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小语课堂“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小语课堂“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09-0110-01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在《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新课程改革就是要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发展素质教育,学会学习。因此,《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自主、合作、探究是学习方式的三个维度。那么,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应该如何去实现这三个维度的和谐统一,从而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呢?

1 了解教材,引导学生从内心处触摸语文

新课程下的新课标教材,有着自己的话语表达方式,指导着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学生容易接受的是能与自己亲切交谈的语言,例如“我想……”、“我要……”、“我一定……”。所以教师应从学生的角度进行设计,给学生更多的关注,更多的学习指引。教材每个单元前都有“导语”,课与课之间有“连接语”,精读课文中有“泡泡语”,有导入学习活动的,有指导学习活动的,有提出学习目标的,有提示学习方式的,能引导学生自己阅读。教材努力把对学习的指导隐含在文字背后,不是指手划脚地说教,而是和风细雨地点拨。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解,把学习的重点导向对语言形式的揣摩,学生学习语文就不会只停留在理解内容的层面上,而是从内心深处去触摸语文。

2 建构过程,协助学生在理解中学会表达

整体感悟――理解内容――体会情感――欣赏语言――领悟表达,这个学习过程的主要方式就是自主合作探究。学生通过自读课文和相互交流这一基础,进而攀升至欣赏语言、对文章内容及表现形式进行评价、获得审美体验,同时在感悟语言、积累语言的基础上领悟表达。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会不断地产生问题,解决问题,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达到语文学习的目的--学会表达。语文课前自读的优点是培养阅读兴趣,养成读书习惯。在自读前,学生需要利用课外时间自选篇章,从而促进并调动了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时间久了,学生不但会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而且也会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虽说《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学生要“学会制定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但由于相当一部分学生缺乏课外阅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又缺少有效的监督机制,使课外阅读目标没有真正落到实处。如果坚持每节语文课每人朗读一篇或一段文章,再加上课前准备的浏览阅读,应该说不但扩大了学生的阅读面和阅读量,而且还提供了朗读的机会,提高了朗读能力。

3 营造情境,激发学生在对话中自主学习

平等、和谐、开放式的教学情境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打开学生思维的闸门,更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萌发。要让学生放松身心,把注意力集中在具体的学习目标上,通过有目的的学习,慢慢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学生营造具体的学习情境,可让学生通过“对话”的方式来实现。

3.1 学生与文本对话。学生阅读课文,通过想象文中描写的情境来丰富生活经验,通过关注文中人物的心灵来净化自己的心灵,达到与人物心灵的沟通。

3.2 学生与文本作者对话。学生阅读文章,边读边理解,就是与作者对话,通过文字和作者的写作意图达成一致,读明白作者的想法。

3.3 学生与学习伙伴对话。学生通过阅读进入学习情境,激发自己的想象,通过与学习伙伴的对话,碰撞出思维的火花,点燃学习语文的热情。

3.4 学生与自己的心灵对话。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给学生一个具体的环境,给学生一个心灵的启示,让学生去问问自己: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别人有的感觉我有没有呢?别人看到的景象我能不能看到呢?

为学生营造出适宜的学习环境,就会使学生达到与人和自然万物的对话,就会启迪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进行学习,进而掌握语文学习的规律。

4 互补优势,培养学生在互动中合作交流

课堂上,面对同一个教学内容,不同的人由于思维方式不同,往往会有不同的见解和认识上的差异。这种差异的存在正好为学生提供了学习活动中优势互补的机会,使之对知识的合作探究活动能够切实进行。教师应给学生讨论、分析的机会,使学生在知识方面互相补充,在学习方法上相互借鉴。同时要求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尊重,畅所欲言,既要表达自己的观点,也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学会与同学合作,正确评价他人与自己,使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个性化得到张扬,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

5 参与实践,激励学生在感悟中探索创新

在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 教师通过创设宽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自由参与,探索,创新,激活思维,培养其探究意识。布鲁纳说:“学习不是把学生当成图书馆,而是要培养学生参与学习过程。”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为他们创设各种有利于学生积极参与的情境,让他们有更多独特感知、观察、思考、想象的机会。教师要大胆放手,充分发挥学生各种感官功能,让他们动手、动口、动脑,参与观察、思考、讨论、实验,经历新的学习过程,使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得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