨生气,从不提奢求。姨很疼爱我们,常说:“没爹没妈的孩子,叫人心疼。”只要吃到好的,她自己不吃,却省给我们吃!谎说:“已吃过”。残缺的家庭就这样对付着生活。

一天,闸北棚户区来了个“大胡子”,自称姓鲁,山东人,人高马大,能说一口流利的上海话,自称是来租房的,这里租金便宜,闹中取静,离单位也不远,他没有家眷,年轻尚未谈恋爱。大家管他叫“老鲁”,也许长得老相,他对此称呼不置可否。

到我们棚户区租房的人较多,都是劳动人民,收入不多,都拖儿带女有家小,像他独身一人真不多见。

我家正好有间空房待租,他看后很满意,接着把良民证往我们手中一递,交了定金,就算妥了。不过,他说自己是在报社工作,除了每月租金三斗米钱绝不拖欠外,由于要写稿需清静,任何人万勿打扰他。

次日他就搬来了,一辆三轮车就是他的全部家当,其中书籍占去一半,证明了他的身份,是个文化人。

他常常把自己关在室内,也说不清在干啥。大概真如他说的“在写稿”。我奇怪他总是神神秘秘,再说报社大多有公寓,为何不住?他说:“爱打呼噜,影响别人。”不过,他待人挺热情,尤其喜欢小孩,总抚摸着我的头讲这讲那,天南海北胡侃一通。有次姨病了,发高烧39.7度,他向菜场借了部板车送病人去医院,由于送得及时,姨才转危为安。我家中的体力活都是他一力应承。显然他已成了我家不可或缺的人物。姨总说:“鲁叔叔是个大好人,应向他学!”姨总想请他吃顿饭,表示由衷感谢。可他总是找借口推却,大家客客气气,就这样相安无事!

有一天他因企求的口吻对我说:“小妹妹,我托你一件事,有封信需要你送去共和新路238号(谐音梁山伯)是个铁匠铺王女士手中,记住王女士戴眼镜,只要把信交到她手中就算完成任务。”

“共和新路就在闸北区,离我家不远,每天我上学均经过。我点头应承下来”。

鲁叔叔听了我陈述,就把“信”交给了我。

我完成了送信任务,并要了回执。上面只有三个字:“信已收”。原来这封信什么也没写,白纸一张,是鲁叔叔试探我是否赤诚。

我并不傻,知道鲁叔叔在搞惊天地、泣鬼神的工作,我坚信他既是大好人,那么所做的一切定是正确的。从此,我取得了他的信任,当起了他的“通讯员”。他呢,也常常向我灌输一些革命的道理。有一天,他把一封信交给我,郑重地说:“千万小心,现在‘白狗子’多,需加倍小心。你年纪小,尚不致于引起他们的注意”。

我把这封信藏得严严实实,终于安全地送到目的地。

果真共和新路上的伪军多了起来,他们好像嗅到了什么,肆无忌惮地在贫民窟乱窜,但都无功而返。

一天,鲁叔叔走出房间,我会心地对他眨了眨眼,他首次邀我进了他的房间。开门见山地说:“小妹妹,大概你已看出了什么,我同情你的遭遇,欲发展你成为我们的同志,如果你同意,可以点点头,但不过你须记住,我们的事业是件大事业,革命很快要在全国胜利。倘有不测,不能出卖组织和同志,任何消息不能走漏,你能做到吗?”

我听了立即点了点头。从这天开始,他教我收发报技术。我心甘情愿地当起了他的助手!

“解放后,我上了工农速成中学,考入东北工学院,毕业后,被分派到黑龙江省富拉尔基第一重型机器厂设计二科任科长,这时我已成为鲁夫人,也算志同道合吧,成就了一段佳话。这时我才知道他的真名叫卢士清,所设电台,是苏北革命根据地。”

1974年为了支援三线建设,我与她不约而同调入二汽(东风公司)工作。谈起这段经历,真是感慨万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