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大学生英语文化学习状况实证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大学生英语文化学习状况实证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文章是一次实验性调查研究。在相关文化理论的指导下,本文总结了调查的数据,并结合教学实践对数据进行分析讨论,探讨了该调查可能带给教学的启示和思考。

【关键词】文化教学 跨文化交际 文化迁移

为科学客观地了解与掌握学生的文化意识及文化学习状况,本人就我校学生进行了一次抽样调查研究,以更好地指导英语教学。

一、理论基础

20世纪90年代后期, 我国外语界基本达成了一种共识, 即语言教学中必须有文化教学, 教语言时必须教该语言所代表的文化。大家越来越认识到: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是文化的载体,而文化又是语言教学内容的一部分, 而且是很重要的一部分。除个别情况外,学习第二语言, 必须同时学习第二文化,否则就是不完全的学习。

学好外语的最好途径是让外语学习者沉浸在目的语文化的氛围中,并同本族语使用者直接接触(胡文仲,1998)。然而,客观事实是,绝大多数外语学习者不可能有去目的语国家亲身感受异国文化的机会,都是在本族文化氛围里学习外语的。人一出生就开始接受本族文化的熏陶,本族文化根深蒂固,其一言一行无不受其影响。这就导致我们在交际中必然犯文化语用错误,凭主观臆断和想象套用本族文化,造成文化的负迁移,从而影响交际的进行。

对文化分类角度很多, 在第二语言教学中, 有两种我们要特别注意的。

一种是所谓大写字母“C”(Culture)文化与小写字母“c”文化。前者是指政治,经济,历史,地理,教育,哲学,文学,艺术等;后者指风俗习惯,思维方法,心理素质,生活方式,行为准则,人际关系等。这是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出发的。另一种是从文化在交际中的功能角度出发,根据第二语言的教学需要划分的是所谓的“知识文化”和“交际文化”。“知识文化”是指政治,经济,地理,历史,艺术等;“交际文化”又分“语言交际文化”和“非语言交际文化”。“非语言交际文化”是指语言以外的传递信息的方式中的文化因素,如包含在体态(手势,身势,表情)中的文化特征;“语言交际文化”是指隐含在语言系统中的反映一个民族的心理状态、价值观念、生活方式、思维方式、道德标准、是非标准、风俗习惯、审美情趣等等的一种特殊的文化因素。

本次调查主要采用交际功能角度的文化概念,即从“知识文化”和“交际文化”的分类来展开调查和研究。

二、研究目的

实践证明, 学生英语学习的言语错误与汉语干扰有关,即负向迁移有关,也就是汉语与英语之间的差异对外语学习造成的干扰以及与所学外语的某些特点、某些规则造成的干扰有关。英语语用能力是大学英语课程应该培养的重要目标之一,因为英语作为一门外语,跨文化交际的工具是它的重要功能之一。但是,由于英汉语用差异的客观存在,学习者只有拥有足够的文化意识和英语语用能力,才能与英语国家人士进行成功的交际。探索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的路子、方法,以更好地实现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具有理论和实践的意义。

国内对于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迁移也有深入研究。但其讨论的主要方向有两个: 一是针对外国人学汉语过程中其母语对目的语汉语的文化迁移;二是对外语系即专业学习英语的学生的教学比较重视文化迁移在教学中的地位和影响,研究和讨论较多。但是对于非英语专业学生文化迁移作用及影响的探讨相对不是那么丰富。笔者为大学英语教师, 教授非英语专业的学生, 目前全国各高校纷纷扩招, 学习英语的大部分学生是非英语专业学生, 针对这一块儿学生文化学习情况的研究与探讨应该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三、研究方法

2012年10月,本人对本校125名非英语专业的学生进行了“大学生英语文化学习状况”的问卷随机抽样调查。因我校非英语专业的学生主要在一、二年级学习“大学英语”课程,故本次调查抽取了63名一年级学生,62名二年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

本次研究主要以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的。参考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教学,设计出13个问题,对大学生英语学习过程中的文化学习状况进行调查。该问卷问题设计主要分四部分:学生对文化教学的态度(1-6题);学生的文化意识状态(7-11题);学生获取文化意识的途径(12题)以及对英语教师处理文化背景的希望和建议(13题)。

发出的125份调查表回收125份,回收率100%,但其中一份问卷填写不规范,故有效卷124份。答卷结果进行了以下统计:计算出各选项的人数和所占总人数的百分比;对13题的回答进行了主题归类分析。

四、数据结果

问卷结果归纳成三个表格,如下:

表一 对文化教学的态度

表二 文化意识

表三 途径和建议

五、分析讨论

1.学生对文化学习的态度。

由结果可以看出,绝大多数学生都觉得文化教学是有必要的,而且是受欢迎的。对文化有兴趣的占71%,知道文化会造成误解的占75%,而反对“没必要学”和“不必要讲的”也分别占71.7%和82.3%。认为文化会成为学习障碍的占63.7%, 另外选“不清楚”的有21.7%,也就是说只有14.6%的同学认为不会造成障碍。

但是由问题6的结果可以看出,学生的学习状态比较被动,只有21%的学生碰到了问题会主动问老师或查找资料,62.9%的学生不会,16.1%的学生不清楚自己会不会。也就是说,学生即使遇上了文化障碍,如果老师没有讲解到的话,大多数学生就一直处于不懂的状态,直到下次碰到某种情况把它弄懂了。

2.学生的文化意识状态

由表二的数据可以看出,在学了6-7年英语的情况下,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英语文化意识,对于一些常见的跨文化交际的文化差异有所了解。比如和英美国家朋友交际时,见面打招呼的方式和我们不同;和西方朋友交谈时,不能涉及隐私的问题。但是相对来说,一些可能教师提到比较少的交际差异,还是有少数学生会受到本国文化的负迁移影响,比如我们回答别人说“当然”,就想当然的用“Of course”。而“Politician”带贬义的情感色彩大多数学生是“不清楚(53.2%)”或不知道(37.1%)的。

这部分的问题7-9题是涉及交际文化,10,11主要涉及知识文化。由结果可以看出,相对来说,学生对交际文化的了解比对知识文化的了解要多一点。

3.学生获取文化知识的主要途径

这一部分的各个选项学生可以多项选择的。由数据结果看出,学生最主要的获取方式是“教师的提示和讲解”, 72.6%的学生选择了这项。而其他的获取方式选择的百分率大体一样,通过“报刊杂志”的比率稍微小点。选择“其他”的少数学生补充的方式有“通过足球节目”,“通过英语课本”,“日常生活”与“平时练习”,这些方式可能是某些选项的内容具体化。

4.学生对教师处理文化背景的希望和建议

这一部分,学生的回答比较丰富,概括归类后形成表三中的主要十几条。可以看出,绝大多数学生希望教师处理文化知识,尽管有着不同的目的。有的学生只是为了提高英语成绩,有的是为了培养兴趣,有的是为了促进学习,更好地理解课文。

有的学生还提出了希望教师能够着重处理的内容。多数学生对别国的风俗文化,历史故事感兴趣,也有学生希望老师在交际文化这块儿也有涉及。

很多学生对教师处理文化知识的方式也提出了要求和建议。比如说希望教师的讲解有趣幽默,能让人印象深刻;建议开专门的讲座引导学生自主地去探索;希望有资料可以让学生课外自己了解;处理的形式也可以多样化,如讨论竞赛,教英文歌,看记录片等等。

六、对教学的启示和思考

大多数学生对文化的学习态度比较被动,比较依赖于教师。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要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现在的教学理念已由以前的以教师的“教”为中心转移到了以学生的“学”为中心。而学生却还未能完全把握好自主学习的方法与途径,所以教师除了知识的传授之外,重要的是学习方法、策略的引导。而且,文化知识的处理,不能单一的通过课堂讲解,光靠教师来进行,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运用学校现有的图书馆,实验室,多媒体机房等先进设备条件,让学生课外去探索学习。

针对学生对教师的要求,讲解要生动有趣,形式要丰富多彩,教师首先要提高自身文化修养。文化涉及方方面面,教师也不可能是全能的,但是要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己,才能有丰厚的文化底蕴来影响和熏陶学生。教学形式也要善于突破,课堂活动的设计和开展尽量不单一,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 Larry A.S., Richard E. p. & Lisa A. S.2000. Communication Between Cultures, 3rd edn. Wads worth Publishing Company

[2] Brown, H. D. 1994. Principles of language learning &teaching. San Francisco State University

[3] Bailey, K.M. & D. Nunan (Eds), 1996. Voices from the Language Classroo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4] 盛炎,1989,《语言教学原理》,北京语言大学内部资料

[5] 胡文仲、高一虹,1997,《外语教学与文化》,湖南教育出版社

[6] 贾玉新,1997,《跨文化交际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作者简介:

邓奕华,浙江万里学院教师,讲师,浙江师范大学在职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大学英语教学, 应用语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