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给鱼儿留条回家的路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给鱼儿留条回家的路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水利枢纽的兴建为人类生活带来了方便,但却成了阻碍鱼类繁衍生息的一道道“龙门”。面对这些跃不过的“龙门”,鱼儿的命运将何去何从,而人类又该采取何种措施呢?

“鲤鱼跃龙门”向来为人们所称道,鱼儿跃龙门的优美身姿更是令人叫绝。但是,你可能想象不到,鱼儿这美丽的一跃,却是为了繁衍后代,几乎用拼命的方式,在他们祖祖辈辈产卵繁殖的通道中寻求逆流而上的“出口”,这“出口”可以说是鱼儿家簇的生死之门。

在今天,由于生态环境的影响和人类生产、生活的需要,用于防洪、灌溉、水力发电和航运等功能的水利枢纽陆续建成。这些兴建的水利枢纽虽然保障了人类的利益,但同时也成了阻碍鱼类繁衍生息的一道道“龙门”。面对这些跃不过的“龙门”,鱼儿的命运将何去何从,而人类又该采取何种措施呢?

广东首个“过鱼通道”

近日,广东省首个江河大坝“过鱼通道”在清远市英德西牛航运枢纽大坝投入使用。“过鱼通道”的建成,为鱼儿“传宗接代”提供了便利的条件。昔日的“龙门”在这里不但成为“活口”,更成为了保障鱼类的“生命通道”。这是怎样的一个通道呢?为了一探究竟,记者来到了英德西牛航运枢纽大坝。

英德西牛航运枢纽大坝位于北江支流的连江之上,是连江最后一级航运枢纽。走进西牛航运枢纽大坝,碧绿的江水、连绵的青山,再加上两岸波堤郁郁葱葱的树木,构成了一幅天然山水画卷。水流淙淙、鸟鸣声声,犹如世外桃源般惹人留恋,真是鱼儿繁衍生息的好地方。

据了解,目前珠江流域干支流共建有14000座大坝。其中,北江水系清远境内已建成拦河坝有16座。不过拦河坝的建成却使具有溯河洄游习性的鱼类,无法到上游产卵繁殖,导致天然渔业资源急剧减少。近年来,北江灭绝鱼种已超过10种。为了解决鱼类的洄游繁殖问题,许多大坝也曾考虑运用增殖放养的形式,但是根据专家组反复论断及实地调研的结果显示,增殖放养产生的效果并不明显,建设过鱼通道才是解决鱼类溯河繁殖困难的有效方法。

“西牛航运枢纽大坝的鱼道,是我省建成的第一个江河大坝‘过鱼通道’,随着这一做法的推广运用,鱼儿畅游北江将不会再遭遇阻碍,同时也有望改善珠江流域近年来因江河大坝大量建设而导致洄游性渔业资源急剧减少的格局。”西牛航运枢纽大坝的工作人员说。

“鱼性化”通道,留给鱼儿回家的路

西牛航运枢纽大坝横卧连江截断河流,共设有20个泄水闸,在大坝的一侧记者看到两条特殊的通道。“那两个平行着一上一下延伸到水下的通道就是鱼类洄游的过鱼通道了。”工作人员指着水坝0号排污孔处位置说道,这条通道是经过多次设计、论证,并反复试验后建起来的,是专门为鱼儿设置的“鱼性化”通道。通过鱼道入口处的水下摄像头,记者发现,在不到2分钟的时间里,就有几十条鱼儿游进了鱼道,可见,鱼道对鱼儿的吸引力还是蛮高的。

据大坝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江中重要的鱼类,除“四大家鱼”(即青鱼、草鱼、鲢鱼、鳙鱼)外,还有鲤、鲫、鲇、赤眼鳟等种类的鱼。每年的4~8月,它们都需洄游到上游产卵,所以修建鱼道时,重点考虑的是四大家鱼等洄游鱼类及短距离迁移特征鱼类的过坝问题。大坝鱼道的设置大约能够使40种鱼类顺利洄游到上流,高峰时,一天约有2000条鱼通过鱼道。

修建鱼道并不是易事

“其实大坝开始建成的时候并没有设置过鱼通道,直到开始投入运营时,我们发现一些鱼儿为了到上游一个劲儿的往坝敦和闸门上跳,特别是到鱼儿产卵的季节,成千上万的鱼都聚集在闸门口不停的跳跃,拿起渔网随便一兜就能兜很多。曾经有当地人在闸门口下网,一天就能兜到几百斤鱼。”

“如何让有这些有洄游习性的鱼类顺利找到回家的路,繁殖生存,成为了我们工程设计者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大坝相关负责人说。

但是修建鱼道并不是易事,能否被鱼类较快发现和顺利进入是鱼道设计成败的关键。在充分了解掌握了鱼类洄游的各种习性规律后,相关研究人员把鱼道入口设在了上游与下游之间一个水流交汇的地方,鱼儿都有逆流而上的习惯,这个地方刚好就是鱼儿最集中的地方。为了能使更多的鱼顺利通过,设计人员根据鱼的长度、高度、种类设置了左支鱼道和右支鱼道两个入口。同时为使鱼道的光线、水温等过鱼条件接近自然,专家在设计鱼道时专门采用了开敞式设计。

鱼儿如何在鱼道中前行?

那么有了鱼道,鱼儿是如何在鱼道中前行的呢?

“其实鱼道的设计是相当有讲究的。首先,要想让鱼儿溯流而上进入鱼道,就必需使鱼道具有一定的坡度。坡度不够,水流速度太小,就无法吸引鱼儿进入鱼道;坡度太大,水流太急,鱼儿往上游就会十分费力。更重要的是,鱼在持续运动的过程中会产生一种酸,持续运动越久酸就积累的越多,最终会导致鱼中毒。”“同时,整个鱼道池室流速也很关键,流速最理想的设计是在0.5米/秒,这是鱼儿最喜欢的流速,一般来说,只要流速不超过鱼儿逆流而上的极限流速1米/秒,鱼儿可以逆流而上。”

在现场,记者还发现一个很有趣的地方,鱼道中间每隔一小段距离就会有一块T型间隔墙。据大坝的工作人员讲,这块间隔墙隔出来的小块空间,能减缓水流速度,给鱼儿营造出一个休息室。鱼儿在经过鱼儿通道的时候,游累了就可以在休息室里休息一会恢复体力,然后再继续上路,真是充满人性化的设计啊!

这条道能不能让鱼儿真正“安逸地栖居”呢?大坝相关负责人说,虽然国内已建鱼道的效果并不是很理想,但是他对西牛航运枢纽所运用的鱼道还是比较有信心的。该鱼道建设是经过多方考察,并请台湾和日本专家研究设计,同时也是经过模型试验验证了它的可行性后才采用实施的,在实际运用中也表现了出了较好的效果,而且在今后的运用中还将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加强改进,相信能为鱼儿创造出更加畅通的生命通道。

Tips

链接

国内外鱼道的建设状况

1662年法国西南部的贝阿尔省为了解决鱼类洄游难的问题,在当地堰、坝上建造了供鱼上下通行的通道,开辟了第一条人工的鱼类通道。据不完全统计,至20世纪60年代初期美国、加拿大两国共建有过鱼建筑200座以上,西欧各国有各种过鱼建筑100座以上,日本约有35座,苏联有15座以上。至20世纪晚期,鱼道数量明显上升,在北美有近400座,日本则有1400余座。

相对于国外来说,国内鱼道研究起步较晚,大约始于20世纪60年代。总体来说,国内鱼道的研究发展大致经历了3个时期。一是初步发展时期,这个时期始于规划开发富春江七里垅电站时,首次提及到鱼道,并进行了科学实验和水系生态环境的调查。二是鱼道发展的停滞期,当时受葛洲坝水利枢纽过鱼工程措施遭到否决,最终工程采取建设增殖放流站的方法来解决中华鲟等珍稀物种的保护问题,过鱼通道的建设陷入低潮。随着环保认识的深入,鱼道发展进入二次发展时期,国家环境影响报告中要求具备条件的水利水电工程在新建与修复重建过程中增设鱼道工程措施,以达到生态修复与维护生态多样性、减缓对鱼类影响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