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创新“活血”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创新“活血”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各位尊敬的CFO们:

大家好!

资金是企业的“血液”,决定着企业的命脉,财务管理的中心是资金管理。

中国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研究中心的调查显示,近年来大部分上市公司的营运资金管理绩效总体呈下降趋势,这与我国经济存在的产能过剩严重、结构调整压力加大等不利因素的影响是吻合的。进入新的一年,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形势仍不容乐观,资金管理仍将面临严峻的挑战。如何应对这种挑战,是全体CFO共同关注的话题。对此,我的建议是:拓展利益相关者合作,协同创新业务和财务模式。

协同创新

我们必须与时俱进,树立业务、财务一体化的理念和协同创新的意识。

虽然财务管理的中心是资金管理,但是资金管理的问题绝不只是财务人员就能解决好的。现实中我们看到很多企业的资金管理都非常出色,它们的成功经验和做法中的一个共同点就是都十分重视那些能够根本性决定企业资金管理绩效的体制、流程和模式等因素。

CFO不仅要敢于突破传统财务管理理念和模式的束缚,更重要的是要树立业务、财务一体化的理念和协同创新的意识,要打破财务、业务的传统界限和部门、企业之间的边界,跨越企业边界开展合作和协同创新,从而实现资金管理绩效的战略性提升。

比如,传统的资金管理认为存货储备是必不可少的,存货管理只能通过经济订货量模型和再订货点模型去控制存货上的资金占用,但要实现零存货简直就是异想天开。但是,现在很多企业通过与供应商的战略性合作却轻而易举就实现了零存货,而根本不需要再去计算什么经济订货批量,也不必再去核定什么再订货点,所有这些问题都由供应商管理库存的模式解决了。通过这种管理模式的变革,通过跨越企业边界与供应商的合作,零存货的问题迎刃而解。

再比如说,在分散的资金管理体制下,大型企业集团要降低企业的融资规模和融资成本,只能逐一降低每个成员企业的资金需求,但对一个经营管理多年的企业集团来说,通过每个成员企业降低资金需求能挖掘的潜力可能已经十分有限了,但若将集团的资金管理体制由原来的分散管理变革为资金集中管理,则管理体制的创新就可以将集团成员企业的内部闲置资金充分利用起来,由此所带来的资金需求的节约和融资规模、融资成本的降低才是根本性的、战略性的。

因此,CFO要善于通过引领企业的管理体制创新、商业模式重构和业务流程再造以从根本上解决资金管理的难题,而不能故步自封,就财务论财务。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一步加强,在全球视野中整合优化产业链,已成为各国企业的普遍选择。CFO不仅要思考企业财务如何满足企业优化整合产业链的资金需求,更要深入思考如何通过产业链的优化整合解决企业资金管理的难题。在这方面,CFO大有可为,也应该有所作为。

重建体系

我们应更新营运资金概念,创新应用营运资金绩效评价与财务风险评估新模型。日常资金管理的主要内容是营运资金管理,但是,不论是营运资金概念,还是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评价以及与之相关的财务风险评估模型,都有待变革和创新。过去,我们习惯于将企业的经济活动分为经营活动和理财活动两大类,其中理财活动包括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这种划分体现的是一种狭义的营业观念,相应的营运资金所关注的主要是经营活动中的流动资金,如存货、应收账款和应付账款等,因而存货周转率(期)、应收账款周转率(期)、应付账款周转率(期)也就成为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评价的核心指标。但是,从资金管理来看,经营活动和投资活动都是企业运用资金创造价值的一种活动,只不过前者是直接创新价值,而后者是间接创造价值。有基于此,我们应拓宽营业活动的范畴,将营业活动界定为企业运用资金创造价值的各种活动,包括经营活动和投资活动两大类。

与此相对应,营运资金应该是营业活动中流动资产、流动负债之间的差额,在数量上,营运资金=流动资产-营业活动流动负债。在拓展的营业观念下,企业的营运资金在经营活动和投资活动之间如何配置,完全取决于哪类活动的配置效率更高,而目前对营运资金管理绩效的常用评价指标(如:存货周转期、应收账款周转期、应付账款周转期以及营运资金周转期或现金周转期等)既没有很好地体现出业务、财务一体化的理念,更没有体现出对投资活动营运资金绩效的评价。

因此,与新的营运资金概念相适应的营运资金管理绩效体系需要重新构建。建议对营运资金首先按照其运用的经济活动领域将其分为经营活动营运资金和投资活动营运资金,而经营活动营运资金再进一步按照其与供应链或渠道的关系分为营销渠道的营运资金、生产渠道的营运资金和采购渠道的营运资金。

在此基础上,应用以“营销渠道营运资金周转期”、“生产渠道营运资金周转期”和“采购渠道营运资金周转期”为主要指标的“基于渠道的营运资金绩效评价体系”评价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绩效,借以引导企业通过优化供应链和渠道关系来提升营运资金绩效,从而更好地体现业务、财务一体化的理念。

同时,应构建反映投资活动营运资金绩效的新指标。投资活动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评价应克服以营业收入作为周转额衡量指标的局限性,将收回投资收到的现金及取得投资收益收到的现金等现金流量指标作为投资活动营运资金周转额的衡量指标。

除此之外,已有的财务风险评估模型均将财务风险狭义地理解为企业的偿债能力,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财务杠杆等指标因而成为衡量企业财务风险的常用指标。但所有的财务失败最终都体现为因资金链断裂导致企业的营业活动难以为继,即筹资活动难以筹措足够的资金来满足营业活动对营运资金的需求。因此,财务风险的核心内涵应聚焦于营运资金需求保障能力的不确定性,新型财务风险评估模型应定位于评估企业筹资活动对营运资金需求的保障能力,具体可以从数量保障能力和质量保障能力两个方面加以考察。

其中,“数量保障能力”即考察企业各种筹资渠道可以融通的营运资金数量是否能够满足营业活动对营运资金的需求;而“质量保障能力”则可以营运资本(营运资本=流动资产-流动负债=长期负债+所有者权益-非流动资产,代表长期资金来源筹措的资金用于营运资金的部分)占营运资金比例的高低加以衡量。在同等的数量保障程度下,该比例越高,则其保障质量越高,财务风险程度越低,因为长期资本来源对企业营运资金需求保障能力的持久性或稳定性要比短期负债更好。

中国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研究中心长期致力于在营运资金管理领域推动政、产、学、研协同创新,研究中心在财政部企业司、中国会计学会等的支持下,每年开展中国上市公司营运资金管理调查并中国上市公司营运资金管理绩效排行榜,每年编撰出版《营运资金管理发展报告》,每年更新与社会共享的中国上市公司营运资金管理数据库(http://)。

我们期待与CFO一道,进一步推动营运资金管理研究的协同创新,并将创新研究成果应用到企业财务实践中,为企业提升资金管理水平提供理论、方法和信息平台的全方位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