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医学生职业素质的养成及教育途径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医学生职业素质的养成及教育途径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职业素质是从事职业活动的基本条件,具备了良好的职业素质,才能体现出具体的职业能力和职业水平的不断提高,同时职业素质的培养又是职业能力培养的基础。因此职业素质是目前用人单位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也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第一目标。

一、医学生应具备的职业素质

1.敬业精神。敬业理念、敬业意识是一切职业生涯的基本态度。有崇高的理想,有坚强的意志,热爱本职工作,将解除人类疾苦、保障人类健康,当作最高尚的职业,是医学生必备的职业精神。

2.献身精神。在敬业的基础之上,献身于自己的事业,是敬业精神的升华,只有达到了献身于事业的境界,才能形成本能的敬业意识,才能在平凡的职业生涯道路上,做出不平凡的事业,产生辉煌的成果。

3.服务意识。社会发展的趋势使所有职业活动均走向了服务化状态,也是传统高尚职业观念的发展。以服务为出发点,才能形成良好的社会心理状态,才能使职业活动真正纳入自己的生存职责范畴,才能把敬业精神、献身精神转化为具体行动。

4.责任意识。上至民族兴衰匹夫有责,下至回报乡土亲邻养育之恩,无不关乎一代人的生存价值和责任,树立责任意识,是育人的具体表现,是培养目标的具体内容。

5.风险意识。医学临床的实践过程中,始终存在着来自多方面的风险因素,执业活动的结果也同样有着不同的结局。而这种结局与执业人的思维判断能力、业务技术水平及道德标准密切相关,与执业对象家庭幸福和灾难密切相关,因此时刻意识到风险的存在,将更有利于加强责任意识和敬业精神,提高职业水平和能力,同时为顺利开展执业活动、最大限度地减轻患者及家人的痛苦提供良好前提。

6.忧患意识。急国家之所急,忧社会之所忧;急人民之所需,忧群众之所痛;同样是一个基层医务工作者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只有如此,才能更好地投身于事业,生根于基层,献身于服务。

7.法律意识。医学职业的社会保障因素,是依法履行医生职责、行使医生权利、保护自己,是目前人才培养必不可少的一项目标。

8.自身建设意识。不断地自身建设是目前社会对职业人提出的挑战,只有不断地进行自身建设,树立终身学习、终身塑造、终身提升、终身负责的理念,才能够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才能够跟上时代的步伐,实现为社会发展和人类健康而奉献自己的崇高愿望。

二、医学生职业素质教育途径

1.重视塑造学生的品德和人格。本着“以生为本,让每一个学生都获得成功”的办学理念,着眼于大学生品德和人格塑造,从新生进校后的第一天开始,就指导学生制定个人成才计划、大学生生涯规划,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养成教育、专业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就业指导教育,促使其通过在校学习,获得步入社会所必备的各种知识、能力和职业素质。针对当前大学生心里素质比较薄弱、好高骛远的实际,成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就业咨询指导中心,配备具有专业知识的咨询、指导教师队伍,解决学生学习、生活、择业中遇到的问题。把教书和育人统一于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为医学而献身的热情,树立扎根基层、服务民众,改变基层医疗卫生现状和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决心。

2.注意培养学生服务基层的医学人文精神。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开设就业、创业指导课程和文化素质教育课程(如医学伦理学、医学心理学、人际沟通、职业礼仪、美术鉴赏、音乐鉴赏、艺术欣赏、人文修养等),并列入教学计划中,作为课程体系建设的重要部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综合素质。(2)利用校刊、校报、校园网、校园广播等宣传阵地,宣扬服务基层的典型事例和先进人物,使学生受到职业素质教育熏陶。(3)举办各种形式的素质讲座,邀请基层成功人士、著名专家、艺术家来校讲演,使学生受到素质教育感染。(4)开展各种形式的素质教育活动。通过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义务献血、青年志愿者等活动,培养学生救死扶伤的职业道德和人道主义精神;通过开展“感恩系列教育”等活动,增强学生服务基层的责任感,促使学生形成仁爱、诚信、正直的思想品质;通过医患纠纷案例讲座、现场审判、法律知识竞赛、辩论赛等,培养学生抗挫折、战困难、敢创造的意志品质,树立积极向上、勇攀高峰的志向。

3.帮助学生树立服务基层的志向。本着“行为育人,奉献社会”的宗旨,将社会实践活动与专业学习相结合,与服务社会相结合,使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不断深化。通过开展寒暑假“三下乡”和“四进社区”等活动,到基层慰问走访,进行社会调查、健康咨询、义务诊治、卫生宣传等,使学生了解基层、体验基层生活,增强对基层的情感,树立服务基层的志向。

4.指导学生面向基层,快乐就业。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就业与创业指导教育活动,引导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把视角放低,面向基层,及时就业,扎根基层,服务基层,并在基层不断努力,锐意进取,成为基层卫生事业中的中流砥柱。据调查,高、中职院校毕业生大多数选择了在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工作,更有部分毕业生响应党的号召,走上了“三支一扶”岗位,他们不怕苦累,为当地人民奉献爱心,赢得了当地政府和群众的广泛赞誉。

作者简介:惠爱玲(1957- ),女,河南商丘人,商丘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副教授,研究方向:医学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