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环江油田侏罗系油藏分布规律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环江油田侏罗系油藏分布规律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鄂尔多斯盆地环江油田侏罗系延安组具有丰富的油气资源,油藏富集主要受古地貌条件控制。本文从研究侏罗系油藏特征出发,分析侏罗系古地貌形态特征,划分古地貌单元,最后得出侏罗系古地貌与油气富集规律,从而进一步指导油气勘探开发工作。

关键词:成藏富集规律 侏罗系 古地貌

1油田概况

环江油田位于鄂尔多斯盆地的中西部,横跨天环凹陷和西缘逆冲带两大构造单元,区域构造背景为一平缓的西倾单斜,西向东构造抬高,发育多个鼻隆带,具有较好的继承性,形成了“九隆八凹”的构造格局。

早侏罗系富县组和延安组受古地貌、水流、物源、气候等因素的影响,主要发育两种沉积模式,一种是富县组+延10期发育的以侵蚀充填为主的辫状河流相,另一种是延9~延4+5期的三角洲平原相。

2侏罗系延安组小层划分与对比

以区域发育稳定的煤层为标志层、以厚度、旋回为参考确定侏罗系地层划分存在三个主要标志层:

①侏罗系底部不整合面标志。富县组缺失严重,不整合面的发育最常见为延10地层的粗粒沉积对下伏延长组的切割面(图1-1),部分区域延10+富县组地层全部缺失,则延9沉积直接覆盖于延长组地层之上(图1-2)。

②延安组顶部不整合面标志。延安组顶部延4+5与上覆直罗组存在不整合面直接接触,直罗组底砂岩一般为厚层砂岩,测井曲线上表现为箱型,而延安组顶部地层一般为齿化、钟形或泥岩基线,二者较易区分。

③延安组内部顶煤标志层。延安组内部延7、延9顶煤在区内分布比较稳定,测井曲线上表现为高声波、高电阻、低密度,可作为区域标志层。

3储层特征

3.1岩矿特征

岩石类型主要为岩屑石英砂岩、长石岩屑砂岩,岩屑成分主要为石英岩、千枚岩、喷发岩。矿物组成主要为石英、长石、岩屑和填隙物,其中石英含量一般70%左右,长石含量10~20%,岩屑含量不足1%,填隙物含量10%左右,表现出长石、填隙物含量较高。且随着地层自下而上,长石的含量也逐步提高,石英含量也呈现增高趋势,岩屑含量则逐渐降低。

3.2孔隙类型

孔隙类型主要有残余粒间孔隙、溶蚀粒内孔隙和自生矿物晶间孔隙等。

3.3储层物性

延安组属中孔隙度,低渗透率储层。平均孔隙度12~16%,随埋藏深度增加,孔隙度呈现降低趋势。渗透率变化较大,平均值在10~100×10-3μm2之间。

4侏罗系成藏分布规律研究

4.1前侏罗系古地貌特征

通过应用残留厚度印模法恢复出的侏罗纪沉积前古地貌形态,展示出了总体呈现北高南低的趋势,古地貌单元包括古高地、丘嘴、古阶地、河间丘4种古地貌单元。

(1)古高地:由于构造抬升二形成的古地形最高的地貌单元,环江地区处于姬塬高地大背景上,富县、延10期长期遭受风化剥蚀,缺失沉积。

(2)丘嘴:由主、支河谷的切割在古河中心形成的高的地貌单元,有利于油气侧向运移到两侧丘嘴的砂体中形成油藏。

(3)古阶地:为原先河谷的谷底,由于河流下切作用,原先的侵蚀面相对抬升到洪水位以上,呈阶梯状顺河谷分布于河谷两侧。

(4)河间丘:四周被古河包围,相对较高的河中高地。

4.2古地貌对油藏的控制因素

4.2.1侏罗系油藏分布与古地貌的关系

古地貌对构造、储层砂体以及油气运移起到控制作用,从而控制着油藏的分布。构造的直接成因由古地貌所致,在前侏罗系古地貌基础上衍生而来的由压实作用形成的低幅度鼻隆是形成侏罗系油藏的最主要因素。环江油田的侏罗系油藏主要分布在延10、延9和延8,在平面上主要分布于古地貌的阶地、河间丘及丘嘴。

4.2.2低幅度鼻隆构造控制了油藏的分布

延安组主要发育构造―岩性油藏,即分流河道控制了储层展布,主砂体带由于差异压实作用形成的压实构造构成聚油圈闭,顶部及侧向相变泥岩形成油藏的封盖、遮挡。

4.3古地貌成藏模式

4.3.1阶地成藏模式

该类油藏底部通常出露延长组地层,与延长组裂缝系统一起构成石油的疏导体系,其上覆地层三角洲平原相分流河道砂体是主要的储集体,由于延10、延9期分流河道储集体,横向迁移频繁,分布规律差,油藏多出现在构造的高部位,此类油藏的勘探难度较大。环江油田主要以此类油藏为主。

4.3.2河间丘成藏模式

该类油藏与古河谷中河间丘的发育密切相关,河间丘的出现使得此处的储层在油气沿河道向上运移,它可以优先捕获油气,上覆地层延9、延8期三角洲平原沼泽相泥岩为油气很好的盖层。油田南部河间丘处出现此类油藏。

4.3.3深切河谷边缘成藏模式

该类油藏以延10+富县期河道砂体为储集体,其盖层为上覆地层延9期三角洲平原沼泽相泥岩,延长组油气延古河道向上运移并在延10顶部成藏。环江油田南部靠近甘陕古河处出现此类油藏。

5结论与认识

1、环江油田规模较大的侏罗系油藏,主要位于区域的南部、中部,规模较小的油藏分布于北部;而在砂体发育较广泛的延8、延9期分布的成藏数量较延6、延7、延10多,规模也较大;

2、前侏罗系古地貌上的二级阶地、河间丘、丘嘴是侏罗系油气聚集最有利的场所;

3、由于差异压实作用和后期构造运动等因素的影响,构造、砂体均具有良好的继承性,油藏平面上在近东西和近南北向呈“串珠状”分布,纵向上砂体错位叠置,同一区域可能同时发育多套含油层系。

参考文献

[1]赵俊兴等.古地貌恢复技术方法及其研究意义――以鄂尔多斯盆地侏罗纪沉积前古地貌研究为例[J].成都理工学院学报,2001,03:260-266.

[2]欧梦常等.陕北地区侏罗系古地貌与油气成藏关系研究[J].地质与资源,2007,02:99-101.

[3]赵虹等.安塞油田前侏罗纪古地貌特征及其与油气富集关系[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02:270-275.

[4]郭正权,潘令红等.鄂尔多斯盆地侏罗系古地貌油田形成条件与分布规律[J].中国石油勘探,2001,04:2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