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谈教学机智在语文课堂中的作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教学机智在语文课堂中的作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教学机智“主要体现在与孩子们相处时的关心取向上”,有着丰富的价值内涵,它内蕴着真诚、善意和坦然。

关键词:语文课堂; 教学机智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2-092-001

1802年,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第一次将机智的概念引入到教育议题中来。他在演讲说:“关于你究竟是一名优秀的教育者还是拙劣的教育者的这个问题非常简单:你是否发展了一种机智感呢?”那么,什么是教学机智呢?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以为:教学机智是能够拨动学生心弦的表现力,是能够捕捉教育契机的洞察力,是能够消除隔阂、打破僵局面的应变力,是能够画龙点睛、掀起高潮的推动力。在缤纷的语文世界里,教学机智可以表现为:

一、抚慰心灵

特级教师孙建锋在教学《做一片美丽的叶子》时,要求学生就“大树把无数的叶子结为一个整体。无数的叶子在树上找到自己的位置”这句,结合生活实际,说说自己的理解。五分钟后,当大多数学生都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对课文的创造性理解的时候,孙老师发现一位短头发的小男孩,目光下沉,似乎连与之正视的信心都没有。孙老师微笑着走近他,亲切地说:“孩子,你对课文的这句话一定有自己的理解,愿意实话实说?我很想听到你的声音!”他静默着。孙老师把手轻轻放在他的肩膀上说:“聚光灯那么亮,观众那么多,又是第一次上台,紧张在所难免,深呼吸一下,好吗?”深呼吸之后,又是十秒钟的沉默,他才怯生生地说:“家把爸爸、妈妈和我结为一个整体,可是……可是爸爸妈妈离婚了……我跟奶奶过,原来的家里再也没有我的位置了。”说着,他伤心地哭了起来。就在那一刹,孙老师躬身把他抱了起来,抱在怀里。一面用纸巾拭去他脸上的泪水,一面说:“孩子,我很理解你特殊的人生际遇。给你讲个小故事吧:海洋里有一种珍珠贝的小动物,每当有一些泥沙之类的异物进到他软软的身体里,它总是把它们包裹起来,温柔地包裹起来,慢慢地化为一粒珍珠。其实,人有时也要学一学这珍珠贝,能够把波折和磨难用心温柔地包容起来,日久天长,挫折与磨难将会化作内心中一颗颗闪亮的珍珠!”话音刚落,台下便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无疑,孙老师是机智的。因为只有机智的人,才能读懂受伤的心灵,才能听到它微弱的声声召唤。“教育机智是一种我们拥有责任的表达方式,我们以此来保护、教育和帮助孩子成长。”

二、打破坚冰

著名特级徐善俊教《赤壁之战》有一个精彩的教学环节:课文教完了,他问学生:“大战结束后,周瑜在庆功会上会怎样向将士总结这次取胜的原因?如果你是周都督,会说什么?同样,曹操也会总结这次大战失败的训练,如果你是曹操,会怎样向部下作总结?”不论哪个班,每次讲到这里,学生的发言都异常热烈。可有一次,一位学生的发言却差一点使徐老师马失前蹄。他说:“我看过《三国演义》,曹操是个从来不认错的人,他怎么会向部下分析失败的原因呢?”这一句话,无异于一盆冷水,浇灭了学生心中将要喷薄而出的火焰。课堂的气氛顿时像凝固了似的――学生表情一脸茫然,听课者心中“愁肠千结”。只见徐老师先是笑了一声,继而表扬这位学生读书用心,然后说:“你说得对!咱们就不让曹操开总结会了。但是,你说曹操回去以后,独自一人会不会反省自己?咱们现在就把他的内心话掏出来,行不行?”这一问,课堂气氛顿时又活跃起来。? 学生把曹操的“内省”说得一五一十。马卡连柯说:“教育技巧的必要特征之一就是要有随机应变能力,有了这种品质,教师才可能避免刻板及公式化,才能估量此时此地的情况和特点,从而找到适当手段。”徐老师处变不惊,随机应变,他没有固守自己的一隅之见,而是勇于直面自己的粗疏,否定自己的设计,另寻他路。徐老师顺应学生思维――既然不开会总结,那就在心里反省吧!从而解开学生的“心结”,直抵学生的心灵。成功地打了一场在退却中前进的“迂回战”。最终,殊途同归,理想地完成了教学目标。可以说,师生共度的每一节课,如同在大海上航行,时而风平浪静,时而波涛汹涌。充满着挑战、充满精神的历险。只有机智,才能给“意外”抹上艳丽的色彩。只有机智,才能让航船四周的坚冰逐渐消融。

三、推波助澜

教学机智“从来都是在瞬间判断和迅速决定中自然展现的”,它稍纵即逝,无迹追寻。但凭着对教材的深刻理解,对教学法的了然于心。尽管,教学机智,是不可能事先计划的。但你完全可以为教学机智做些准备――思想的或心理的。

特级教师陈建先教学《钱学森》时:

师:我们来交流一下读书感受,谁先来说?

……

生:钱学森说:“他是中国人”。他一刻也没有忘记自己的祖国,我读了很受感动,我想起了一首歌《我的中国心》。

师;能给大家唱几句吗?来!掌声鼓励!

生:唱“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

师:《我的中国心》最初是由香港歌手张明敏在2世纪8年代的时候演唱的。这首歌唱遍了大江南北,唱出了全世界爱国华人的共同心场。会唱吗?来!一起唱!

(师生同唱《我的中国心》,气氛热烈。台下掌声雷动)

师:唱起这首《我的中国心》,有一种怎样的感受?

生:感觉很激动!

生:感受很自豪!

生:很兴奋!

生:很想大喊一声!

师:喊什么?

生:(大喊)中国,我爱你!

师:多么真挚的情感!多么富有激情的呼唤!你同样喊出了身在美国心系中国的钱学森的心声!有把握把钱学森的心声读出来吗?

生:(读钱学森的话)“我是中国人。我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做准备,为的是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多做点事”。

师:我听到了深情!谁再来?

(一生激动地再读钱学森的话)

师:我听到了深情而又激动!来!一起读!

(全班齐读钱学森的话,群情激昂)

机智的教师,能够知道什么地方随其自然,什么地方一带而过,什么地方需要细心地敲打、不懈地深挖。陈老师谙熟教材,他敏锐地意识到课堂教学中高潮涌动的时刻,便“纵风推之,倾雨助之”,紧扣可遇而不可求的《我的中国心》这首歌,歌之唱之,营造一个育人的“场”。既充分发掘、丰富了语文课程资源,接着又乘势而上,生成话题:“唱起这首《我的中国心》,有一种怎样的感觉?”最后,学生蓄势而发,激情朗读钱学森的心声,声情并茂,群情激昂。何故?全仗陈老师非凡的洞察力和强劲的推动力。