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削壁留矿法开采急倾斜极薄矿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削壁留矿法开采急倾斜极薄矿脉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本文在全面综合浅孔留矿法与削壁充填法的优缺点的基础之上,推出的削壁留矿法,在开采倾斜极薄矿脉时,矿石贫化小,降低了劳动强度,增大了采矿强度,减少了材料消耗,降低了作业成本,简化了回采工艺。

关键词 急倾斜极薄矿脉;浅孔留矿法;削壁充填法;削壁留矿法

中图分类号TD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1)55-0142-02

1 概述

急倾斜极薄矿脉在我国地下矿山中,有比较广的分布, 在地质储量占据的比重非常大。此种矿脉的开采方式,主要分为以下两种形式:矿石和围岩混合开采和矿石和围岩分别开采,即混采和分采。

矿石和围岩的混和开采主要立足于简化回采工艺、提高采矿强度和质量,以浅孔留矿法为主。此法主要适用于稳固或者中等稳固的矿石及围岩,回采工艺简单,便于掌握管理;木材损耗比较少,所需设备简单,采矿成本相对较低;人员生产能力比较高;缺点是矿石贫化大。

分采类着眼于减小贫化,以削壁充填法为主。此法能比较有效地降低矿石贫化,并能较好地控制地压。一般比较小的矿山均采用削壁充填法,机械化水平相对较低,需要根据矿石和围岩的稳固性,确定矿岩开采顺序及削壁位置。整个工艺过程包括:浅孔凿岩, 人工装药, 电耙或人工搬运矿石等。相对复杂,原材料消耗大,所需成本相对比较高。

浅孔留矿法及削壁充填法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都得到了很多的改进、完善与发展,在技术上积累了很多的经验。将这两种的方法结合形成的新的回采方法――削壁留矿法。既是浅孔留矿法的一种变型方案,也是削壁充填法的逆方案。削壁留矿法在采矿过程中基本上不放矿,采下的矿石(包括设计贫化在内,占采场宽度的2/3)充填于采场中,作为充填料与继续上采的工作面;为使采场内有足够的作业宽度空间而削下的废石(占采场宽度的1/3)全部从采场内集中放出。

2 开采急倾斜极薄矿脉中浅孔留矿法的应用

2.1 采场构成部分

根据矿体走向布置矿房,阶段高度40m~50m,矿块长度40m~60m,顶柱高度3m~4m,当矿石品位高、上部回风巷道不需要保留时,也可以不留顶柱。底柱高度3m~4m,有时为了多回收高品位的矿石而不留底柱,改用坑木架设假底。间柱宽度4m~6m,当不需留间柱时,用顺路天井代替采准天井。拉底宽度不小于1.2m,并按此规格上采一个分层,然后逐渐缩小到所要求的采幅宽度。漏斗间距5m~6m。

2.2 采准切割工作

采准切割工作主要包括掘进阶段运输平巷、通风人行天井、联络道、切割巷道、漏斗等。阶段运输平巷一般沿脉布置,在平行矿脉群中,也可沿上盘或下盘布置。采准天井沿脉布置,联络道在天井内每隔5m~6m 垂直高度掘进一条。拉底空间的高度1.8m~2.2m。

2.3 回采工作

浅孔留矿法的回采工作自下而上分层进行,每个分层的回采包括凿岩、爆破、通风、局部放矿、平场撬顶、破碎大块等作业。回采工作面多为水平梯段布置,也有的为倾斜工作面自下而上回采。凿岩孔深2.0m 左右,炮孔呈“之”字形排列,最小抵抗线为0.6m~0.8m。回采中每循环落下的矿石放出30%~40% ,其余矿石暂时留在采场内,作为人员作业的工作台和临时支撑两盘围岩。当矿房回采完毕后,最后放出采场的全部矿石。

2.4 急倾斜极薄矿脉采用浅孔留矿法开采存在的主要问题

2.4.1 矿石贫化大

在落矿和出矿过程中混入了大量的废石或损失富矿,是产生矿石贫化的主要原因。

首先,在回采过程中会不可避免地崩落少量的围岩矿石。由于人员在采场中的作业空间有一定的宽度要求,当矿体厚度小于0.8m时,人员无法在矿体厚度范围内作业。为了保证采场内有必要的人员作业空间,在回采过程中必须将一部分围岩连同矿石一起采下,混入的废石没有与矿石分开,这样就造成了矿石的采下贫化。在矿山实际生产中,采幅宽度一般不小于1.2m ,这就是说矿脉越薄,废石混入率越高。

其次,在采矿过程中,大部分矿石暂时留在采场内,待采场全部采完后,方可进行大量放矿。当围岩不稳固时,暂留在采场内的矿石经常移动,不能防止围岩片落。尤其是在大量放矿时,随着放矿的进行,围岩的暴露面积逐渐增大,促使围岩大量冒落而混入矿石中,造成二次贫化。

另外,在落矿和搬运矿石过程中,会产生一些品位很高的粉矿,在底板起伏较大时,撒落在矿房底板上的粉矿不易被顺利放出,造成富矿损失。

2.4.2 作业安全性差

浅孔留矿法无法避免工人直接在矿岩暴露面下作业。当矿岩稳固性较差时,矿体和顶板围岩容易在回采过程中片落,不能保障工人的安全。此外,由于采幅相对较小,在部分放矿时矿房中容易形成空洞,常常危及在采场中作业的工人的生命安全。

2.4.3 工人劳动强度非常的高,机械率利用普遍偏低,积压大量资金

局部放矿后,采场内处理浮石,平整场地,破碎大块等琐碎大量的一系列工作。均需人力完成,工人综合劳动强度很大。采下的大部分矿石暂留采场内,不能及时运走周转,积压了大量的资金。

3 削壁充填法在开采急倾斜极薄矿脉中的应用

3.1 采场构成要素及采准切割工作

除在采场中央增掘一充填井外,其他均与浅孔留矿法相同。

3.2 回采方式

采用壁式连续回采,回采作业面与矿体走向垂直,矿岩分次爆破,先削围岩,后落矿。回采由一侧向另一侧推进。每个回采分层自下而上沿矿体回采,分层宽度1.0m~1.2m。采用定向抛掷爆破进行削壁充填后,再采用松动爆破进行落矿,采场顶板以充填料作为永久支护,并配合木立柱或水泥卷锚杆进行辅助支护(局部支护)。

3.3 矿石运搬

根据矿块倾斜长度,落下的矿石利用电耙运出。电耙出矿完毕,崩落下的底板粉矿需人工进行清理回收干净。采取废旧胶带铺垫方式,胶带顺荐搭接,搭接长度20cm~30cm。

3.4 削壁充填法开采急倾斜极薄矿脉的特点

削壁充填法虽能有效地控制采矿过程中的损失与贫化,但材料损耗非常的大且复杂,劳动强度大,采场生产能力比较低。

4 开采急倾斜极薄矿脉的改进方案――削壁留矿法

削壁留矿法借助矿石自重放矿,采场运搬采用小型电耙代替人工,克服了浅孔留矿法劳动强度大、采矿强度低的缺点;将削矿体两帮产生的废石从采场内集中放出,做到了矿石与围岩分别开采,通过合理布置漏斗,能尽可能多地回收富粉矿,弥补了浅孔留矿法矿石贫化大之不足;当矿体厚度接近最小采幅时,削壁厚度要小于削壁充填法,相应地减少了材料消耗,降低了作业成本,简化了回采工艺。

4.1 采场布置形式及主要采切工作

削壁留矿法矿房布置示意图

注:1.通风天井,2.预留顶柱,3.联络巷,4.电耙滑轮固定装置,5.胶垫,6.耙斗,7.电耙绞车,8.废石溜井,9.顺路天井,10.放矿漏斗。

如图所示,矿房沿矿体走向布置,长度40m~60m ,中段高度40m~50m ,一侧为先行通风天井,另一侧为顺路天井,中央为废石溜井。其它采切工作还有联络巷、拉底巷、放矿漏斗等。

4.2 回采工作

分层高度1.8m~2.2m ,在采场内以中央废石溜井为界,分两段分别进行掏槽落矿与削壁落碴。掏槽方法、炮眼排列、爆破器材、起爆方法与削壁充填法相同,凿岩、装药、爆破、通风、平场撬顶、破碎大块等工序与浅孔留矿法相同。

削壁落下的围岩集中从中央废石溜井放出。采用7.5kW小型电耙代替人工运搬,为了便于耙运,采场内逐渐采成“V”字型,其角度为3°~ 5°;削壁爆破之前,在矿石面上严密搭接好废旧运输胶板;电耙绞车可在采场内进行人工调向;中央废石溜井每节高0.5 m,用2mm~3mm铁板焊成,直径1.4m;为了防止大块废石卡住废石溜井,在其上设置一个0.3×0.3m2自制格筛;废石溜井与顺路天井随采场运搬工作面的上升而上升。

4.3 矿柱回收及空区处理

一般不留间柱,矿房内的矿柱一般不予回收,成为永久性损失。

5 结论

采用什么途径进行开采矿石,其是否合理性直接影响到采矿过程中工人的作业安全、资源回收和经济效益。选择正确合理的开采方式是提高采矿作业技术安全水平、合理利用资源,发展矿山生产和经济效益的重要方面。根据经济效益确定合理的采矿方式,不断的改进研究,发展和完善采矿方法是采矿工作者研究努力的一个重要方向。在矿山企业发展的过程中,根据矿脉地质的特点和变化,不断调整采矿方法,努力做到在保证安全作业的同时,提高经济效益,减轻人力成本,提高采矿强度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邓礼兵,郭忠林.极薄矿脉采矿方法研究与应用[J].有色金属设计,20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