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基于项目驱动的软件测试人才培养模式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基于项目驱动的软件测试人才培养模式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针对软件行业人才供需矛盾和传统教学模式局限性,分析问题原因,介绍项目驱动教学法的内涵和实施办法,探讨基于项目驱动软件测试人才培养模式,从理论教学体系的改革、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和3+1教学模式的实施进行深入探索。

关键词:项目驱动教学法;软件测试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教学

随着软件业的迅猛发展,软件产品的质量控制与质量管理正逐渐成为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核心。作为软件产品质量控制与质量管理者,软件测试工程师成为软件开发企业必不可少的技术人才。近年来,软件人才市场存在一种普遍现象:高校培养的软件人才大多找不到合适的岗位,而软件企业又招不到合适的人才。其根本原因在于学校的教育培养模式不能很好地适应人才市场的需求[1]。软件测试人才的教育应该以培养多层次、应用型、复合型软件测试人才为目标,全面加强素质教育,重点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真正实现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一致。传统的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已经不能适应新时期人才培养的需要,本文提出了基于项目驱动的软件测试人才培养模式。

1项目驱动教学法的内涵

传统的教学模式按照课程的知识结构组织教学,按章节讲述,学生由浅入深逐步掌握知识和技能,然后将知识和技能应用于实践。其优点是注重知识的内部体系结构,逻辑性较强,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知识。但这种教学模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和综合素质,导致学生实践基础薄弱、适应性差,严重制约学生创新能力的发挥,学生难以适应工程技术快速发展的要求。

项目驱动教学法来源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其相适应的项目驱动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利用项目创建的情境、协作、会话、操作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精神,使学生有效地建构所学知识,增强实践能力[2]。项目驱动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以项目为主线展开,把相关知识点融入到项目的各个环节中去,层层推进项目。通过对问题的深化或功能扩充,来拓宽知识的广度和深度,直至得到一个完整的项目的解决方案,从而达到学习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在这种模式中,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知识、水平和兴趣来选取适合的项目,使学生置身于探索知识的情境之中,综合运用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并在真实的项目流程中体验项目管理的思想和团队协作精神,提升创新和实践能力。

2项目驱动教学法的实施

实施项目教学法,首先需要设计项目。项目的设计与选取直接影响到该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及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设计项目时应遵循以下几条原则:

1) 项目涉及的知识面广。项目应涵盖课程的主要知识要点和基本技能。

2) 项目大小和难易适中。每个项目组的人数控制在3~5个人,设计的项目能使学生通过努力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

3) 项目中任务顺序合理。项目各个任务的顺序,一方面要体现实际工作中解决问题的工作流程;另一方面要体现知识技能由浅入深的循序递进。

4) 项目具有典型性。项目教学法中选择的项目就是学生将来走向工作岗位可能要完成的实际工作任务,学校的学习就是将来实战的摸拟演练,使学生的知识技能轻易就可以迁移到实际工作中去。

5) 项目规范性。项目开展过程中,每个阶段的工作都应在文档中体现出来,文档撰写有严格的标准和规范[3]。

项目驱动教学法在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所不同。

2.1项目驱动在理论课程中的实施

在理论课程中实施项目教学法需注重知识的串联。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必在课程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讲解清楚后,再进行项目教学,而是可以直接面对具体任务,在教师带领学生分析解决每个具体任务的方法时,将相关联的知识技能要点串联起来,讲解清楚,并让学生理解透彻。由于完成一个具体任务的方法有多种,教师可只讲解一种最实用的方法,其他方法可作为知识技能拓展,以讨论、课内课外作业的方式由学生自行完成。因为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是在解决具体的工作任务过程中进行的,这样做,学生学习兴趣浓厚,知识技能掌握牢固,而且容易迁移。在串联知识技能要点时,教师要按照“实用”的原则,与完成具体工作任务无关的知识技能只作简单提示,同时,引导学生自主地查阅文献和资料的方式来学习,此外,教师在进行项目教学时还要引导学生对知识和技能进行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迁移。

2.2项目驱动在实践课程中的实施

在实践教学中,教师给学生的项目就是一个大任务,教师将项目分解成一个个小任务,学生则主动去求解每一个小任务,探究性地学习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在知识的运用中掌握实践技能。通过任务的实施和完成,学生可以体验到一种强烈的成就感。这种成就感会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去探究性地学习。

项目驱动教学法的实施必须注重学生开展项目的全过程,必须严格按照项目的具体实施流程进行,比如软件测试项目必须按照测试计划、测试设计、测试执行和测试结果分析等来进行,每个阶段的工作必须有撰写规范的技术报告。

实施项目教学法时,教师应高度重视对学生作品的评价。从表面上看,项目教学的结果只是学生完成项目后产生的作品,而实际上,它体现的是学生对相关知识技能的掌握水平。教师在评价学生作品时既要看学生的作品完成的质量,又要看学生的操作过程是否规范实用,对任务完成优秀的个人或团队应给予特别鼓励。

3项目驱动的软件测试人才培养模式

项目驱动教学法非常重视学生的主体活动,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团队协作精神,提高项目管理能力,这与软件测试人才培养目标相一致。使用项目驱动法进行软件测试人才培养,需要从各个教学环节进行改革和创新。

3.1理论教学体系的改革

在软件测试课程体系构建时,我们将软件测试人才培养定位于造就熟悉软硬件基础理论和测试相关知识、掌握软件测试基本技能、具有良好发展潜质和行业特色的高级专门人才。

3.1.1课程群的建设

以课程群的方式构建理论教学体系。课程群是指以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为指导,围绕同一专业或不同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要求,为完善相应专业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将相应专业培养方案中的知识、方法、问题等方面具有逻辑联系的若干课程重新规划、整合构建而成的有机的课程系统[4]。课程群建设具有建设集约化、系统开放性、成员团队化等特点,它是以学生的培养为主线、以课程的逻辑联系为纽带、以教师团队合作为支撑、以质量效益为目标的新型课程建设模式。软件测试人才培养课程可分为六个课程群:公共基础、计算机软硬件基础、算法分析与设计、软件工程、程序设计与开发、软件测试技术,不同教师团队分别承担相应课程群的教学和课程建设。

3.1.2在课程群中推广测试思想

将软件测试的思想深入广泛地渗透到所有的专业课程中。在各类程序设计语言基础课程中引入单元测试的思想,并在实验教学中对程序进行单元测试。在软件工程和软件项目管理等课程中,强调软件质量保障和软件测试的重要性,增强软件质量管理意识。在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和UML建模等课程中,引入测试驱动开发的思想,强调测试与设计并重。在软件工程专业综合实验中,按照软件测试模型开展实验,进行软件项目管理和软件测试。在毕业设计中,学生开发的软件系统必须进行全面、系统的测试。

3.2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

使用项目驱动教学法分层次构建各类实践教学,分步骤分阶段实施各类实践教学活动。

1) 基础实验。

在基础实验教学中,根据课程知识结构设计实验内容,然后按照软件工程 “分而治之”的思想,将一个大的项目按实验内容的要求分解为多个实验,在每个实验中设计任务和目标,使学生可以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掌握基础知识和技能,为下一步综合实验打下基础。

2) 综合实验。

将软件测试的V模型或W模型引入到综合实验教学中,按照软件工程的流程开展软件设计、开发、测试、管理的全过程训练。根据V模型或W模型的各阶段划分和分配训练任务,使软件开发、测试和管理的综合训练融为一体。通过模型的实施,分阶段、分步骤地训练学生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编码、单元测试、集成测试和系统测试各阶段的计划、设计、实施、评估、报告等内容,培养学生全方位的软件开发、测试和管理的全过程能力。在实验实施过程中,将学生分组,采用软件项目组的模式开展项目。根据项目划分不同小组,在小组中为每位成员分配任务,分别完成设计、开发、测试等各个阶段的任务,以提高学生对软件开发全过程的认识,培养学生软件开发综合应用能力,增强软件项目管理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进一步培养工程素养。

3) 学生科技活动。

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标,建设与课内教学和生产实际相融合的创新实践基地,搭建完善的软件开发和测试平台,将学生置于一个更真实的、富有实践机遇和挑战的实践环境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课内与课外结合、建设学生团队和指导教师团队。学生通过申报实验室开放基金和软件开发项目,以软件项目为载体,任务为驱动,参与学生科技活动。通过软件项目的实施,提高学生交流沟通水平和团队协作精神;通过做事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和敬业精神;通过做事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和工程素养,增强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4) 毕业设计。

毕业设计是培养学生科学研究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和获取工作经验的重要手段。毕业设计选题要尽可能结合生产、科研和实验室建设的实际任务,减少虚拟题目的数量。题目可根据各专业的特点,结合教师的横向与纵向课题进行课题的选择、细化,使之成为符合学生毕业设计的课题。毕业设计完成的软件作品必须进行全面系统的软件测试,提高毕业设计作品的质量。

3.3 “3+1”教学模式的实施

为更深入开展和实施基于项目的软件测试人才培养模式,引入“3+1”教学模式。“3+1”的教学模式就是学生在大学的前三年在学校学习,最后一年在企业实训。“3+1”的教学模式是由学校和企业联合办学,培养专门化的技术人才[5]。该模式计划大学前三年在高校学习基础理论知识,最后一年在企业进行实践教学的培养,利用企业的高级工程技术人员和设备进行实地教学。“3+1”教学模式从工程技术发展和终身教育的需要出发,通过深化课程教学体系改革,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综合素质,大大开拓了学生视野[6]。为了培养具有创新精神与创业意识、基础扎实、知识全面,适应IT产业和经济信息全球化竞争的高层次、复合型、应用型优秀人才,学院从2009年开始对软件工程专业部分学生实施“3+1”培养方案。与以前的人才培养方案相比,大幅度增加了基础教学时间,减少了专业教学时间,明显拓宽了专业口径,淡化了专业界限,增强了社会适应性。

4结语

通过项目驱动的软件测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学院教学改革已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和初步积累,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明显提高,创新成果明显增加。如果要广泛深入采用项目驱动教学模式,我们还需要不断探索创新。为使社会需求和高校的人才培养无缝对接,我们还需要不断寻求更好的人才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 程静,孙占锋. 软件人才创新教育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 教育与职业,2009(29):111-112.

[2] 王永茂. 基于项目驱动式教学的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19):164-165.

[3] 何超. 浅谈“项目驱动”教学模式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J]. 无锡南洋职业技术学院论丛,2009(6):25-26.

[4] 龙春阳. 课程群建设:高校课程教学改革的路径选择[J]. 现代教育科学,2010(2):139-141.

[5] 任改莲,张泽生,阮美娟,等. 实施“3+1”教学模式提高工科学生综合素质及创新能力[J].中国轻工教育,2010(1):71-72.

[6] 邓长江. 电子科大探索“3+1”教学模式[EB/OL]. (2002-12-17)[2010-12-20]./rc/gzdt/200212/ t20021217_1694367.shtml.

Reform and Practice of the Cultivation Model of Software Testing Talents Based on Project-driven

LAN Jingying, FAN Yong

(School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outhwest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ianyang 621010, 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supply and demand in the software professionals and the limitations of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 It describes the content and implementation measures of the project-driven approach, and investigates the cultivation model of software testing talents based on project driven teaching model. Then, it deeply discusses and practices the theoretical education system reform, 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 construc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3+1”teaching model.

Key words:project-driven teaching model; software testing talents; cultivation model; practical teach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