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大众创新主力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大众创新主力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在当前大众创新创业的新时代,大学生们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成为教育界讨论的热点问题和追求目标。本文对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材料专业“创新人才培养基地”首届毕业生毕业十周年后的发展状况进行了追踪调研,以期有所启示。实践证明,大学生提前进入“创新人才培养基地”这一教学模式是可行的,且有明显成效。

关键词:大众创新;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创新能力培养;材料专业大学生;发展启示

中图分类号:G45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9-0040-02

21世纪的中国高等教育已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特别是在当前大众创新创业的新时代,作为创新创业的主力与后备队伍,大学生们的素质教育受到更多的关注和响应,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成为教育界讨论的热点问题和追求目标。高等工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国际共识,就是强化学生的实验技能,加强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美国、日本和欧洲等国家明确提出工科大学四年的课程体系的核心是“实践动手能力的提高和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出以设计课题或工程问题为中心,将“创新教育”贯穿于学生学习的全过程的思想。

在此背景下并参照国内外有关高校相关专业的经验和做法,2004年在当时我校材料系主任刘心宇教授的倡导支持下,结合实际情况成立了信息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并制定了相关的规范。为了保证质量和稳步推进,首期共有11名(约占年级人数的20%)2002级材料专业大学生申请进入“创新人才培养基地”。然后根据学生的意愿,双向选择指导老师,结合指导老师的科研兴趣和课题确定学生的实验研究课题,也提倡尊重学生自己的研究兴趣。正常情况下,学生将在导师的指导下在实验基地开展学习和实验研究工作,直至毕业。后又在2003级材料专业大学生中开展第二期创新人才培养活动,共有19人进入了“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参加人数占年级总人数的30%以上。此后一直猿种两瘢以期通过这样的“创新人才培养基地”的培养方式,把科学研究引入教学过程,多渠道全方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大学生逐步养成科学研究所必备的严谨求实、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不断提高他们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为了了解“创新人才培养基地”的培养效果、为今后的教学改革、大众创新创业等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供参考,本文主要针对基地中2006届毕业生毕业十年后的个人发展状况进行了追踪调研,以期有所启示。

经调研发现,2006届基地学生毕业时就有5人(占基地大学生总人数的45%)考上全国重点大学或研究院所,如西北大学、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华东理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个别同学还被破格录取为硕博连读。此后,其中有3人分别在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华东理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攻读并取得博士学位,其中1人的博士毕业论文入选“上海市优秀博士学位论文”,1人获评“华南理工大学优秀博士毕业生”。先后有2位同学分别赴美国The University of Akron和香港理工大学留学工作至少一年以上。

基地毕业的多数学生现已成为所在单位的科学技术骨干或高级管理人才,如1人已担任北京著名的某材料类股份有限公司磁性材料事业部主任,并入选北京市西城区优秀人才资助计划,且为国家某行业学会某委员会委员;1位同学已担任某市高新区经济发展部经济运行局局长,并先后获得市消防工作优秀个人、国家高新区服务企业先进个人、国家高新区总部经济工作先进个人和国家高新区招商引资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2人分别在国内著名高校华东理工大学、南方科技大学任教,其中1人已获得高级职称并入选“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资助计划”、上海市“晨光计划”资助计划和国家“香江学者”资助计划,另1人已成为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专家;1人为武汉某公司工艺部经理以及高级研发工程师。

从基地毕业的2006届大学生均在各自的行业锐意进取并取得丰富的创新性成果,为科技和社会发展做出了较大的贡献,部分学生正在从事世界前沿研究课题并取得突出成绩。例如,有1位同学正从事新型磁性材料的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开发,包括稀土永磁材料基础物理问题、粘结永磁材料工程化关键技术、磁致伸缩材料、非晶软磁材料等新型磁材料,重点开展磁性机理与表征,非平衡凝固条件下的亚稳态结构转变,以及相关装备开发,已先后主持国家自然基金1项、工信部稀土产业升级专项1项、区级项目2项,作为技术骨干参与近10项国家及省部级项目,发表相关论文10余篇,申请相关发明专利40余项;另有1位同学正在致力于纳米生物材料的制备及应用,主要包括基于嵌段共聚物的多功能纳米复合材料以及新型多级孔材料的制备及生物医学应用研究,到目前为止已经以第一作者在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stry Society,Advanced Materials, 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Chemistry Communication, 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等国际著名学术刊物12篇,总共发表SCI收录论文29篇;还有1位同学正从事聚合物太阳能电池与光探测器的研究,至今在包括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 Advanced Materials, 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 Chemistry of Materials, 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C等国际著名学术刊物上发表近20余篇高水平论文,其中第一或通讯作者9篇,他引次数超过800篇次,并申请PCT国际专利3项,已获授权2项。此外,还有从事激光器件研究与智能制造、紫外线灯管技术解决方案和新产品开发等,都取得不错的成绩。同时,这些同学均已结婚,绝大多数已有1―2个孩子,已经组建了幸福的小家庭,可以说是安居乐业、事业有成、生活幸福。

以上事实表明,我校第一届材料专业“创新人才培养基地”的成立与开展,为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教育教学模式,已经取得了良好的培养效果和显著的社会效果,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创新创业人才,这些人才正在为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做出显著的贡献。这也说明,大学生提前进入“创新人才培养基地”这一教学模式是可行的,且行之有明显成效。特别是在当前国家倡导万众创新创业的大环境下,这一模式更应该坚持下去并得到推广。事实上,进入“基地”的学生们普遍反映收获很大,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学到了许多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培养了严谨的科研工作作风。此外,通过该项目的实施,优化了材料专业师资队伍结构,促进了教师教育科研水平的提高。实践证明,学生们通过亲自参加科研活动,激发了学习的兴趣,锻炼了实践动手能力,培养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加深了对所学的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也将学到的部分理论知识应用到科研工作中,达到了科研和教学相长的目的。目前,我校材料专业本科生进入“创新人才培养基地”的活动已制度化、经常化和正规化,正在逐步形成我校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工作的特色和亮点。

参考文献:

[1]孙丽颖,谷炜江,宋阔.建设创新型国家背景下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5,36(8):137-139.

[2]庄明珠,陈闽军,刘玉敏.发挥科研平台优势,努力培养创新人才[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5,(5):67-68,94.

[3]江民红,张潇燕,陈国华.以实验实践为支点促进材料类专业大学生主动学习与提升科研能力[J].教育教学论坛,2012,(2):167-168.

[4]周昌s,陈国华,刘心宇,江民红,唐艳平,梁炳辉.对构建普通工科院校大学生创新能力评价体系的思考[J].高教论坛,2008,(1):75-77.

[5]唐艳平,高原,陈国华.材料学科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高教论坛,2011,(12):69-71.

[6]屠春飞,卢佳芳.基于导师制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路径探究[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5,37(3):116-119.

Main Part of Popularization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Undergraduates' Creativity

―Revelations on the Development after the Ten Anniversary of the First Graduates in Materials Innovative Talent Training Base in Our University

JIANG Min-hong,CHEN Guo-hua,ZHANG Xiao-yan,LIU Gui-zhong,CHEN Xu

(Guilin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Technology,Guilin,Guangxi 541004,China)

Abstract:In the new era of popularization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the development of undergraduates' innovative consciousness and practical ability has become a hot issue and permanent goal for the educational area. In this paper,the developing situation after the ten anniversary of the first graduates in Materials Innovative Talent Training Base in our university has been tracking surveyed in order to give some enlightenment to us. The practice has showed that the teaching mode of entering in advance the "innovative talents training base" is practicable and has obvious effect.

Key words:popularization innovation;innovative talent training base;development of undergraduates' creativity;undergraduates in material major;revelations of develop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